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练兵下

装甲兵部队的驻地由山东迁到甘肃已有一年时间,到目前为止,知道这支部队的军官并不多,幸运的是,张国平是其中之一,早在去年,他的独立骑兵第五师就在甘肃西北地区遭遇过训练中的装甲兵,这可让这帮“马夫”们开了眼界。

“马夫”,这是当时那支装甲兵部队指挥官送给骑五师的诨号,这让骑五师的官兵们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去,告诉他们,我们独立骑兵第五师的‘马夫’过来了,如果他们有兴趣的话,不如咱们举行一次临时的军事对抗演习,看看是咱们这些‘马夫’厉害,还是他们那帮‘司机’厉害。”

张国平派了一名参谋,去联络装甲兵分队,然后下令,让骑兵们整装待发,等命令一下,就去演练一下骑兵对抗装甲兵的战术。

张国平的骑兵挑衅在先,也就不能怨装甲兵们反击在后,双方联络上后,装甲兵部队的指挥官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这个军事对抗演习计划,以便让“马夫”们见识见识装甲兵的厉害。

不过在军事对抗演习举行之前,一个演习指挥部和裁判团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演习计划也是不可或缺的,根据这个演习方案,骑兵防守,装甲兵进攻。

半个小时后,军事演习迅速展开,按照匆忙制订的演习方案,双方谁也没有客气,装甲汽车开足马力向骑兵营地这边飞驰,“进攻”骑兵们据守的阵地,而一旅骑兵也在师长的命令下集合起来,分成一南一北两支纵队,背着步枪,别着手雷,挥舞着马刀,浩浩****兜了个圈,抄袭那支装甲汽车队的后路,一时之间,人喊马嘶,铁甲铿锵,马蹄与车轮卷起的沙尘弥漫开来,这片戈壁滩上如同又起了沙尘暴一般。

骑兵与装甲兵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在这片平坦而且布满碎石的戈壁滩上,骑兵正面对抗装甲兵无异于以卵击石,只要装甲汽车组成一个圈阵,机枪塔就能保证用密集的弹雨横扫视线里的一切目标,除非骑兵们调来步兵平射炮,不过,由于缺少步兵掩护,这支装甲部队终究难以突破骑兵的防线,而且在正面冲击平射炮阵地的时候,被对方的火力“摧毁”了不少装甲车。

张国平在去年就与装甲兵有过近距离接触,他很惊讶于这个新的兵种,更惊讶于中枢竟然拿出如此决心去打造这样一支全新的装甲部队,他以前一直以为中枢会加大对骑兵建设的投入,但是现在看来,中枢显然不打算再组建独立的骑兵部队了,或许,他的骑五师就是国防军里编制最大的骑兵战略单位了。

张国平有些失落,他一度梦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指挥着数万甚至十数万骑兵挥舞马刀冲向敌军步兵,但是现在,装甲兵的横空出世使他的梦想破灭了,毕竟,在这样一个机枪、大炮主宰战场的时代,骑兵的生存能力确实值得怀疑,反观装甲兵,躲在钢板焊接而成的装甲汽车里,装甲兵可以气定神闲的用机枪消灭一切视线里的目标,何况,装甲汽车上还可以安装平射炮,这足以摧毁任何野战工事。

但是张国平并没有完全失望,因为他很快发现了装甲汽车的弱点,那就是机动性,这种四个车轮的交通工具明显不如拥有四个蹄子的战马灵活,战马可以去的地方装甲汽车未必能去,但是装甲汽车能去的地方战马一定能去,很难想象,这种四个车轮的装甲汽车在那种到处都是掩体和壕沟的战场上能有什么作为,纵然可以在壕沟上搭起简易越壕钢桥,但是这显然会影响部队的冲击速度,如此算起来,骑兵未必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也正是这份自信,让张国平决定与装甲兵举行军事对抗演习,让那些眼睛架在头顶上的装甲兵们瞧瞧,这独立骑兵第五师绝对不是花架子,这是当年总司令亲手打造的敢战之师、能战之师。

张国平如此想,对方的装甲兵指挥官也是差不多的念头,在精干的参谋团的组织下,这片戈壁滩上上演了一幕短暂的军事对抗演习,双方各自拿出拿手的战术,骑兵是分割包围,个个击破,装甲兵则是摆出了乌龟阵,任凭对方怎么挑衅,就是不分散行动,不给对方可乘之机。

由于演习方案是匆忙制订的,出于安全考虑,这场军事对抗演习只持续了半个小时就结束了,张国平不是很情愿的接受了“战成平手”的事实。

由于双方都没有携带演习用的空包弹,因此,整个演习过程中没有开过一枪,也没有一人死伤,与其说是在演习,不如说是在演戏,毕竟,独立骑兵第五师这一路过来,官兵们确实闷得慌,张国平让官兵们进行一场临时的军事演习,除了想摸索一下骑兵和步兵部队对抗装甲兵的战术之外,同时也是为了给官兵们一个发泄的机会,维持一下士气。

