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5 错误的战争 七
“……在后来的10年里,一直到我躺在病**等待上帝召唤的今天,我都在扪心自问,1935年发生在中东的那场灾难有没有可能避免——如果我们能够发现潜伏在汉志山脉中的8个印度集团军的话,或许数十万美国青年的生命就能得到挽救,或许中东会战的结果就能被改写,或许美国就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20世纪的领导者!很显然,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那时我们的8个师正从汉志山脉脚下通过,距离印度红军潜伏的地域最多只有20公里可能更近一些。如果当时我们能派出侦察部队进山搜索一下的话,是一定能发现山里面的几十万印度红军的。可是,中国人和哈里发却不允许我们这么做,他们派出的一个骑兵师在3月22日抢占了麦地那,并且在那里布防不允许我们的部队进入这座城市。这是对美国和英国威望的严重挑衅,如果我们不能立刻将这些卑鄙的家伙从那座城市里面赶出去的话,那么我们在中东的威信就会**然无存。所以当时放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夺取麦地那……”——以上摘自史迪威中将的回忆录《错误的战争》。
说一些题外话,后来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乔治.巴顿上将在看到史迪威回忆录中的这一段内容时只说了一句话:“我看他才是最大的错误!”
……
“该死!真是该死!怎么还是让这帮M斯林抢在前面了。”
1935年3月23日的史迪威听到部下报告麦地那城被哈里发军占领后就忍不住骂了一句,而且还有些泄气。这些日子他指挥的8个师可是一刻都没有敢耽误,可最后还是慢了对手一步。至于他们进军队伍西面的大山里有什么,根本就没有人考虑过,就连史迪威的副手,历史上的英军名将蒙哥马利都没有想过这种问题。
“中将,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要不要请示一下中东战区司令部?”蒙哥马利看完通讯兵送来的报告后问。
“先不要请示,”史迪威思索下说,这种事情拿到上面去后反而不好处理。马辛本特爵士又能下什么命令?进攻哈里发军么?这好像不是中东战区司令能决定的,只能再往上报告,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又能怎么办?他吸了口气说:“先派代表去和麦地那城内的哈里发军谈判,让他们退出麦地那城。”
“如果他们不同意呢?”蒙哥马利说:“难道真的要进攻哈里发军么?我们是不是先退回泰布克?”这位英军将领是出了名的谨慎,他顿了一下,又拧起眉头道:“中将,我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什么预感?”史迪威心道:“世界上还有预感这回事情?我怎么从来都没有呢?”
“我们似乎高兴的太早了。”蒙哥马利摇了摇头:“中东会战才刚刚开始。离打败印度红军还早呢!”
“蒙哥马利将军,你的意思是?”史迪威知道眼前这个瘦瘦的英国将军曾经在印度打过两年仗,没少和印度红军交手,而且最后还悲催的让印度阿三给打败了。
“印度红军没有那么弱。”蒙哥马利想了想,略微犹豫了下又道:“而且指挥印度红军的是苏联名将布柳赫尔,那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将军。诡计多端,很少打败仗。”
“你认为现在他是故意示弱引我们上钩?”史迪威扶了扶金丝边眼镜。“少将,你认为他会在哪里等着我们?”
“应该在波斯湾附近,中东的石油产地都集中在那里,所以是我们必须夺取的,但是我们的后勤基地却在埃及,到波斯湾有近2000公里。而且沿途没有良好的道路,也没有铁路,海运也因为苏伊士运河遭到严重破坏而一时难以恢复。”
史迪威明白蒙哥马利的意思,英美盟军的火力强大但人数比中东的印度红军少一半。如果火力一旦跟不上,就必然会陷入困境,而火力强弱又依赖后勤线,长达2000公里的后勤线绝对是个麻烦,特别是英美同中东M斯林的精神领袖哈里发如果处于敌对状态的话。
“好。那就尽量避免冲突,我们先把麦地那三面包围,然后给城内的哈里发军下最后通牒,如果他们还不肯撤退,那就把问题上交,让伦敦、华盛顿去想办法吧。”史迪威点点头,部分同意了蒙哥马利的要求。但他还想再威胁一下麦地那城内的哈里发军。
……
“不能撤退!告诉马仲英坚守麦地那!”
