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防止渗透的战略战术
美好的时光总是溜走的特别迅速,黄历携妻子结束了大叻的惬意享受,再次回到了西贡,稍作停留后,他将乘军舰返回国内。而就在抵达西贡的当天,黄历参观了西贡军校,并与派驻越南王国的南洋联邦军事顾问团及越南王国的国防部长杨文明进行了秘密商议。
事实上,要想完全封锁北纬十七度线以南的越南王国和老挝的边界是很困难的。一百多公里的连绵的长山山脉,被丛林覆盖的群峰,倾斜的巨崖和无底的深沟,想使渗透在边境地带被遏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就是历史上美国人搅尽脑汁也无法切断“胡志明小道”的重要原因。在空中你根本看不到汽车、牛车、自行车、板车、手推车的行列,也看不到民工们肩扛背驮,甚至看不到生命的迹象,但无数人员和物资却正是沿着一千多公里的山间小道渗透到南方,与美国人展开了持久的消耗战。
“我们首先设想在长山山脉的几个山头上,建立起几座炮垒,可是,根据空中侦察和测算,它无法对山沟里的运输队进行拦截射击,就象房顶上的高炮,打不到弄堂里的行人,炮弹不会越过山崖垂直地落到山谷里。而且,我们无法侦知运输队会从哪条山谷里行走,这需要侦察机来给炮兵指示目标,在漆黑的夜间,在大雾弥漫的晨昏,在大雨滂沦的时候,便会遇到极大的困难。最后,要保证高山炮垒的安全将是很困难的事情,如果派部队驻进这万山丛中保护炮垒,那就要建立一个基地,有基地就要有供应,很可能正好成了越共袭击的目标,炮垒不但不起作用,反而成了越共口中的一块肥肉。”顾问团团长孙络不到四十岁,却是抗日时期就参加军队,经过战斗洗礼而成长起来的老手了,对着沙盘侃侃而谈。
“是的,情况就是这样。”黄历对此表示赞成。
“从目前来看,用飞机轰炸并且辅以特种作战,才是切实可行的措施”孙络最后做了结论。
“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条东方马奇诺防线?”杨文明的脸上竟流露出某种矜持得意之色,“长山山脉不就是一条界山吗?从峰腰部横断,顶多也不过十公里,中国不是有一条万里长城吗?”
黄历抿了抿嘴角,对这种可笑的,还自鸣得意的建议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个——”孙络皱了皱眉,尽量用温和的口吻说道:“沿着山脊可以修筑长城,但横断山脉就非常难了,不仅耗资过于巨大,而且山脉中间有许多不可逾越的大裂谷和湍急的溪涧,施工难度太大了。”
“这倒是个问题。”杨文明面呈沮丧之色,声调也有些低沉了。
“当然了,杨部长所提的也不失为一种独辟蹋径的设想,最低限度有它的理论上的价值。”黄历不想进一步打击杨文明的情绪,隐而不露地笑道:“在进一步勘察地形时,可以带着这样的构想,到长山长脉去考察一下它的可行性嘛”
“是啊,是啊,”杨文明又高兴起来,笑道:“世上有很多事情是出人意料的,就象许多认定成功的计划结果全都失败了,有些看来不可能实现的计划却意外地成功了。”
黄历附和着连连点头,然后伸手指着沙盘上的一个地方,说道:“这里,对,溪山,要加强并巩固,使之成为扼守通往老挝的九号公路和警戒北纬十七度分界线的要塞。如果有第一流的火力点,再有第一流的空军支援,那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塞瓦斯托波尔。”
溪山离老挝边境只有六英里,离军事分界线十四英里,这块长一英里宽半英里的孤立高原,原来是法国殖民军的一个要塞式的据点。
“重兵固守吗?”孙络迟疑着问道,溪山此时并不引人注目,黄历的选择让他感到有些边惑,“这会不会被越共当成第二个奠边府而遭到围困和攻击?”
黄历的嘴角挂上了一丝冷笑,说道:“在溪山,不可能取得奠边府那样的战果。如果北越人把溪山当成奠边府,他们就将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首先,奠边府是一条山谷,四周群山环绕,那是一口平底锅,四周高地一失守,必然束手就擒;而溪山却是高地,我们可以居高临下地攻击敌人;其次,当时越共可以挖地道接近奠边府的四周高地,但在溪山,他们却挖不成。我们可以设置先进的监视监听系统,随时可以引导轰炸机群和炮群,把挖掘地道者埋葬在未挖成的地道里。所以,除了围困之外,别无办法。围困是一种消耗战,我们消耗的是炮火和炸弹,北越人消耗的却是生命。如果北越军围困溪山,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他们自己钻进了绞肉机。”
“万一北越军攻下某个山头呢?”孙络有些担心地问道。
“那就用轰炸机把这个山头炸平,再空运部队重新占领。”黄历冷森森的话语中透出了杀气。
“明白了。”孙络眼中射出了精光,到底还是那个杀伐决断的老上级啊,政治生涯没有磨灭内心的狠辣,偶尔露峥嵘,也够越共喝一壶的了,“我看不光是溪山,还可以在十七度线附近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要塞,吸引越共来进攻。”
黄历报以赞赏的目光,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不能用固定防线阻止北越的渗透,那就加紧训练越国王国的军队,使他们具备丛林潜伏游击的能力,以运动对运动。另外——”沉吟了一下,黄历摆了摆手,说道:“有些新式的武器装备正在研制,今天就不说了。对于处在北越渗透地区的村庄,要加强户籍管理、治安管理和控制,还有,保甲制度是个很好的管理方式,会让北越即使渗透进来,也不能轻易落足。你们尽快形成一件完整的计划,由杨部长递交给潘首相,尽快加以实施。我想,时间可能并不是太充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