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1-2节
1、游戏冲关的快感
游戏让人又爱又怕,爱的是玩着游戏的人,怕的是看亲人玩游戏的人。
是什么,让游戏具有如此的魔力?
有人戏言:游戏无批评。的确是的,游戏里面的奖励频频且花样繁多,可以是一句话、一朵花、一束灿烂的烟火,也可以是闯关关数、分数或者经验值,还可以是宝贝、兵器或者是超能力。即使再蹩脚的游戏新手也可以轻松获取,而不用担心被人训斥、被人骂“你真笨”、“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蠢死的!”、“看看某某,你连给人提鞋都不配!”……有心理专家说:批评伴生自卑,鼓励催生勇气。游戏把一个个玩游戏的菜鸟变成了勇士。
软件开发者喜欢把游戏设计成无数的关卡,难度与新奇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和调整,玩家就在一次次的冲关过程中得到巨大的成就感,并抖擞精神继续冲击下一个关卡,并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这也可以称之为比较的动力。
游戏情境当然必须精妙绝仑,但它的**在于伴随的未知,未知的精彩等待自己欣赏,未知的挑战等待自己征服,玩家便会聚精会神应战,充分调动起各种感知,反应能力超水平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当大家对游戏的方式渐渐失去新鲜感的时候,它很快就会走向没落。一个游戏绝顶高手完成了最顶峰的冲刺之后,很难想象他还有兴趣再去进行第二次,即使无聊到那种时候,其中的紧张与刺激肯定不复从前那般模样。
与真实的生活最不一样的,可能就要属:可以重来。累了,可以重来;失败了,可以重来;不小心挂掉了,还可以重来……这其实就是给了玩家无数次尝试的机会,只要不放弃,就终有成功的一天。虽然现实世界里,死人无法复活,但犯错的机会却可以给。敢于犯错是人类赖以进步的优秀品质,譬如孩童学步,无不是从一跌一撞开始的,没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的失败,怎么可能迎来第一万次的成功?可我们如处女座一般完美的要求——实际上是苛刻——让许多人谨小慎微,坐失了无数的成功机会。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勇气尝试失败,或者不允许有失败,就自然无法拥抱成功。
游戏玩家的无师自通,可能有两处地方功不可没。一个是提示,鼠标轻轻一点,旁边浮现的细小文字,指引着、提示着,由生疏到熟悉。想看就看,不想看也行,绝不强迫。还有一个地方是游戏交流群,无数游戏困惑在这里迎刃而解,无数神秘面纱缓缓掀开。你不需要的时候,我不打扰你;你需要的时候,我无处不在。游戏心理把孔圣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精神运用到了极致,而且免去了强给而对方不收的尴尬与抵触。如果教育界能早明白这些,改革的时间还能够提前,改革的步子还可以再大一点。
这里,还必须说另外一点,那就是水到渠成式的酣畅。只要你的能力足够,就可以一往无前,向前、向前、再向前,把别人远远地抛在后面,而不用等人到齐了再冲关。这种一骑绝尘的快感是我们原先的教育很欠缺的,我们习惯了工厂的制式生产,什么都是一批批的,千人一面。学生哪怕再聪慧、再努力,也得老老实实地等着别人,一起考试,一起升级。当然,我们也有跳级制度,却是如同传说般的存在。你能想象一匹千里马,渴望着酣畅的疾驰,却要求它缓步徐行,日久天长,恐怕连普通马也不如了。所以说,众多的千里马不是跑死的,而是平庸死的。
有了这些优势,游戏或是可以益智,或是可以培养能力,或者什么用处都没有,它的威力,恐怕也足以摧枯拉朽,横扫一片了。因为,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轻松自由,可以充满享受,如此,足矣!
2、山雨欲来风习习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传唱多少年了,让人欢喜让人恨,以前这样,现在依然这样,对于考试与分数的重视并没有因为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而变得可以漠视。
据说人人身上都有惰性,绝对的无压力,只能让人慢慢消磨,很难激起奋斗的欲望。生活告诉我们,保持适当的压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凡事不可走极端,平衡就好。压力太大,于进步无益,倒是对人心理的畸形发育推波助澜,而且,经常处于焦虑状态的人,身体也会受到影响。教育改革前的那段拼命追求升学率的日子里,什么“开学恐惧症”、“厌学症”、“考前综合症”等等层出不穷,就是明证。
分数依然受到重视,如果没有达到基本的分数,是要惩罚的,小到失去许多自由时间,大到留级,这是学生所不希望看到的,也是老师家长所不希望看到的。教材更新经常进行,部分晦涩的内容删除了,部分不适用的也删减了,当然也增加了不少内容——与时代密切联系的内容。虽然内容的多少与内容的难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却也因课本更贴近生活而显得更有趣味,学生理想分数的获得似乎也没有原先那么困难。
以前,大家只重视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尤其是学年末的那一次,考试成绩将直接关系到自己是否有一个比较好的名次,进而有一个好的座次,关系到是否受老师重视,关系到是受家长奖赏还是粉条炒肉(农村常用的一种家法,细竹条抽在身上肉多的地方,故享此等美名,现在倒是不常用了)伺候,甚至关系到以后零花钱的多少。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有些学生不惜铤而走险,千里眼、弹指神功、回眸凝视,甚至调包计、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考场中上演着一出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现在,每次的考前准备都很重要,因为每一次考试都很重要,这是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所学科目太多,这样的考试就经常进行,考前的准备工作自然也要经常进行,或者说是每一天都在进行。以前夸赞成绩特别优秀的人懂得学习“小考小玩,大考大玩,不考不玩”,是说他们平日里勤奋学习,到了考试时反而不紧张了,甚至可以适当放松放松,调整自己的临考状态。其实,道理也挺简单的,善于自控,把每一天学踏实了,结果自然不会太差。如今的考试制度改革却也迫使每一个学生不得不这样做,也许这样做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学校的宣传就是如此简单:抓住每一天。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只要学生每一天勤奋刻苦,基础自然踏实坚固,对于考试成绩自然也就没什么好担忧的。
而且,老师们还会根据考试内容的难易与多少安排一定的复习时间,少则一天,多则三天,再多就没有了。期末考试前的复习时间则更多一些,会有一到二周的时间,甚至会更多——如果课程结束得比较早地话。但是课程结束得太早,老师常常会继续教学下一年级的课程,所以即使如期末考试,复习时间也通常不会超过二个星期。
复习时间主要是交给学生自己的,老师们要求学生通过不断熟悉内容,继而整理归纳,建立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也就是大家平日里所说:把书读薄。能够达到如此程度,想在考试时取得一个理想的分数,肯定是屡试不爽的。
复习的时候,老师主要是随时为学生提供火力支援,在他们进入困境的时候指点一番。他们讲题目,也进行内容的归纳,但时间都很短,唯恐干扰了学生自己的探索,只是题目虽少,却是精心设计的典型,是老师费尽心思的产品,常让学生眼前一亮,或者掩卷沉思,却不会过于依赖。这正是老师所希望看到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否投入,能学到什么程度,关键还是看学生自己。
如果在沿海,台风来袭,也罕有如临大敌者;如果是西北,尘土飞扬,也没人大惊小怪;如果是江南水乡,山雨欲来,人们照样淡定从容,因为早已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