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8日,为期3天的春季培训结束了。本次培训以“拓宽教育视野”为主题,安排的培训内容直追一些本质问题,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什么是学校?”“什么是‘人’的教育?”“‘人’到底是什么?”“教育走向何处?”……每一个论题都震动心魄,每一个论题都令我们在“冰”与“火”的交淬中,产生对教育的新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李宝元院长从西南联大校训“如云如海如山,自如自由自在”谈起,又引用宋代胡瑷的“艮言思不出其位,正以戒在位者也。若夫学者,则无所不思,无所不言,以其无责,可以行其志也。若云思不出其位,是自弃于浅陋之学也”来说明“精神”之重要。随即通过古今中外的名家观点,如唐代韩愈的《师说》、美国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以下简称《教学勇气》)、毛泽东的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重要思想,来探讨究竟什么才是真正好的教育与教师。李宝元教授认为,教师应以传播真、善、美为天职,教师是悟道、传道之人,其基本素养是永远持有爱心,面对学生要在内心深处保持自然、真实、美好的良知。作为职业教师,当你面对你的学生,你要用心去温暖他们、用诚挚的爱去打动他们。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从古典诗词的人生境界谈起,通过对历史名人和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剖析,颠覆了以往我们对李白、苏东坡、哈姆雷特等人物的认识,告诉我们教育要寻找与学生自身的契合点;让我们的孩子心里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头脑,不能只剩排名、分数……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院吴向东教授的“价值观与人的生活”讲座以斯芬克斯之谜——俄狄浦斯的故事开始,从人性的复杂——既是懂得双脚秘密的人又是“脚肿的人”,提出两个问题:人是什么?价值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吴教授结合具体实例解答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问题。价值观是人们基于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对于某类事物的价值以及普遍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所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好与坏、对与错、符合与违背意愿的总体观念,是应该做什么与不应该做什么的基本见解。价值观“是个人精神家园的核心部分,是个人活动的灵魂,是个人的主心骨”;“在人们的活动中具有定向作用、调节作用,以及激励作用”;“是国家、民族、社会的灵魂。国家、民族、社会通过共同的价值观使其成员对民族、国家和社会进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