第751章 奇兵上

前沿阵地虽然被硝烟笼罩,而且炮弹的爆炸仍在此起彼伏,但是通过前线观察哨,利用高倍望远镜,还是能够看清楚前方的情况的,对于攻击一方而言,这是比较有利的,至少可以将防守一方的虚实摸个大概。

季雨霖站在前线的一座观察哨里,用高倍望远镜向前方几里之外的那几座山丘望了过去,他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山丘上挖掘出的野战工事,以及那些架设在工事正前方的带刺铁丝网。

那里就是大连正面日军防守部队的一线阵地了,从地形而言,日军选择的阵地确实比较有利于防守,附近的所有高地几乎都在日军控制之下,而且日军阵地背朝大连湾,不必担心遭到中国进攻部队的围攻,只需要将防守兵力全部摆在面朝内陆的一面就可以了。

虽然日军抢先占领了高地,但是这些高地在高度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只要拥有足够的野战炮和重型榴弹炮,进攻部队拿下这些日军据守的高地根本就不成问题。

但是季雨霖并不急于拿下大连市区,只要他愿意,大连市区随时都可以占领,对于中国进攻部队而言,大连就是嘴里的菜,什么时候想咽下去就什么时候咽下去。

季雨霖现在更关心什么时候拿下大连市区西北方的青泥洼火车站,因为那里是连接大连与旅顺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只要拿下了青泥洼火车站,那么就可以直接对南满铁路战略要地木场堡发起进攻了。

青泥洼火车站得名于大连旧称“青泥洼”,是大连市区西北郊的一座铁路枢纽站,在那里,南满铁路被分为东西两条支线,往东就是大连,往西一拐,再向南延伸,就是南满铁路的终点站旅顺了,从这个铁路分布线路来看,青泥洼火车站确实非常重要,是进攻部队必须拿下的战略要地,只要拿下青泥洼火车站,大连日军就是瓮中之鳖,进攻部队甚至可以暂时不攻击大连市区,而直驱旅顺,给日军主力来个猛虎掏心。

不过青泥洼也不好打,中国军队看中了青泥洼的战略优势,日本军队同样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日军指挥官也在青泥洼方向摆下重兵,构筑起了坚固的野战工事,严阵以待,等着中国军队冲向青泥洼,相比之下,大连方向的日军兵力就显得单薄多了。

也正因此,季雨霖果断决定,不打大连,先打青泥洼,等拿下青泥洼,再给大连日军杀个回马枪,一口气拿下大连市区。

半个小时之前,季雨霖还在青泥洼前线督战,他之所以出现在大连正面阵地上,主要是因为刚才的那阵炮击,那不是一般的炮,那是海军重炮,从大连湾上打过来的,许多炮弹落到了中国军队的阵地上,虽然造成的伤亡没有多少,但是季雨霖担心这是大连日军进行反攻的前兆,因此特意赶过来瞧一瞧,不然的话,他不太放心。

此次进攻旅顺、大连,总统亲自点将,放着吴禄贞不用,只用季雨霖,这固然是因为吴禄贞现在正在后方休整部队的缘故,但是其中未必没有栽培季雨霖的意思,相比吴禄贞,季雨霖更“嫡系”一些,他是总统当年亲手提拔起来的,从师长到军长,再从军长到前线总指挥,这既是总统的信任,也是总统的手段,军队中的山头主义虽然已被总统打压下去,但是只要有人就会有斗争,总统所做的不过就是利用人事的安排平衡一下各方势力,此次命季雨霖督战旅顺大连,也正是这个用意,季雨霖也能够领会总统的苦心。

既然知道总统这么做的用意,季雨霖自然不敢大意,无论如何,他都必须打好这一仗,这既是为总统打,也是为他自己打,更是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打,如果打不好,往轻了说是愧对总统的栽培,往重了说,就是民族和国家的罪人,到时候用不着军事法庭,他季雨霖自己就完全可以给自己一枪,算是谢罪了。

在这样的心境下,季雨霖有时候会表现的格外谨慎,如果换了一名胆大的前线指挥官,或许干脆派兵一部盯住大连日军,然后主力直扑青泥洼火车站,占领火车站后,也不攻打大连市区,而是直驱旅顺,给日军来一个**,猛虎掏心。

可是季雨霖不这样做,他决定持重一些,先打青泥洼,然后再打大连市区,解除后顾之忧之后,再往南进军,去攻击旅顺日军,争取一举拿下旅顺,结束辽东战事。

所以,当大连湾突然打过来日本海军的重炮炮弹,季雨霖的心就有些悬了起来,他担心侧翼兵力不足,难以抵挡大连日军的正面反攻,因此专门带着一帮参谋赶到大连阵地上仔细瞧一瞧。

经过认真的观察和研究,季雨霖和他手下的参谋们一致认为大连方向的日军并没有反攻的迹象,日本海军之所以往阵地上打炮,估计主要目的是为大连日军壮胆,而且在中国军队列车炮的反击下,日本海军的炮击刚才就已经停止了,现在仍在中国军队阵地上爆炸的炮弹都是大连日军发射的野战炮炮弹,而且显然也是骚扰性质的,并非反攻前的火力准备。

