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领导干部执行能力提升

领导·箴言

制度不执行,比没制度危害更大。 (培根)

决定问题,需要智慧,贯彻执行时则需要耐心。 (荷马)

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病人吃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 (毛泽东)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邓小平)

领导者缺乏执行力恰恰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现代的社会更需要的是执行型的领导者。 (德鲁克)

一、做执行型的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执行能力提升,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努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准确地落到实处。落实得好就表现为执行力强,效率高;落实得不好就表现为执行力弱,效率低。常言道,“为政之道,贵在实干”。无数事实已证明,抓落实,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工作要求;既是工作内容,也是素质要素。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领导者的执行力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加强领导者的高效执行力培养对于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具有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

执行是战略决策制订好以后的行为。组织行为学认为,执行有三种形态:第一,执行是个人完成任务的行为。把执行仅仅看做是个人完成任务,是简单化的理解。第二,执行是团队

达成目标的过程。行动过程比起行为来就相对复杂一些。第三,执行是组织决策、运营、操作的系统集成。这个定义把执行看作是一个组织行为的集合。因为执行都是组织要达到某种目标的行为。

“执行力”源于企业管理理念,是21世纪以来国内外各类组织中的热门话题。比尔·盖茨曾说:“在未来的10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华尔街日报》评论“执行力”是“当今时代最具操作性的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执行力对于个人,对于企业,对任何一个组织乃至对一个国家来讲,都是一种竞争力。个体执行力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基础智能。包括智商、基础文化和情商。第二,心理性格。包括灵商、事业心和使命感,敬业精神、责任感和忠诚度,持续不断的行动习惯,积极的心态和工作的**。第三,技术技能。涵盖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潜在胜任能力,实际完成工作任务的显在操作能力,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的自觉能力。

传统管理理论认为,领导要做的仅仅是决策,而执行是下属的事情。在此观念支配下,一些领导干部只愿意发号施令,而不愿扮演执行者的角色。执行力是走向成功的必备能力之一,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现代管理学强调执行的重要性,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未来的领导者》中指出:“领导者缺乏执行力恰恰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现代的社会更需要的是执行型的领导者。”因此,一个好的领导不仅应当是科学的决策者,更应当是一个能推动决策不折不扣加以落实的坚定执行者。

领导·辞典

执行力与领导力

严格地说,执行力没有领导力的概念大,没有它涵盖的面广,或者说执行力

只是领导力的一个方面。但是从执行的角度看执行力与领导力,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执行力就不可能有领导力,领导者的领导力最主要表现就在于执行力的强弱和大小,没有执行力更谈不上领导力。执行力强,领导力就一定强,执行力弱领导力也一定弱。

执行力强的前提必须是战略决策和方向正确,如果战略决策是错误的,那么执行力就失去本来的意义,这时候执行力越强,错误和损失就越大,领导力就表现为一种破坏力。因为领导者会犯错误,制定错误的战略。

抓落实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作风,抓落实的关键在于提升执行力。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要有务实的作风,再好的主意,不落实等于是空的。”胡锦涛同志号召全党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良好风气。习近平同志指出,抓落实,从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工作方面讲,就是抓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实。落实到哪里去?就是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以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执行观念,对中央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执行,才能保证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