得到英美部队包围麦地那并且要求马仲英部撤退的消息后,林祚大想也没想就断然拒绝了。倒不是因为他想把事情闹大,而是南京方面来了指示。命令他不要向英美示弱,必要时可以选择一战!还告诉他。英美在解决中东的印度红军之前是不会同哈里发军大打出手的。
“总长,真的要打么?万一英美发了狠,就怕仲英的一个师会吃亏啊。”刚刚带兵到达吉达港的马步芳劝道,然后又担忧地说:“现在英国人在埃及和北非的军队也步步紧逼,哈里发非常担心,想要请南京方面出面调停。”
“苏丹港没有多少危险,马子敬手里还有4个军,而且又有坚固的防御阵地可以依托,红海上面还有陈庶康的舰队(名义上是哈里发的红海舰队,实际上所有的官兵都是中国人)。”说到这里,林祚大停顿下,想了想又说:“子敬,你的装甲骑兵师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全部上岸?”
“两个小时前已经全部上岸了。”马步芳反问道:“总长,您的意思是让装甲骑兵师去支援马仲英?”
林祚大点点头:“没错,去做个样子给英美看看吧!”
马步芳担任军长的哈里发军第一装甲骑兵师的编制和国防军装甲骑兵师一样,都有三个装甲团和两个师属的自行火炮营,总共拥有285辆坦克、自行火炮,不过没有装备追猎者,而是装备了机动性较强,但是火力和装甲都比较薄弱的C型坦克。
不过这么一个装甲骑兵师也不是8个轻装来袭的步兵师能抵挡的,而且麦地那这座宗教圣城里面又有许多奥斯曼帝国时期建造的高大坚固的宗教建筑。还有马仲英指挥的一万多个前圣战者,8个轻装的英美师就是啃上半个月也未必拿得下来。
马步芳一开始还有点担心,不过细细一盘算也就想明白了,英美摆明了要拿哈里发的政权开刀!不是现在,就是打完中东以后,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可不利于他们实行殖民统治。谁让阿拉伯的沙漠下面都是价值不菲的石油呢!所以躲是躲不过去的,不如摆个鱼死网破的架势给英美看看!或许还能把英美在中东战场上的大好形势给搅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哈里发军的第一装甲骑兵师也是精锐,全师上下一万五千多人都参加过1933年的麦加保卫战,同苏联红军这样的精锐都较量过,当然不怵几个师的美国新兵蛋子了,至于英国人的英印师在中东这里就是豆腐渣的代名词,谁也不会拿他们当回事儿的。现在命令一下。早就摩拳擦掌的装甲骑兵师立刻全师动员,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全师集结,二百八十多辆坦克、自行火炮和八百多了满载士兵的卡车、装甲车,就浩浩****地向麦地那飞驰而去。
而此时的吉达港内已经来了不少西方国家的记者,主要是德国和意大利的,不过肯定有英美情报人员混迹其中,而吉达港又被汉志GCD统治多年。自然潜伏下了不少地下工作者。所以哈里发的装甲骑兵师才一出动,巴格达和亚历山大还有海法三方面就都得到消息了。
消息传到海法的时候,马歇尔正在自己的司令部里为大马士革和安曼久攻不下而手足无措。倒不是因为马歇尔先生的耐心太差,而是因为在这场争夺波斯湾油田的“赛跑”当中,他的英国盟友好像快要领先了。
原来英国人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去进攻西奈半岛南部的印度红军,更没有像美国人那样,把装甲师拆散了投入到攻坚战中去。他们到底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面滚打了两年多,虽然多是挨揍的一方。但是挨揍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挨多了揍,自然就知道怎么揍人了。
苏联红军大纵深突击作战的手艺看来已经被英国佬偷学到了。就在美国人忙着攻城的时候,配属了6个装甲师和10个摩托化步兵师的英国陆军第8集团军已经运动到了苏万平原;中东战区的英国工兵还在苏万平原的荒地上修建了一个大型机场;数百架斗士战斗机、飓风战斗机和布伦海姆轰炸机都已经部署到位;上万辆卡车正奔忙在苏伊士运河和苏万平原之间的公路上,每天都有数千吨物资被运送到苏万平原上的中东第3兵站的仓库里面,英国人甚至还铺设了一条塞得港(位于苏伊士运河入口处)到苏万平原的临时输油管!
看看英国人这边的有条不紊,再看看自己这里乱成一团的部署。马歇尔终于知道英国人在大型战役组织的水平上,不知道要领先美国多少。实际上,现在的美国陆军虽然组建了16个装甲师,装备了五六千辆各种坦克。但是他们的思维和战役组织方法都是一战水平,他们是在用一战的线式作战模式,指挥二战的机械化部队。所以只发挥了美军火力强大的优势,根本没有发挥出他们在机动作战方面的优势。
“上将,哈里发军的一个装甲师刚刚离开吉达港,可能是去增援麦地那的。”代替史迪威出任美第8集团军参谋长的艾森豪威尔少将把电报递给马歇尔,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一个装甲师!”因为手下的装甲师被拆散后用于攻城而成了光杆师长的巴顿急忙追问道:“有这个装甲师的确切情报么?”
