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希望

位处于海淀区魏公村西口的解放剧院今天显得极为热闹,不过才早上八点三十几分,剧院门前的广场上就已经是人群涌动,热闹非常,数百位的棋迷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围在一起聊着天儿,侃着山,随着不远处三环主路上三零零,三二三等路公交车的每一次入站,都会有几十位刚刚赶到的棋迷加入这一行列。

“滴滴”,一辆白色的捷达车缓缓地随着人流向剧场开去,车上的女司机虽然心中焦急连连地按动车笛,奈何前面的人实在太多,车的速度始终无法加快。

“哎,那不是黄妙龄吗?”路边的棋迷有的眼尖,一眼就把双手扶在方向盘的女司机认了出来。

“没错,就是她。哎,旁边坐着的好象是陈海鹏吧?”随着更多的目光射来,副驾驶上的中年男人也被大家认了出来。

“对,就是他。听说他头疼的毛病一个月前就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今天这么重要的比赛当然会来观战了。”有人肯定地说道。

“哈,如此说来岂不是中国所有的一流棋手今天都要聚集在这里了?”

“呵,那是当然,你也不想想今天是什么日子,连我这种水平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的主儿都特意请病假跑来看棋,他们这样的职业棋手就更不可能放过了。”

“我说大星期天的你这个在商场工作的人怎么能有空跑过来,原来是请了病假,损失不少吧?”

“呵!是呀,这个月的全勤奖泡汤了,一下子就一百多块呢。不过能看到擂台赛的决战,值了。”

说笑声中。白色的捷达车终于在剧院侧门停车场处停了下来。车门打开,两位棋手从车上先后走了下来。

“陈先生,您的身体已经全愈了吗?什么时候能再次参加比赛?”早就守候在关键入口的记者们立刻拥了上来,纷纷举起手中的话筒进行采访。

“呵,差不多了。医生告诉我现在已经可以进行恢复性训练,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概再过一个月就能参加比赛了。”陈海鹏笑着答道。

“呵,那就祝您早日重返赛场了。”

“谢谢。我也在盼着这一天早点儿来到。”陈海鹏笑着答道。

“陈先生,今天您是最早赶到的职业棋手。是不是对今天的比赛极为重视?”

“呵,当然,这可是世界围棋最高水平的碰撞!比赛的一方是享誉世界棋坛数十年号称常清树的前辈高手。另一方则是今年才异军突起,连胜四位超一流棋手的绝世天才,不考虑这一局棋的意义,单只棋局的内容就值得让人期待。”陈海鹏答道。

“那么陈先生。以您的感觉,这局棋的结果将会怎样?王子明会不会获胜?”

“呵呵,棋局尚未开始,现在就言及胜负显得有些太早。不过身为中国棋手,我当然希望王子明能赢。宫本先生虽然是我的老前辈,今天也只能对他说报歉了。”陈海鹏笑着答道。

“好啦,谢谢大家。我们还有准备工作要做,以后有空的话,再和大家聊天儿。”黄妙龄看了一眼手表笑着催促道。

“哦请问是什么工作?您的意思是不是说这次的大盘讲解是由陈先生来主讲?”有的记者敏感地问道。

“是的。对不起,我们还要工作,谢谢大家的配合。”黄妙龄一边笑着应付着记者,一边向门口走去,不一会,两个人的身影便消失在众人视线之外。

“陈海鹏身体州好便被委派这样的重任,看来中国棋院的领导对这盘棋是志在必得了。”

“是呀。说不定他们也想借着陈海鹏病好的喜讯带给王子明一个好运气呢。”

“哈!你们这么讲是不是想说中国棋院的领导们讲迷信?”

“呵!那有什么可奇怪的。只要今天这盘棋能赢下来,我敢说叶荣添可以佛祖,基督,真主摆在一起拜!”

记者们嘻嘻哈哈地随意调侃着,也许,一些写作的灵感就是在这种有意无意的交谈中前生而来。

“哎,好象是日本棋手到了!”有人手指远处高声叫道,抬头望去,一辆带着中国棋院标志的中巴车缓缓开来。

马上,广场上的人群产生了分流,日本棋迷们随着中巴车的移动而尾随移动,一边小跑着一边挥动着手高声叫喊,显然是在为他们的棋手打气,祝愿。而中国的棋迷们则大多是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显然,围棋作为艺术虽然没有国界,但棋迷却是各有立场。

在棋迷们地簇拥下,中巴车停在下侧门门口,车门拉开,工藤武夫和另一位工作人员率先下车,两个人一左一右护住车门,随后,宫本武雄在响成一片的相机快门声中迈步走出。

“宫本先生,加油,日本围棋的声誉全都系在您的身上啦!”

“宫本先生,你可一定要赢啊!”

“宫本,必胜!宫本,必胜!”

……

一时间,阵阵的喊叫声此起彼伏,日本棋迷们有的高举着标语口号,有的拼命地挥舞着手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自己的棋手感受到来自国人的支持。

“谢谢,谢谢,谢谢大家,请大家放心,为了日本围棋的声誉我会拼尽全力。”微笑着挥手向棋迷们示意,宫本武雄向来为自己打气的棋迷们下着保证,原本有着些许白发的头发此时已被染得乌黑发亮,在太阳的照耀下不时反射着亮光。

“呵,宫本先生的精神似乎很好,看来今天的比赛或许会有好运。”坐在中巴车最后面的桑原秀吉看着正在摆造型的前辈笑着说道。

“但愿吧。”他旁边的小林芳美表情严肃地答道。“宫本先生还是那样的正直,明天我一定会尽力满足他的希望。”不知怎的,在听完桑原秀吉的感想之后,昨晚宴会时王子明和他说过的这句话又在他的耳边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