张国平的目的确实达到了,骑兵们的士气高涨起来,演习结束之后,骑兵们邀请装甲兵到营地做客,并拿出骆驼肉招待这些战友,而装甲兵们也不客气,拿出了携带的新鲜蔬菜,于是,夜幕降临之后,这片戈壁滩上又飘出浓郁的饭菜香气,偶尔还飘来几句粗犷的西北民歌,让人陶醉其中。

作为这支装甲兵分队的最高指挥官,白朗非常高兴能在这里碰见骑兵,与张国平一样,白朗之所以会出现在这片戈壁滩上,也是为了远程拉练,他是从甘肃过来的,主要目的除了锻炼士兵们的驾驶技术之外,也是为了看看这种新式装甲汽车的性能,这五十辆装甲汽车是武汉汽车厂和汉阳兵工厂合作的杰作,比起以前的旧式装甲汽车,这种装甲汽车是专用的装甲汽车,而不是以前那种用卡车改造而成的代用品,不仅装甲厚,而且火力猛,速度也快,在平地上行驶如飞,再加上那黑亮的油漆,这种装甲汽车也因此而得了一个绰号:穿山甲。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装甲汽车安装的发动机不再是那种一点就着的汽油机,而是更为安全、更为强劲的柴油机。

柴油机是德国人鲁道夫.狄塞尔于十九世纪末发明的,由于使用燃点更高的柴油做燃料,这种压燃式内燃机比汽油机更安全,鲁道夫.狄塞尔试图将这种内燃机商业化,但是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专家,他的商业头脑远不如他的技术水平,所以,到目前为止,真正重视柴油发动机的人没有几个,民国的大总统赵北是其中之一。

作为穿越者,赵北当然清楚柴油机的发展前景,但是问题在于,鲁道夫.狄塞尔发明的那种柴油机没有解决好燃料喷射问题,由于采用空气喷射燃料的方式,这种原始柴油机很是笨重,安装到轮船上没有问题,但是并不适合安装于汽车,所以,赵北最终决定干脆把鲁道夫.狄塞尔请到中国来,给他条件和资金,让他全力改进他的发明,而一旦完成改进,作为交换条件,必须允许中国的企业共享他的柴油机工业专利。

鲁道夫.狄塞尔没有任何犹豫,接到了邀请之后,立即打点行装赶到了中国武汉,在武汉汽车厂潜心研究柴油机的改进,至于他为什么这么急匆匆赶到中国,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赵北邀请他到中国建立内燃机实验室的时候正是1913年,当时,鲁道夫.狄塞尔先生的柴油机商业化正遭遇了严重挫折,不仅销路没有,而且也使他欠了一屁股债,眼看着就要破产,鲁道夫.狄塞尔先生万念俱灰,甚至一度有过自杀念头,如果不是赵大总统的那封委托驻德公使转交的邀请函的话,恐怕这位柴油机的发明人已经在英吉利海峡的渡船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武汉汽车厂那间专门为他建立的内燃机实验室里潜心研究了一年时间,经历了数百次令人绝望的失败之后,鲁道夫.狄塞尔先生终于完成了对柴油机燃料喷射技术的关键性改进,一个灵巧的机械式喷油装置很好的解决了柴油机体积过大的问题,如此一来,柴油机就不必再与蒸汽机争夺市场,柴油机完全可以与汽油机一较高下。

出于对总统先生的感激和敬意,鲁道夫.狄塞尔先生不仅将这种改进后的柴油机命名为“振华式柴油机”,而且他还决定将他的第一座新式柴油机制造厂设在武汉地区,虽然目前他的资本还不足够,但是,武汉汽车制造厂确实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这种“振华式柴油机”,并优先提供给国防军装甲部队。

不过这种柴油机毕竟是一种没有经过商业化检验的产品,到底能不能完全取代车用汽油机,这还需要检验,于是,白朗和他的装甲部队就来到了这片戈壁滩上,他们试图用实践来证明柴油机的优势,作为装甲兵,他们确实很讨厌那种一点就着的汽油机。

对于白朗等人的任务,张国平有些纳闷,在他看来,汽油机可以给飞机用,也可以给汽车用,是一种很好的机器,为什么装甲兵如此讨厌汽油机呢?不过既然白朗没有细讲,他也就不打算追问,军人,就是要自觉,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隔行如隔山,他相信,白朗多半不明白战马为什么要补充精饲料。

这场戈壁滩上的聚会到了深夜时就正式结束了,张国平和徐树铮率领独立骑兵第五师全体官兵收拾行装,再次踏上征程,他们的夜间行军拉练就这么开始了,而白朗却没有与他们一同向兵站进发,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一路之上装甲汽车吃了不少沙子,他们需要将发动机进气口的过滤网清理干净,而且明天他们还必须继续赶路,毕竟,这是装甲兵部队的练兵行动。

现在,中国的国防军部队里,不仅骑兵和装甲兵在抓紧时间练兵,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军人热火朝天的练兵场面。

这场大练兵不仅是基层部队的需要,更是总统的命令,因为他知道,在不久的将来,一场残酷的战争在等待着中国的军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就是中国军人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