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提升到这境界……”

主考何忠良右手端起一杯茶,沉吟了起来……

知县赵福义带着急切的好奇神色问道:“忠良,你就甭卖关子了,提升到你所说的“传说”文章,有何功效?”

蔡合也是带着好奇不已的神色,只是他与主考官何忠良不算很熟悉,所以不太好意思问罢了。

何忠良轻抿了一口茶水,继而说道:“一旦到了“传说”诗词的境界,那么他就等于是一派儒道的创始人了。”

“而他激活的是儒道孝义之力,以后心存孝心,虚心向学的学子都能品读他的这篇“镇国”诗文,开启自己的儒道孝义之力。”

“虽然我不知道孝义之力有何作用,但儒道是万古之谜,一切都是倚靠着后世人一点一滴摸索。”

“所以现在也不敢把话说的太满了,你们只要知道,能写出“镇国”诗词的人,要么有大情怀,要么有大志向,再要么有大孝心等。”

“这取决于他们内心的孝、仁、忠、义、诚、信、实等。”

何忠良的一番话让赵福义与蔡合两人都忍不住多看李白一眼。

李白长得确实是相貌堂堂,五岳三庭饱满,是个实际的帅哥。

但,李白年龄会不会太小了点?说他有大孝心……这未免说的太果断了吧?

就不能是机缘巧合下,刚好因为他所写的“人之孝道”而引起文曲星共鸣?

何忠良不知道他们心中所想的是什么,反正这事情他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李白是有大孝心的人,李白的镇国诗文一旦经过传唱,那么就很有可能成为传说的存在。

一旦成为传说,那么李白就成为了儒道孝义之力的祖师爷。

这可是一种莫大的殊荣啊!就是稷下的圣贤夫子都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殊荣。

而儒道之力,正是稷下势力致力开展的一种神秘力量,李白能开启了儒道之孝义之力,难免哪天不会被稷下看重,届时招入稷下,也算是他们府学院的一种荣耀。

所以何忠良心里暗暗想着,要怎么婉转的和李白事先打好关系。

对此,赵福义与蔡合并不知道他心中所想,如若知道的话肯定会笑话何忠良太敏感了。

李白对他们的交谈不得而知。

他拿起“镇国”层次的“人之孝道”。

这两张纸在他手里,轻如鸿毛,并没有蔡合与何忠良所说的那样,一纸百斤那种现象。

李白有些疑惑,难道这“镇国”文章是假的不成?

不应该啊!毕竟刚才经过了何忠良的试探,确实是真的无疑啊!

李白想了想,拿着的纸张丢在桌面上。

当他松开手,手里两张轻如鸿毛的纸张突然重重的砸在台面上,发出“碰”的一声。

众人齐齐看向李白,李白带着尴尬的神情抱了抱拳,算是跟众人说着道歉的话。

众人都不领情,恶狠狠的刮了李白一眼。

李白只能坐下来,不再理会众人。

不过倒是高台上何忠良的神色很温和,彼此对视了一眼的那一刻,何忠良还与李白笑了笑。

李白倍感荣幸啊!

这是对方看重自己才会露出这笑容来啊!如若不是自己写出“镇国”文章来,对方未必会有这样的好脸色。

当然!李白倍感荣幸的也是因为对方看重了自己的才华,所以对于刚才他制造出来的动静,并没有斥骂。

接下来的填空题,大多数都是圣贤所言,圣贤对谁所言,圣贤的一整段话什么的。

在这一刻,李白的功力底子终于可以大大的施展了出来。

只见在一些填空题上快速的落下答案,这些答案早已经烙印在他的脑海中了。

虽然《左转》《论语》《中庸》等古书他不是非常的熟悉,但对其中一些圣贤的对话,李白几乎能在他已经所看过的书籍中推论出一段完整的对话来。

这就是用心看书与不用心看书的区别了。

用心看书的人在只言片语中就能靠自己的推论,推断出一整段话来。

虽然结果与原文未必是百分百的吻合,但意思相差不了多少,几乎都可以过了。

毕竟这只是县试,追求的不是所有圣贤所言都能完好无损,一字不差的落在试卷上。

李白平静的写完了填空题。

剩下对联,对联只有两幅对联。

这些对联都不难,李白斟酌前后上下结构就开始描画山水,晴空大地写出了他所能写的精湛下联来。

随着时间流逝,下午两点逐渐到来。

两点左右,所有考生都要把试卷上交了。

人群所有考生之中,其中一人此时正翘着二郎腿,恍若无事一样左顾右盼。

差役多次走他身边过都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太嚣张了,但对方的姿态傲慢,就这样吊儿郎当的。

此人除了董培,已经别无他人了。

主要是董培在顺风县的纨绔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导致差役虽然看着董培嚣张,但却无可奈何。

虽然现在的他们完全可以上报主考官,革除董培的考生身份,但他们事后的下场,可能也是落得半身不遂了。

所以对此,差役只能多次提醒董培,让他在考场上稍微收敛一点。

董培的试卷空空如也,什么都没写,他只在考号上面写着“零八零八零八零七号”

差役摇了摇头,这董培是时间多了没地儿打发来考场这里寻找存在感啊!

差役们都不想理会董培。

李白此时把填空题填完,又把对联给写上,最后就是吟诗一首了。

这一首诗上面明确的表示了,写的诗一定要和二月艳阳春有关联,不然零分。

李白想了半晌,最终把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李白之所以写杜甫这首《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主要是杜甫这首诗特别的应景,二月暖阳,春风徐来花朵开。

写千朵万朵更是把春天花开的那种场景演绎的淋漓尽致,让人睹诗应景,脑海情不自禁的想到二月艳阳照耀下,花朵开的一朵朵的很是灿烂。

不单止应景二月,最重要的是杜甫此诗还是炙口可热的传颂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