季雨霖悬着的心放了下去,离开了前线观察哨,带着参谋们往铁路那边赶去。

现在,中日两军的阵地基本上就以南满铁路的那条支线作为分界线,以北是中国军队的进攻阵地,以南是日本军队的防御阵地,双方隔着这条铁路对峙,不时发动一些试探性的进攻或者反冲击,而且双方的炮兵也不停的往对方的阵地上投射火力,将那阵地炸得面目全非,就连那条铁路也吃了不少炮弹。

这里的日军打得异常顽强,依托坚固阵地,丝毫没有惬意,这使季雨霖不得不担心部队伤亡可能会很惊人,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担心,中国军队发动的数次攻击都被打退,没能突破日军任何一处阵地。

对于中国的进攻部队而言,当面的日军防御阵地确实非常坚固,这主要是因为日军阵地的防御纵深很大,几乎绵延一公里的宽度,在这片地域中,日军布置了至少五道防御线,战壕配以防战车壕,确实使中国军队的进攻节奏减慢,而且装甲部队也第一次遇到了真正的进攻难题。

关键就是那几道防战车壕,那是日军专门为中国军队的装甲部队准备的,所有的防战车壕都是又宽又深,而且还很陡峭,壕的两边都埋设有重型地雷,对于坦克和装甲车很有威胁,再加上那些布置在阵地后方的炮兵阵地,使得中国装甲部队很难对正面阵地发起快速突击。

工兵的破障突击也很艰难,日军的炮火非常猛烈,即使中国工兵能够用爆破筒在防战车壕上炸出一道斜坡,但是日军的反击很快就会发起,并用炸药包将斜破炸塌。

还是那个地形问题,虽然通过金州地峡之后,陆地豁然变得开阔起来,但是辽东半岛最南端本来就是一处狭长的地形,而大连和青泥洼火车站恰好又扼守在金州地峡的南端出口处,这就决定了进攻一方的部队展开将受到地形的很大限制,换句话说,无法从侧翼快速迂回包抄,只能从当面阵地上冲过去。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依靠空军掩护逐步蚕食日军阵地,但是现在攻击部队的时间并不充裕,中枢已经明确命令,必须在五天之内结束旅顺大连战役,而现在,战役的第一天就进攻不顺。

对于目前的这种僵持局面,季雨霖在进攻发起之前就曾经与参谋们讨论过,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想尽快结束青泥洼火车站正面阵地的僵持局面,就必须出奇制胜。

换句话说,需要奇兵。

如何出奇制胜呢?季雨霖的参谋们建议,请海军帮忙。

大连正面是大连湾,这是东南方向,而在大连的西北方向,则是金州地峡,越过金州地峡,就是另一处海湾,金州湾,金州湾与大连湾之间的那条狭窄的陆地通道就是金州地峡。

大连湾位于黄海,有日本联合舰队游弋,而金州湾位于渤海,没有日本舰队踪迹,因此,如果想动用中国的海军部队,只能依靠金州湾。

季雨霖的参谋部建议,利用渤海分舰队的军舰掩护民船,装载一部分陆军部队,从金州湾出发,向南迂回一段海路,然后在木场堡侧后方向来个小规模的登陆作战,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不仅可以调动青泥洼火车站日军部队,而且也可以调动木场堡的日军部队回防,因为根据空军的侦察,现在日军主力部队都在北边,而南边的旅顺兵力单薄,日本指挥官肯定不会冒着失去旅顺要塞的风险而坚守北边的阵地。

其实这个建议并不新鲜,早在辽东战役初期阶段,陆军参谋部就曾经有人这么提议过,建议动用大批民船,搭载陆军部队从海路对辽东半岛靠渤海一侧的沿海要地进行登陆作战,配合从北方南下的主力部队前后夹击日军,以加快战役进程。

但是这个战术在当时来讲确实太冒险了,一方面是中国军队从来没有实施过大规模的海上登陆作战,虽然有过一些演习,但是陆海军联合参谋部从来也没有将这个登陆战术视为“正规战术”,这固然是出于谨慎,但是同时也必须承认,在海军力量上,中国非常虚弱,另一方面,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的进攻部队必须在发起进攻的同时防守很宽的正面,从东边的岫岩,到西边的盖平,宽达一百多公里的战线都要盯住,根本无法分出足够的兵力实施海上登陆作战,也正因此,陆军参谋部最终决定采取传统一线平推战术,逐步向南蚕食,直到金州湾与大连湾之间的最狭窄位置。

金州地峡就是这个最狭窄位置,中国军队现在已经完全控制了金州地峡,在这段宽仅数公里的战线上,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能扼守住,也正因此,对于季雨霖而言,现在发起海上登陆作战的条件已经成熟,就看他敢不敢下达这个命令了。

运输船是现成的,自从开战之后,渤海湾上的许多蒸汽动力的轮船都被集中到了葫芦岛海军基地,这样安排,既能避免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也能组织船队为辽东半岛的攻击部队提供后勤保障,而且现在,那支船队正好就在营口待命,随时可以南下金州湾。

考虑了一番,季雨霖最终决定实施这个战术,不过这需要海军协助,而陆军参谋部不能指挥海军部队,这需要直接向总参谋部、向总统报告。

季雨霖的报告呈上去没多久,总统的回电就过来了。

“同意实施海上登陆作战,从现在起,渤海分舰队指挥权由陆军参谋部掌握。”

总统的回电内容很简单,他批准了季雨霖的作战方案,剩下的就看季雨霖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