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向来讲究“礼尚往来”,别人给了你热情的款待,按照礼节你应该也有所表示。很多人都会选择送给主人礼品,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合适的礼品能够增进双方的感情,让主人觉得自己的一番热情没有被辜负,客人也会觉得心安理得。
赴宴带去的礼品,要恰当表达出你对主人的情谊,最好是选择自己也希望接受的礼物。如果你送的礼物连自己都不喜欢,人家怎么会喜欢呢?现代社会,礼尚往来很是普遍,礼品送来送去,有可能形成一个循环。所以,送礼物的时候注意不要把去年收到的礼物今年再转送出去,或索性丢弃它,因为送礼的人通常都会留意你有没有使用他所送的礼品。礼品重在合适,表达出自己的新意即可,没必要非得很贵重。如果你比较富有,礼品送礼给一般的朋友也不宜太过于出手阔绰,这有时会引起不必要的尴尬,得到反效果,反而送一些有心思的礼物会更好。
送礼重在表心意,所以送礼品时一定要把礼物上的价格标签拿掉,把标签留在礼物上,只会显得你另有所图。你是在向对方传递两个讯息,一个是“我们的情谊值多少钱”,另一个是“看着吧!下次得回同样价格的礼物给我”。相信每一个接受礼物的人都会不喜欢这样的感觉。此外,不论礼物本身价值如何,为了表示自己的重视,礼品最好还是要用包装纸包装起来。送礼品也要为对方做一些实际的考虑,想想接受礼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应用得上你送的礼物。比如,他家里摆得下这么大幅的画吗?
送礼物还要选对时机。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到对方家中拜访时,直到要离开时才想起该送的礼物,结果主人却因为谦逊、客套而不肯接受,此时在门口拖拖拉拉就容易让人觉得好笑。要如何避免这种情形发生?最好的送礼时机是进到大门,寒暄几句就奉上礼物,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对方因为客套不收礼,而双方僵持在门口的情况。如果错过了在门口送礼的时机,也无需紧张,不妨在坐定后,主人倒茶的时候送。不用担心这样会打断原来谈话的兴头,说不定还能增加另一个话题呢!
赠送礼品应考虑具体情况和场合。赴宴礼品一般应当面赠送,但有时参加婚礼,场面比较混乱,可以选择事先送去。礼贺节日、赠送年礼,可派人送上门或邮寄。这样也避免了主人和客人之间因为谦虚客套而发生的尴尬。这个时候,随礼品附上送礼人的名片,可以采用手写贺词,装在大小相当的信封中,信封上注明受礼人的姓名,贴在礼品包装皮的上方。送礼还要考虑一些细节,比如当众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赠礼是不合适的。接受礼品的人会由此产生受贿和受愚弄之感,没有受礼的人则会感觉受到了冷遇。另外,给关系密切的人送礼也不宜在公开场合进行,那样会让人产生误会,觉得你们的关系密切完全是靠物质的东西来支撑的。只有礼轻情义重的特殊礼物,礼品表达特殊情感的礼物,才适宜在大庭广众下赠送。因为这时公众已变成你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人。
送礼时还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动作和语言表达。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会让受礼方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那样才会乐于接受你的礼物。而那种做贼式的,将礼品悄悄地置于桌下或房某个角落的做法,不仅达不到馈赠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中国人喜欢含蓄和自谦,送礼时自己总会过分谦虚地说“薄礼!薄礼!”“只有一点小意思”或“很对不起……”,其实这些说法大可不必。当然也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用一种近乎骄傲的口吻说:“这是很贵重的东西!”,这样只会招人反感。大大方方自自然然的送礼才是最好的方法。在赠送礼物的同时,应该强调的是自己对受赠一方所怀有的好感与情义,而不是强调礼物的实际价值,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就是这个意思。
赴宴送礼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为了能够礼数周全,还是应该赠送主人一些礼物的,说不定这次赠礼会在以后的社交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