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通往东京

在渺无人烟、瘟瘴横行的的原始热带森林打仗和筑路都是艰难的事业,而将打仗和筑路同时进行,更是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它将极大地考验人们的意志、信念和献身精神。

缅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旱季炎热无比,蛇虫出没,极易发生中暑,还有很多人被毒蛇伤害;到了雨季,缅北地区整天倾盆大雨,原来旱季作为交通道路的河沟小渠,此时皆洪水汹涌,既不能徒涉,也无法架桥摆渡。加以原始森林内极其潮湿,蚂蟥、蚊虫以及千奇百怪的小巴虫到处皆是,蚂蟥叮咬,破伤风病随之而来,疟疾,回归热及其他传染病也大为流行。

除了严苛的自然环境,战争死亡的阴影依然紧紧追逐中国军队和美国工兵。

日军还时常派出特攻队,穿过原始丛林,袭击没有武装的民工队伍,用残酷的手段,割下受害者的人头,挂在营地,致此恐吓筑路民工。一种畏难和恐惧的气息迅速在人群中蔓延开来。民工大量开小差,生病和装病的士兵迅速增多,上工的人数明显减少,施工进度几乎陷于停顿。

“哦?!孙,我一路看过来,无论是道路,还是施工管线,都进展顺利,一路上也比较安全,看不出你们曾经被小鬼子如此袭扰过。你是怎么挽回这不利局面的?”史迪威似乎对此饶有兴趣。

在这种艰难情况下,孙里仁首先要做的,是粉碎鬼子特攻队的袭扰。

一开始,孙里仁采用的是正规战术,从利多进入缅甸,派出队,分段担任掩护施工队伍,掩护部队几乎天天都同日军特工队发生战斗,一开始,敌暗我明,狡猾的日军特工队采用白天冷枪、晚上偷袭等方式,国军处处防御、时时挨打,防不胜防,损失惨重。

孙里仁毕竟是一个优秀前敌指挥官,善于思考,经验丰富。

此时此刻,从兰姆迦训练营给他派来了几百名归队伤病员,看到这些富有实战经验的老兵,他顿时眼睛一亮,决定改变防御战术,将老兵以班排为单位,组成国军特攻小分队,以特攻反特攻,以潜伏反潜伏,以渗透反渗透。

讲到这里,孙里仁对帐外喊了一声:“陈二狗!”

“到!”从孙里仁随从队伍中闪出一个人,站到孙立人前面。“长官有何吩咐!”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

史迪威一看,站在面前的这个军官佩戴少尉军衔,戴着英式钢盔,手里端着M3冲锋枪,胸前挎着牛皮子弹袋,个子不高,脸上刻满了皱纹,但精神饱满,尤其是两个眼睛,澄明透亮,显得异常精明。

“这是我们反日军偷袭的功臣,点子多,办法足,鬼子特攻队不少就栽在他手上,他亲手击毙鬼子就不下5人!”孙里仁向史迪威介绍道。

“陈二狗,向总司令介绍你们应对鬼子特工队的经验!”孙里仁转向陈二狗。

陈二狗对着史迪威立正敬礼:“报告总司令,我奉孙将军命令,向你报告我新38师特攻队战斗情况!”

史迪威尽管是“中国通”,国语流利,但对陈二狗浓重的四川口音确很不适应,孙里仁只得做翻译:

“小股对小股是国军对付土匪的行之有效的战术。四川盆地周围山地众多,自古就是土匪出没之地,剿匪是川军的强项。

新38师一改以连建制掩护施工队伍的方式,像施工队伍周边地区派遣特工队潜伏。特工队全部由归队荣军组成,战斗经验丰富,而且对鬼子刻骨仇恨,战斗意志坚定。

中国老兵以10人为基数,组成的小分队,带上三天干粮,埋伏在河边、三岔路口等鬼子特攻队需要取水、机动的地方,为防蚊虫叮咬,袖口,裤腿,领口全扎上。为防瞌睡,带上辣椒。一但发现鬼子特攻队,悄悄迂回接近,等鬼子进入射程,十几只冲锋枪交替射击,在M3冲锋枪350–450发/分钟高射速面前,鬼子的配备的44式步骑枪毫无招架之力,大口径子弹流瞬间就把鬼子全部打鬼子经过多次有去无回后,悻悻地不敢派特攻队前来送死。

史迪威听了频频点头。“好办法!孙,可以将你们经验加以总结,向所有驻印军部队推广!”

孙里仁陪同史迪威视察了施工工地。施工井然有序。“按照编制,我们将筑路分队和管线分队以及警卫分队混编,按照工段进行管理。每个队伍里有美军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施工,美军机械化工兵作为突击力量,中国工兵辅助施工,征调的民工做一些外围工作。

警卫分队既防范敌人偷袭,也是现场的宪兵,负责平息内部矛盾,监督施工安全,成立了施工项目监理组,编制甘特图,使监理人员明了各施工阶段的衔接要求,统筹安排劳动力,以减少生产中的盲目和混乱。”孙里仁边走边汇报。

一行人来到一个路口。这是中印公路从印度进入缅甸的第一站:在进入缅甸的在边境路口,新竖起一块巨大的标语牌,牌上用油漆新刷着一行醒目的白底红色大字:

(欢迎来缅甸!这条道路通往密支那!)”

史迪威双手叉腰,仰着脸,对着在标语牌前看了良久。然后,对旁边的参谋说道:“去取些白漆和红漆来!”

油漆取来了。史迪威亲自动手,用白漆覆盖了Myitkyina,然后,认认真真写上了五个大写字母“T-O-K-Y-O”!

标语牌上出现的是“WELCOMETOBURMA!”THISROADLEADSTOTOKYO!(欢迎来缅甸!这条道路通往东京!)”

在场的每个人精神都不由得为之一振,人们都看到了作为中印缅战区参谋长、作为这场战争的总指挥官那份不屈不挠的决心,每个人都从这条道路上,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