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狭路相逢(上)

从地图上看,眼前的这座小镇叫作“纳斯塔鲁斯”,在当地语中,意为“山谷的咽喉”,仅从这个镇名就可以理解它的地形特点,小镇位于山谷的底部,卡在山谷的交通要道上,实际上,一条低等级的公路就从小镇中间穿过,连接着东部的城镇和西部的那座铁路桥,小镇就是这条公路的咽喉所在。

在纳斯塔鲁斯小镇的南北两侧,是高耸的山峰和山坡,人可以攀越,但是车辆是绝对无法从小镇旁边绕过去的,换句话说,谁控制住了小镇,谁就控制住了东西方的交通,尤其是在战争时期,纳斯塔鲁斯小镇的战略意义相当重要,只要越过了这座只有几千人口的小镇,就可以抵达克泽尔河,而一旦越过克泽尔河,就可以直扑安卡拉了。

现在,德国军队占领着纳斯塔鲁斯小镇,这支德军不仅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如果想前往西部的那座铁路桥,就必须先冲破这支德军的阻击。

收起了地图,季良才又与参谋们商议了一下,确定了最终的战术原则,然后,才带着参谋班子从山顶上走了下去,即使是站在山顶上,也很难将纳斯塔鲁斯小镇的全貌俯瞰到,必须承认,德军选择了一处非常理想的阻击阵地,而且从附近的山峰和高地来看,季良才同时也认为,空军在这里起的作用相当有限,因为小镇周围的地形确实太复杂了,攻击机实施低空突击,容易遭到德军地面防空火力杀伤,而就在刚才站在山顶上观察战场时,仅仅在小镇附近的高地上,季良才就发现了至少九座防空炮位,虽然攻击机拥有较厚的装甲保护,但是面对小口径高射炮的拦截,谁也不敢保证空中攻击的效果,而且,如此之多的防空炮,也足以说明,守卫这里的德军部队即使不是党卫军,也应该是德军中的精锐部队,由于没有发现土耳其军队,那么这也说明,德军也意识到了这座小镇的重要性。

季良才认为,这场即将爆发的战斗的主角只能是坦克,尤其是重型坦克,德国的“虎王”对中国的“野猪”,从坦克的吨位来看,“虎王”占优,但是从数量来看,中国的“野猪”占有明显优势,毕竟,季良才手头拥有一个重型坦克营,而德军的重型坦克,即使在侦察营报告的数字基础上增加一倍,也只有一个坦克连,虽然不能排除德军隐藏实力的可能,但是纳斯塔鲁斯毕竟只是一座小镇,藏不下太多的坦克。

下山之后,季良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空军前进指挥部报告当地的地形情况,建议空军指挥部先将攻击机和战斗机派往铁路桥那边,支援伞兵战斗,因为那边也有德军的重型坦克在参与进攻,至于他这里,他有信心在一个小时之内突破德军防线,冲向桥头堡,因为他的目的并不是全歼小镇里的德军,他的目的就是率领多数装甲车辆冲过去,毕竟,跟在他后头的还有增援部队,而他的任务是赶在伞兵部队被德军消灭之前接防桥头堡。

就在季良才拍发电报的时候,坦克团的炮兵已经做好了射击准备,虽然是装甲兵,但是在进攻之前也是需要火力准备的,这与刚才的前导分队试探性的进攻不同,这是一次正面进攻,火力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执行炮击任务的是最新式的自行榴弹炮,口径为一百五十毫米,射程远,威力强,而且机动性非常好,是伴随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快速行军的理想火力支援武器,而且相比火箭炮,自行榴弹炮的射击精度更高,很适合装甲兵发动突击之前的火力准备任务。

炮兵指挥官的命令很快传达到了各个炮位上,而炮兵们也麻利的给大炮装上了炮弹,虽然炮车采用的是半敞式车体设计,无法为炮兵们提供全面的防护,但是这种设计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炮车内部的空间更宽敞,炮兵们操作时的动作更流畅,装填炮弹的速度更快。

“轰轰”

“轰轰”

伴随部队前进的六门自行火炮很快开始向小镇的德军阵地倾泄火力,根据侦察分队的报告来看,小镇里的德军虽然也拥有大炮,但是似乎没有榴弹炮,火炮的射角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中国装甲兵炮兵部队将阵地设在了山脚下,德军的炮火反击不大可能直接击中炮兵阵地,而中国炮兵则可以利用自行火炮较大的仰角自由的发扬火力。

炮弹飞过山脊,很快就砸在了小镇里,设在山顶上的炮兵观察哨不时报来修正坐标,炮兵们则根据这些坐标按部就班的修正弹着点,一切就像是演习一样,从容不迫,每个人都完成自己的工作,引信手调整并安装炮弹的引信,装填手负责将炮弹和药筒送进炮膛,炮长则根据连长的指挥适时的决定开火时机。

