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镜和时间,一切都会酿就浓重的文艺气息。
所以,有时候,这一切更像是幻象,如此梦幻,不真实,感受却没有一丝不真实。不知道你能否想象,一队人,穿着破旧的却极富风格的服饰,背着乐器,走过马路,走过斑马线,去向演出的场地,那里有美人,有香烟,有啤酒,有欢呼,有掌声,有呐喊,还有人要签名,确实让人向往。
而文艺的本质之一是不是就是向往?
我们的世界很大,装下了很多很多,而我们就在其中,其中有很多我们不愿与之相处的很多东西,心中便有了向往,而人们所共同向往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向往的,更私密的,更个人的无法与他人语言感受的,那些美好的,是否就是文艺了?
世上有四样东西不可与他人分享,音乐,电影,书,心情,这句话是一个听音乐的朋友说的,其中还有就是第五样是我要补充的,就是个人感受,也就是对这四样的整体概括。
如人饮水的事物还有很多,这样的总结,只是更为突出的。
而提到电影,我们便有了分歧,说的好像音乐就没有分歧似的,音乐,电影,书,对于文青来说,只有两类,文艺的,不文艺的,看到这样霸道的分类,心中有些想笑,原谅我。
因为世界之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
什么样的东西是文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之上的说法自然就是可笑的。
就牧暢玄来说吧,《摇滚启示录》(《I`mnotthere》),记不清是I`mnothere还是I`mnotthere了,这两者是有区别的,I`mnothere代表我在别处,而I`mnotthere代表我不在别处,我就在这里,而这里又是哪里,别处又是何处?
《摇滚启示录》是一部电影,应该算是一部传记电影吧,而《后摇启示录》就不是了,是一个乐队做客一个电台的一个电台节目的一个主题,可能他们也看过这部电影吧。
而文艺的电影又很多了,怎么举例呢?
说多吧,其实对于冯卡卡来说真的不多。
一定要推荐的话,那就……还是算了吧,由你自己发掘吧。
而别的载体就数绘画和诗歌了,文学的文艺性已经很足了,你想啊,不管哪种文学,一个笔者,一个记录载体,说不定有烟,或者有茶,甚至有酒,有音乐,甚至有别的什么乱七八糟小清新的东西。
而一个打字机似乎是国外写作者们必备了,现代嘛,我就说不了了,没有一群这样的朋友,不了解,不明白,不知道。
一个穷画画的在阳光充裕的街角,也可能在烟雨中的山间小
路边,也可能田埂上,画着画,穿得破破烂烂,搞得满身颜料。
好吧,你不是,你在咖啡馆里喝着咖啡,用彩铅作着写生,衣着讲究,举止优雅。
好吧,你也不是,你伏案在焚香的中华古意小阁里,用鼠毫长锋勾勒着你心中的那个盖世英雄。
而那快要饿死的写诗的人呢?
坐在公园的斑驳长椅上,盯着并没有鸽子的空气,发着呆,犹如沉思,没有人知道他在想着什么,可能是七月的荷塘,也可能是五月的麦田,四月的槐花树村落,更不用说寒风刺骨的腊月小河。
难道就不能更广阔一些吗?当然可以,那还不至于饿死的写诗的人行走在沧海桑田的世界脊梁之上,抬眼望一望北斗的七星,还有边上的北极之星,问着,哪里是银河的中心呢?而宇宙的中心,是你,是她,还是我,曾经哲人啊,你是否在注视着我,不愿我再受思想困顿之苦,那写诗的人,低下头,走啊,走啊,走啊,走到了大海深处,试问着海洋精灵,为何海底是一片荒芜,月光女神啊,为何不带我去往光亮之处,去往太阳,去往太阳,焚灰我这肉身,灼烧我污浊的灵魂,留下最纯洁的灵魂细碎尘埃,聚成一颗星,与她相会。
我们不必对现实与生活避而不谈,我们全部的艺术心性不都来自现实和生活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