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兰是近乡情切,不时撩开窗帷,好好欣赏初春的临安。

绿意盎然,连马儿也觉得惬意。

享受着春风,悠然的甩着马尾,带着大家前行。

回到紫云胡同这里没怎么变,老家的两边邻居仍然有炊烟袅袅。

李英兰跳下车,没进家先敲开了文家的门。

还好,来开门的还是老面孔。

三娘打眼一瞧,平静的脸上笑容瞬间绽放。

“老夫人!你们回来了!”

不知怎的,三娘嗓音微微发抖,她带着哭腔把人邀请进屋,这时候文修齐在家。

好几年不见的邻居,也没什么避讳的手拉手。

见到了文家的两个儿子,长相虎头虎脑的,抱着爹娘的大腿偷偷探头看她。

伸手摸摸头,拿出哄小孩的玩意送给兄弟俩。

和他们闲聊一会儿,表示自己要回村里住。

来城里就是和他们打声招呼,另外说清楚陈家人的去向,紫云胡同三户秀才,现在少了两户。

殷家买了陈家的宅院,以后殷平安念书,就住在原先的陈家,殷家人来进来打招呼,互相认识。

此时的文修齐还是鸿胪山长,殷平安见了山长害羞的不行,李英兰该做的做完,也就先告辞。

没了殷家人,李英兰自己赶车,和老村医刘大江他们重新回到改茶村。

来到村口,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村子里到处有粉红桃花盛开,落英缤纷被风一卷,飘飘****,最后落在茵茵绿草上。

改茶村处处是桃花,李英兰若非对这里熟悉,还以为自己来到的是桃花村。

不仅是花草争艳,不时还有燕雀飞舞,李英兰竟然看见一只丹顶鹤停在大河边,悠闲地梳理毛发。

村子里突然来了几辆陌生大马车,村里的人都好奇得不行,个个停下脚步探头看。

李英兰激动的跟大家挥手打招呼:“乡亲们,我回来了!”

“诶!真的是秀才奶!秀才奶回来了!”

“对啊,我刚才远远看着就像,没想到还真是秀才奶!快快快!把大家喊出来!”

村民们激动了,沸腾了,家里有锣鼓的使劲敲,村子口的鼓也被敲响。

村里听见的,都立即跑出来。

李英兰一眼就看见了毛二河,历练了许多年,愈发老成的毛村长,已有他爹当年的影子。

身边站着熟悉的乡亲们,她觉得鼻头一酸,感慨的泪花花就在眼眶里面打转。

这一刻她感到了熟悉眷恋,她虽然是穿来的异世人,却已经不知不觉,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最后赶来的是秦光明,他走到领头,身后全是作坊统一服装的男女。

董有林携家眷上京的时候,已经把临安白糖作坊的所有事宜,交给这徒弟接管了。

现在大家见上面,秦光明高兴之余,视线还在寻找什么。

李英兰笑道:“别看了,是老婆子自己回来的。”

“光明难为你了,作坊的生意你继续管。”

这时候,毛二河凑上前问。

“小秀才他真的中进士了吗?起初听官差来通报的时候,我们还不相信呢。”

“是啊,他中进士要留在京城,天子还赐婚,等他大一些要迎娶县主娘娘了。”

说完,李英兰露出幸福的微笑。

改茶村给李英兰和老村医,办了很盛大的欢迎仪式,秀才奶的称呼,进阶到了进士奶。

听大家说,她买的那块湿地被打理得很好,吸引了许多候鸟、大雁在此栖息。

董家旧宅和新宅门口,长了许多桃子树、枣子树。

因为家里无人摘食,所以村民摘了去吃,逐渐的村子里的桃花树越来越多。

改茶村就此成了远近闻名的踏青圣地。

外面夜色阑珊,村民伴着篝火载歌载舞。

此刻,董家的祠堂里面烛火通明。

李英兰庄重的把两份文书,置在香案上摆好。

一幅董大郎的画像下,有董花生的秀才捷报、进士捷报、吏部派官折子。

她双手合十:“你们安心吧,董家会越来好的。从今以后,董家就是士族了。”

董花生和甄灵芝结成连理的婚宴办了两次,第一次是在京城,高朋满座。

皇家赏赐了许多好东西到董府。

因为李英兰不离开临安,他们新婚有假,正好赶回临安,举办了三天的流水席。

席上,李英兰痛痛快快的,喝到伶仃大醉。

她酒醒之后还依稀记得,自己拉着孙子孙媳不放手。

说:“奶奶为了你们,老命都豁出去了。要是不生到儿女双全,可对不起奶奶哟。”

这话包含着她的祝福,想来是让甄灵芝脸红的。

她记得董花生当时回答:“一定生十个八个”

李英兰想,倒也不用这么绝对,别把孩子累着。

起床第一件事,把他们叫来跟前。

“昨儿的醉话别当真,你们把日子过好,经营好自己的小家,比什么都强。”

才半年的时间,李英兰收到了孙媳遇喜的好消息。

顺便的,她还从宋云珠的来信中得知。

古公子在知县的位置历练两年,等万州的知府告老还乡,他就能接任知府位置。

她家菁菁和古公子订了婚事,非要她去万州吃喜酒。

李英兰看着信笺发笑,这女人只怕要跟自己显摆,她女儿有着落了。

想来她们母女以后,是要在万州定居。

董佳音的婚事,也是回临安举办的。

排场没有越过董花生他们,主婚人是年迈的老村医以及老道长。

此时的佳音医术有成,接替了国师的身份,成为本朝女国师。

李英兰觉得孙女当国师比较恰当,毕竟她一掉眼泪就会发生大事。

倒是比治病救人的凡人之力,更添神秘。

他们两口子办完婚事,就乘着偌大的船只扬帆起航,说要沿着海岸线,去外面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早些年,李英兰也曾有过这样的壮志,不过随着年纪渐长,她的体力已经跟不上了。

蒋知府治理临安得力,已经升任了临安知州。

听说宋知府在介州,也即将要升知州了。

这些都是经济腾飞以后,带来的直接好处,所谓政绩要的就是收税多,代表百姓日子越来越好。

李英兰的兰记作坊,逐渐向其他州府延伸。

甚至有官员专门组织访问团,来到临安等地取经,学习怎么发展商业。

四海无战事,百姓们安居乐业。

李英兰有更多的时间读书,读好书,再将书中的知识,倾囊相授,为这个朝代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