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身处农村的小人物来说,成功的底线大约是“跳出农门”。就像出生农村的笔者一样,从小就被父母灌输莫要当农民的思想。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在长期与贫困的斗争中,已经心灰意冷。他们已经无法离开农村融入城市,但他们不愿意后代再重复他们的故事。
长期的城乡二元化管理,造成了我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壁垒和差距。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遵循“人往高处走”的定理,从来就是农村人往城里挤。而如果有哪个城市里的工人犯了错误(如违反计划生育),则会被“贬”回农村作为惩罚。
刘永行四兄弟是令乡下人羡慕的城里人,都先后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各自稳定的“铁饭碗”。这几个城里人,居然自愿“下放”到农村去,这在20多年前显然是惊世骇俗的。最初提出到农村去创业的,是老大刘永言。1982年,在成都电机厂工作的老大刘永言提出兄弟几个联手养鹌鹑。刘永行便在阳台上先试养了几十只,并研制人工孵化器。借助于过去当无线电修配工的技术背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成功研制出了人工孵化器。
1982年年底,根据老大刘永言的建议,兄弟四人开始合办育新良种场(希望集团的前身)。由于缺少资金,兄弟们不得不设法筹措。刘永行曾这样回忆那时的艰难:当时,为了办企业,我们四兄弟卖掉了手表、自行车和自己装的电视机,凑了1000元钱。城里有正式工作的工人到农村去创业,到现在都不多见。刘永行兄弟几人到乡下去创业的行为,貌似逆潮流而行,实则是颇具眼光与智慧的决策。
每一波潮汐,都是大自然有形的呼吸。可是,在这潮起潮落之间,或许就孕育了一场生命的大躁动,完成一次历史的大跨越。刘永行的成功,与30年前的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正是百废待兴的一个黄金创业时期,城市里有城市的创业机会,比如做刘永行一度想开的音响厂,但由于资金等问题无法解决而不得不放弃。农村也有农村的创业机会,例如农村的养殖业就正在以“专业户”的形式登台亮相。刘永行兄弟利用自己研制的人工孵化技术来开发禽类育种市场,无疑迎合了当时急剧增加的“专业户”对于禽类种苗的批量需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过去了30年,3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北,30年后的今天,新的一轮针对农村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除了这几年中央连续以1号文件的形式对农村进行政策上的倾斜外,更大的改革已经呼之欲出。如一度欲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虽最终未出现在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上,但由此反映出中央对农村问题的看重。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中,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无疑是大有作为。
在近20多年里,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农村生产者越来越少,而城市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据估计,农村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城市消费人群贡献了3亿多人。他们不再是农业的生产者,而成为农产品的消费者。这样一增一减,农产品的供需矛盾就会倍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农村进城的人群,相对都是智力或体力上的优势人群。留下的则是所谓的“389961”部队(指女人、老人和孩子),就是农村人口萧条的一个缩影。
上面所谈及的人口结构的重新分配,导致农村形成了一个空档:首先劳动力减少;其次就是农产品的生产也相应减少——这是导致近期粮食和肉蛋等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形成目前新一轮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人口分布的格局对国家的整体发展其实是不利的,而国家也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连续四五年都出台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提出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包括国家在内,各个地方政府部门都相继出台了扶持去农村创业的条例法规,努力给创业者提供合适的创业土壤。
此外,近年来城市消费人群对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的期待不断提高,这给绿色安全的农副产品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而相对来说,来自城市里的人(包括从农村来到城市里的人),对于农产品市场的需求更为敏感,在农产品经营上也有优势。
综上所叙,鲁冠球认为:“‘下乡创业、进城就业’,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大趋势和政策引导的着力点。”刘永行则坚信:农村在一段时间的沉寂后,正迎来第二次创业的高峰,现在的农村存在着丰富的创业机会。
在某公司当副总经理的彭焕新,有广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年薪20万元。同在公司工作的妻子年薪也达10万元。但他却于2007年年初和妻子双双辞职,回到湖南长沙县金井镇沙田村种红薯。当然,他种的不是普通的红薯,也不是种三五几亩地。他种的是售价为18元/公斤的“迷你”型红薯,而且一种就是3000亩。而在陕西宝鸡市凤县秦岭山脉的大森林里,一位养猪的猪倌却是留美肄业博士。同样,这位名叫陈声贵的“海归”,他养的也不是普通的猪,而是野猪。现在,种红薯的硕士与养野猪的“海归”,虽然都还没有“大富大贵”,但事业都在平稳地壮大。
下乡创业的方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取“公司+农户+市场”的种养、加工、销售一条龙方式,在农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以及综合利用上做文章。现在此类型的公司很多,而且大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可以开办生态旅游农业园,利用农村优美的风光,吸引城市游客来此体验耕种的乐趣、垂钓的悠闲。还可以直接开办养殖(种植)场,用现代经营理念来运作。自己有养殖的专业知识当然更好,如果没有,聘请专业人士协助自己也未尝不可。
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国人经历了三次致富的绝佳机会,但因此而致富的只是极少数。多数人是如何失去机会的呢?第一次是1980年代中期的下海经商,因为摆脱不了过去“投机倒把罪”的阴影,或者摆脱不了传统重工轻商的思想,以及对于经商前途的不看好,大多数人都错过了;第二次1990年代初期的股票,认为是“资本主义”的糟粕或其他原因而错过;第三次是新世纪初期至今的房地产,在一路飙升中总是充满怀疑而错过。到头来一看,结果不是我们的想象,却正相反。
这一次对于农村的政策上的倾斜以及可预见的深化改革,将会是催生第四次致富的良机吗?
——说实在的,笔者不能给出百分之百的肯定答案。生于这个机会迭出的时代,是所有小人物们的幸运,也是挑战。如果你有眼光、有胆量,就会看准并抓住机会,一举成名。伴随时代的步伐加快,机会会来得更加频繁与迅速——但同时也会去得更频繁与迅速。每一项新政策的出台,或新技术的出现,都有可能颠覆原有的商业格局,造成财富的重新分配。看每年的财富英雄榜上名单的更新,你就知道发财与出局是何等剧烈。你要在这一场场洗牌中抓一副好牌,不能光凭运气,还要凭眼光与智慧。
每一波潮汐,都是大自然有形的呼吸。可是,在这潮起潮落之间,或许就孕育了一场生命的大躁动,完成一次历史的大跨越。生于这个机会迭出的时代,是所有小人物们的幸运,也是挑战。如果你有眼光、有胆量,就会看准并抓住机会,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