季良才率领部队出发的时候,也携带了几门轻型多管火箭炮,但是他现在并不打算使用这些多管火箭炮,因为炮弹有限,必须用在守卫铁路桥的战斗中,这一路之上,长途行军,最需要的就是燃料,辎重部队为了多带燃料,不得不少带一些炮弹。

遭到中国炮兵的猛烈射击,纳斯塔鲁斯小镇顿时陷入一片硝烟之中,但是季良才得到的山顶观察哨的报告却说,小镇里的情况“非常平静”,德军并没有惊慌失措的到处奔跑,也没有盲目还击。

显然,侦察分队的指挥官的分析是正确的,守卫小镇的德军部队是一支精锐部队。

没有必要再浪费炮弹了,现在或许就是装甲兵突击的时刻了,而机械化步兵也将伴随坦克一同向纳斯塔鲁斯进行突击,在突击部队后头,还跟着辎重部队,他们将拖着火箭炮跟着前头的突击部队横穿小镇。

“上车”

随着季良才的一声令下,所有参加正面突击任务的官兵都已做好了战斗准备,并再一次检查了武器。

为了确保突击的顺利,并降低己方部队伤亡,季良才将“野猪”式重型坦克摆在了突击部队的正前方,它们将是第一批突入小镇的中国坦克,利用“野猪”那厚重的正面装甲抵挡德军的反坦克炮以及坦克炮的直接攻击,或许“野猪”的正面装甲也抵挡不住近距离打过来的德军穿甲弹,但是至少可以在趴窝之前多向前方推进那么一段距离,以便为跟在后头的中型坦克纵队和机械化步兵纵队争取突击时间。

“前进”

季良才的命令很干脆,而且他的座车就在第一突击梯队里,虽然参谋们建议季良才跟在第二突击梯队里进攻,但是季良才却坚持率领第一突击梯队冲进小镇,在许多时候,指挥官的勇气往往可以使部队的战斗力增强,这绝对不是理论,这是实践得出的经验,对此,季良才很有经验,而且果敢突击也一向是他的作风。

“轰————轰————”

“轰————轰————”

山谷里立刻回**着重型坦克那沉重而有力的发动机轰鸣声,柴油机排出的废气弥漫在山谷和公路上,整个山谷的地面也好象跟着震动起来,在关上炮塔车长舱盖之前,所有的突击坦克指挥官都将上半身探出坦克,他们想亲眼看着第一突击梯队向前冲击的那一刻,而不止是通过电台听到团长的命令。

终于,第一辆“野猪”式重型坦克开始旋转它的主动轮,那沉重而坚硬的履带板被这主动轮强大的旋转力带动,也跟着移动起来,依靠着那润滑良好、拥有先进悬挂缓冲系统的负重轮的支撑,以一种碾碎一切障碍的嚣张滚滚向前,履带板碾过破碎路面时发出的声响以及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声就是这架战车冲锋时发出的吼叫。

季良才指挥的重型坦克并不是冲在第一位置,毕竟他是指挥官,没有必要冒那样的风险,冲在第一的重型坦克实际上是由重型坦克营的营长指挥的,与季良才一样,重型坦克营的营长也是一名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老兵,也参加过“亚洲解放之战”和“高加索战争”,而且更重要的是,此人也是季良才当年的一名手下车长,两人的配合是相当默契。

很快,季良才的视野中出现了一辆瘫在路中间的“灰狼”式中型坦克,这是前导分队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的,从坦克目前的状态来看,这辆“灰狼”式坦克已经完全报废了,万幸的是,坦克内部的弹药并未殉爆,所以坦克车组乘员并未全部阵亡。

显然,在之前的战斗中,德国的重型坦克一直追击到了这个位置,然后才撤回小镇休整。

季良才立即将舱盖关闭,同时提醒其它坦克也注意,这里或许就是德军指挥官设定的火力区范围的边界,必须警惕德军的突然攻击。

前头的重型坦克将那辆报废的“灰狼”从路中间拱到了路边,然后继续轰轰向前推进。

公路并不是直的,而是随着山谷底部的走向弯弯曲曲,纳斯塔鲁斯小镇里的德国守军目前还无法直接看到冲向小镇的中国坦克,但是德军设在山腰上的观察哨还是及时的向小镇里的指挥部发出了警告。

“中国人已经开始行动了,重型坦克冲在前头,而且数量众多,目前,距离我方阵地前沿不到两公里。”

消息很快传到了德军指挥部,于是,在炮击中保持着“平静”的小镇立刻变得“混乱”起来,那些身穿迷彩作战服的德军士兵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纷纷奔了出来,前往距离防炮掩体最近的工事,虽然中国炮兵的炮击仍在继续,小镇里到处都是炮弹炸起的硝烟和砖石碎片,但是德军还是很快完成了战斗部署,等着中国坦克的出现,而且,透过那炮弹的爆炸声,他们也很快听到了中国重型坦克发动机那巨大的轰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