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老太得了银子,乐开了花,一路小跑回到员外府。

她找到内院刘管事,讨好地想奉一杯茶。

刘管事颇为嫌弃地斜她一眼,“一个倒夜香的,也敢把手伸到我桌上?”

姚老太嘿嘿讪笑,缩回手在自己衣服上擦了擦,“您教训的是。”

刘管事语气不耐,“什么事?”

姚老太两手握着,小心试探,“我听说八姨娘的房间已经空了许久...”

话还没说完,刘管事眼色就一厉。

“放肆,这是主家的事,哪轮得到你一个倒夜香的婆子过问。”

姚老太赶紧作揖,“管事误会,是我刚好有个亲戚,她有个孙女,身段儿和八姨娘差不多,模样比八姨娘还要好,那孩子今年十六还没说亲,家里着急,便托我给找个婆家。”

刘管事一听这话,表情缓和许多。

她慢悠悠倒杯茶,又喝了两口,才慢吞吞道:“这府上确实缺个九姨太,只是员外的眼光高,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入眼。”

姚老太激动的连连保证,“那丫头模样肯定没话说。”

刘管事看她欲言又止的模样,呵一声,“说吧。”

姚老太嘿嘿直笑,搓着手,“确实有件小事想劳烦管事。我一把年纪,腿脚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利索,倒夜香是个体力活,我确实有点吃不消,所以想请管事给换个轻松一点的差事。”

刘管事似笑非笑,盯着她看了许久,吓得姚老太以为没戏,不想又听到。

“人若是真入了员外的眼,这点小事我倒也可以通融。”

姚老太高兴的连忙作揖,“多谢管事,还请管事给我安排几个人,我这就去把人带来。”

刘管事给她安排了三个得力婆子,姚老太赶紧带着人往城外贫民窟去。

彼时贫民窟一派和乐。

早上卖货的时候,各家都留了口粮,这会儿都在生火做饭。

“我都记不清上一次吃白米饭是什么时候了。”李高媳妇看着锅里颗粒饱满的雪白米饭,忍不住眼眶红。

李高也感慨,摸着腰间沉甸甸的一袋钱。

卖凉粉再加上今天所挣,口袋里现在足有一两三钱,对他这种低层百姓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

他望着靠山那边蜿蜒的石板路,眼里充满了希望。

“再过不久,我们就能住在房子里,有干净的床褥,有灶台,可以坐在桌椅上吃饭,再也不用睡在这泥坑里。”

李高媳妇想象那画面,美好得让她想哭。

“等我们有房了,这些破烂东西全扔了,再也不想看到这些东西。”她哽咽。

李高重重点头。

贫民窟没有菜,唯有的就是木薯凉粉,吃过有味道的凉粉,再吃没味儿的就不得劲。

李高媳妇趁着饭还没熟,去买了各种各样的调味。买的人还挺多,大家都是贫民窟的人,卖主也只收成本价,每样买下来才花了十几个铜板。

“以前哪敢这么奢侈,现在不仅有米面吃,连调味都家家户户有,这话放在以前,我都不信,说实在的,除了没住的地方,咱们现在过得不比以前差。”

李高点头认同,“我都差点忘了这里是贫民窟。”

夫妻二人说说笑笑,拌了凉粉,虽然第一次味道还有些不成熟,但一家人吃得非常开心。

李高快速吃完午饭后,就喊上其他四个人,一起来到袁书家。

娘仨也刚刚放下碗筷。

“袁姑娘,下午有什么安排?”李高问。

“去乡下。”袁书拿出一张纸,是她午饭时写的计划表,“先找几个人去城门口那边打听几个附近的村落。”

李高虽然不知道要干什么,但还是担心,“附近的村子我都知道,但知府下过令,不准难民进村,以前我们也去讨过食,还没进村就被村民拿着竹竿轰。”

“你们现在穿的干干净净,只需要称自己是行脚的商人就行。”袁书道。

“商人?”众人不解看着她,难道还要下乡去卖东西?集市这边都不够。

“把劳力组织起来,首先卖凉糕的那些人,让他们去各村收购地霜,越多越好,这东西应该没人会收购,定价可以一文钱五斤。”

许氏有些惊讶,“地霜?”那种脏东西收来干什么?

李高心里也奇,不过他秉着只听安排不多问的原则,点头应是。

“再分一部分人去找各村的菜农,他们明天一早肯定要进城卖菜,让他们卖给我,选十样家常菜,各二十斤,再买一头肥猪和十只鸡鸭回来。”

李高看着纸上画的鸡鸭x10,非常明白地点头,虽然不识字,但图画还是懂。

“主要就是这两件事,另外看大家需要买什么,都可以自己买,价钱什么的你们自己谈。”

袁书说完,拿了三两银子给李高,“这是买菜和鸡鸭猪的钱,这部分算我自己的,多退少补。”

李高小心收起银子,事情太多,他也不耽误,带上其他四人就赶紧去贫民窟安排分工。

许氏本要跟着他一起去收地霜,毕竟她家也要卖凉糕。

袁书拦住她,带着袁瑾,三人离家沿石板路走了三十米停下。

再往前二十米,就是集市,距离也不算远,前后都能看到。

袁书背对着山一侧,打开系统。

之前系统存了九两一钱,刚才拿出去三两,还剩六两一钱。

她先花一钱买了一百块石地板,然后挨着石板路外一侧,铺了一个10x10的正方形。

许氏和袁瑾看着那些突然移位的树木,以及突然出现的石板路,兴奋的血液都在沸腾。

神仙果然厉害。

铺了几次地板,袁书手也熟了,花了不到五分钟,一百块石板全部铺完。

她又把其他地方的竹子移过来,依旧是形成一个三面竹墙,面对石板路的一面则做入门使用。

做完这些,袁书才对许氏和袁瑾道:“我需要一个灶台,和一个可以遮阴的棚,今天得辛苦一些。”

许氏一听笑了,“这孩子说啥呢,什么辛苦不辛苦的,咱们是一家人,莫说这些客气话,砌灶需要泥,我这就去挖泥。”

袁瑾看了看三面的竹墙,略一想,有了办法。

“草未必好找,但这里竹子多,我去砍竹子,绑在竹墙上面做梁,然后再在上面铺一层竹片,不就是遮阴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