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龙城见闻(下)
萧紫阳来到摆放修士心得笔录的书架前。书架上的书,摆放的极有规律,最下面两层均为突破感应期的心得笔录,往上分别为纯法,易筋,锻骨,洗髓,温养,五个阶段的修炼心得。再往上一层,竟然是突破练气与筑基大瓶颈的心得笔录,这些笔录每一本都价值不菲。
不过这些突破练气大瓶颈的笔录并不是最贵的。在书架的更上一层,四丈长的书架,只摆放着稀稀拉拉的十几本书籍。而每一本书籍的标价都至少在千颗下品灵石以上,最贵的一本,竟然要上万灵石。
萧紫阳仔细一看,发现这些书籍虽然都只是练气期的修炼心得,但其作者竟然都是一些金丹期修士,那本最贵的典籍,署名赫然就是九龙真人。
萧紫阳对着这些书籍暗暗吞了口口水,毅然将目光移到书架的最下层。
在书架上摆放的每本书籍旁边都有一块木牌。木牌上分别记录了撰写人的修为,灵根品质,修炼各阶段所用的时间。还有一段问道阁修士对这本笔录的一些评价。
书籍的价格也是根据木牌上记录的这几个方面来定。撰写人修为越高,灵根品质越差而修炼时间越短,问道阁对笔录的评价越高,则书籍价钱也就越高。
突破感应的书籍虽然在最下层,但是价钱却不是最低的,相反,这些书的价格反而很高,只比突破练气期大瓶颈的书籍价低。由此可见,“感应”这个修士们修行路上的第一个瓶颈,并非那么好突破的。
萧紫阳浏览了一遍,发现突破感应的笔录,价格高的七百多灵石,价低的也要一百三十多颗下品灵石。
萧紫阳本身乃是天灵根,所以对撰写者的灵根品质没有什么要求,同样他对撰写者修为高地也不太在意。
不过他对问道阁的评论他却看的最仔细。一些有语言晦涩、条理不清等评价的,他绝对是不会多看一眼。
浏览过一遍后萧紫阳心中已经有了决定,不过他并没有叫小二拿出书籍,而是向其他书架走去。
书籍的价格让他有些难以承受,所以他打算多看几家店铺再做决定。
阵法,炼器,炼丹萧紫阳一窍不通,只是一览而过。不过在符箓和修炼典籍区,他却看到不少让他怦然心动的书籍。
符箓分为内符和外符。所谓内符其实就是指修士以法力墨,以神念为笔,在丹田中刻画出由固定道文组成的法符,然后以神念引导将其放出,即成法术。
而外符是指,将法力通过特制的灵笔法器,再以特制的灵墨为媒介,在特殊的符纸上刻画道文,形成法符。使用时以神念法力激发,释放后即成法术。
二级以上法术,以内符术释放,比较缓慢,而且还有释放失败之虑,只有一些天赋出众的修士,并经过无数次练习之后,才能快速准确的释放内符法术。
故而,练气期的修士战斗大都靠外符和法器。
只有当修士筑基成功后,法力转为真元,才能以真元为符纸,神念为灵墨,炼制本命灵符。此时修士才能做到顺发内符法术。即便如此,由于丹田有限,所存储的灵符数量也有限,外符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这些知识都是萧紫阳向慕容灵请教的,至于何谓真元,何谓本命灵符,慕容灵也不甚了了。
对于穷困的散修来说,制作外符的制符术,实在是必学的课程。只有那些大门派的弟子,才能用灵石购买符箓来消耗。
在符箓区,萧紫阳看上一本名为《万符真解》的典籍,此书乃是百年来,西凉散修中少有的法术天才,万符道人所著。木牌上对此书的评价也十分高。
若是此书在手,萧紫阳相信,自己迟迟无法掌握的灵甲术,说不定便能领悟。
不过好书自然不便宜,这本《万符真解》标价1572枚下品灵石,让萧紫阳望而却步。
在修炼典籍区,由于五行灵根配比各不相同,所以,相应的修炼法决也五花八门,比如适合主灵根为火,副灵根中有木属性的修士修炼的《燃木决》。适合主灵根为水,副灵根中有金属性的修士修炼的《凝水诀》。主木副水灵根修士修炼的《养木决》等等……
在这里,萧紫阳还看到了一本十分熟悉的书籍《五行道术真解》,与萧紫阳手中的《五行道术初解》只有一字之差。
仔细看过介绍后萧紫阳发现,《五行道术初解》因该就是《五行道术真解》的前半部分。
此书倒是不贵,只要价56颗下品灵石。不过他并不打算买这本对他突破感应毫无用处的道书。
难怪门口的修士小二对自己爱理不理,这问道楼确实不是自己这样的穷鬼散修可以消费的地方。
叹了口气,萧紫阳出了问道阁。
萧紫阳并未再去慧心楼,而是转身去了后面的街道。
逛遍了典籍区,最后他却两手空空的回到了仙府。
高档店铺出售的道书质量有保证,绝不会上当,但是价钱他却承受不起。
那些小店铺虽有便宜货,信誉却似乎不高。
今天萧紫阳在逛到一家小店铺时,碰到一个来退货的低级散修,结果却被店主一番冷嘲热讽后赶出了店铺。
见到此等情景萧紫阳说什么也不敢拿自己身上不多的灵石冒险。
好在萧紫阳对自己突破感应期还比较有信心。经过仔细考量后,他决定先闭关三个月,若是无法突破,就去问道阁高价买本心得笔录。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萧紫阳除了用餐,便足不出户。每日里,除了雷打不动的花一个时辰时间修习《清心炼神咒》,和一个时辰琢磨道文法术外,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摸索着感应天地灵气。
根据手中仅有的三部秘籍中描写感应的只言片语,他一点点的摸索着。
萧紫阳每日坐在楼台之上,努力的将神识放出,沉下心思,细细的感应着周围的一切。每当心急了,心乱了,便停下来看着眼前云海生灭,深山幽谷。心静之后接着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