艾森豪威尔想了下说道:“好像是按照中国国防军装甲骑兵师的标准编制的,拥有3个装甲团,每个装甲团都由1个装甲营、1个装甲掷弹兵营、1个自行火炮营组成。理论上全师应该拥有195辆C型坦克和90辆C型自行火炮。”
“上将,让史迪威中将撤回泰布克待命吧。”巴顿一听到这个哈里发军装甲师的编制情况就知道史迪威的8个师不是对手。这两年多来,他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对中苏、苏德战场上所发生的大部分有装甲部队参与的战役都做过研究。知道8个轻装的步兵师,在没有坚固反坦克防御阵地可依托的情况下,是无论如何都挡不住1个齐装满员的装甲师的突击,何况麦地那城内还有一个精锐的骑兵师。
马歇尔愣了下。随后立刻摇摇头:“乔治,不能让史迪威撤回来,这不仅仅是军事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如果我们退缩,哈里发在整个中东地区的威望就更高了。”
“不退缩怎么办?”巴顿不以为然地道:“难道让我们和英国人的8个师被哈里发的装甲师打败么?”
“不,哈里发不敢!”马歇尔摆了摆手打断了巴顿,然后对艾森豪威尔道:“艾克。给史迪威中将去电,让他暂时解了麦地那之围,先在麦地那北面构筑防御阵地。再把麦地那的情况通报给华盛顿,让国务院去想办法解决吧。”
“可是上将,这样一来我们的8个师就被钉在麦地那动弹不得了。”巴顿提醒道。
“哈里发最精锐的部队同样动不了!”马歇尔有些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示意艾森豪威尔马上去传达命令。然后又看着指挥部墙壁上挂着的那幅巨大地图。眉头紧皱,现在英国佬已经摆好了发动大纵深装甲突击的架势,16个师和1200多辆坦克已经到位,只等后勤物资凑齐就能向科威特突击了。而且从苏万平原到科威特的途中都是一望无际的荒漠沙地,印度红军根本就无险可守,靠他们的轻步兵肯定抵挡不住英国人的装甲部队……看来他们找了一条进入波斯湾的捷径!
而美军现在却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处于英军的北面。就算能及时攻占大马士革,然后穿越叙利亚沙漠攻入幼发拉底河流域,夺取巴格达、巴士拉,一路上经过的都是人口密集的大城镇,那里估计会有印度红军的重兵,而且美军还要防备安纳托利亚高原方向的苏军和波斯方向的印度红军。等于在掩护英国佬的侧翼,同时还要承担主要作战任务。很有一点美国人啃硬骨头让英国人吃肉的意思!
这时艾森豪威尔已经传达完命令回到了作战室,马歇尔就将他和巴顿都叫到身边。“艾克、乔治。我们暂时不去伊拉克了,而是沿着地中海一路往北推进到土耳其边境,在那里建立一道防线。”
马歇尔的部署让两位美国少将同时愣了下,这同抢占中东石油资源的总体战略似乎是完全相悖的。巴顿忍不住问:“上将,英国人会不会抢先占领科威特的大布尔干油田?”
“不会,我们不往伊拉克打,他们也不敢往科威特打。因为没有人掩护他们的北侧。”马歇尔毫不含糊地道:“如果他们敢单独进兵,印度红军会给他们一个教训的,毕竟只有16个师20多万军队,印度人在波斯湾的兵力可不会少于100万!”
艾森豪威尔看了会儿地图。忽然问道:“上将,我们同英国人在巴勒斯坦、西奈半岛、外约旦和叙利亚所遭遇的印度红军可能只有3到4个集团军,也就是不到30万人。如果波斯湾地区还有100万,那么剩余的170万会在哪里呢?”
巴顿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他看着地图道:“艾克,你的意思是……他们在安纳托利亚高原?布柳赫尔就在等我们大举东进,然后就从高原上冲下来席卷整个地中海沿岸断掉我们的后路?”他思索了下,回头对马歇尔道:“上将,我认为艾克的分析很有道理,我们这段时间似乎忘记了苏联和印度才是主要的对手!”
马歇尔按了下太阳穴,巴顿说的不错,这段时期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大半的心思又放在同英国人抢地盘的问题上,所以没怎么考虑印度红军可能的部署。现在听了两个部下的分析,才记起印度阿三还没有被打败呢。布柳赫尔是苏军名将,手下又有300万印度红军和几十万中东地区的革命军队,怎么看都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消极防御,最大的可能就是给美英两军部署了一个圈套,想要一口吃掉美英两国在中东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