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章 大收官——大英帝国的最后终结(一)
进入一八七四年七月,在太平天国红军与法兰西远征军、美利坚同盟国所形成的连续数月的南北夹击之进攻狂潮的席卷下,再加上林肯的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的倒戈,毫无招架之力的大英帝国美洲远征军的主力已经灰飞烟灭。
那位自己黄袍加身的所谓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格兰特将军,在法兰西远征军和美利坚同盟国军队联手围殴下,不仅兵败华盛顿,还成了美利坚同盟国军队的刀下鬼。
而为身为大英帝国美洲远征军统帅的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上将,最终也未能实现他逃离美利坚合众国这片伤心之地的梦想,与他的众多将领们一起,成了太平天国红军的阶下囚。
原本是打算着要帮伍德福德一把的托马斯?西蒙德斯爵士和约翰?海勋爵,到了最后,不仅根本也没能帮上伍德福德任何的忙,就连约翰?海勋爵的皇家海军的北美舰队自身都搭了进去,仅剩下托马斯?西蒙德斯爵士和他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大西洋舰队的残部,带着一身的创伤,摇摇晃晃地踏上了返回家乡的漫漫长路。
九月,太平天国红军远征军的东西两路大军又胜利在北非相拥,大英帝国以及他的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等跟班在非洲的势力,统统化作乌有。
战争打到现在,已经打了八年有余,结果是,大英帝国不仅已经丢掉了它曾经所拥有的一切海外利益,同时还有让迪斯雷利这位大英帝国的大管家所唏嘘不已的,是他的大英帝国已经失去了超过三百万的能战之兵。
这对于一个不过只有三千万人口的大英帝国来讲,可是相当难以承受的代价。
作为一个政治家,迪斯雷利当然知道普鲁士在欧陆上一旦战败将会给他和他的大英帝国所带来的巨大恶果。但同时,迪斯雷利还明白。当太平天国政府已经有精力来掺和欧陆上的事情的时候,还甭说是在欧陆上彻底翻盘,即便就是想保持个平衡的格局。他要不拿出数以百万计的大英帝国的精锐之师来,那都是件绝无可能的事情。
迪斯雷利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于是。在如今这样的危机局势下,迪斯雷利所能做的,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可能地让他的大英帝国自保。
但这也并不容易。
首先,已经超过了八年的大战,除去令大英帝国的海外利益丧失殆尽,并丢掉了三百余万将士们的性命之外,更为严重的,大英帝国国内的经济已是一派惨淡。
在大片原有的可以恣意盘剥的海外殖民地又统统化为了乌有之后。大英帝国那杨帆前行的经济巨舰就像骤然撞上了冰山,再也难有曾经的辉煌。
战争需要庞大的经济作为支柱,而日益的资源严重短缺,却让迪斯雷利面对着国内经济的大滑坡,根本难有起死回生的妙术。
为了保证帝国的这架战争机器还要运转下去,迪斯雷利也就只能从本国的老百姓们的身上打主意。
为了让帝国政府那业已干瘪的口袋里再有点儿东西,他要让花样繁多的税收风起云涌,要去勒紧老百姓们的裤腰带。他甚至还要去砸老百姓家中的锅碗瓢勺,来为嗷嗷待哺的军工生产企业筹集制造枪炮、舰船所急需的原材料。
当然,他还要征兵。
在一切为了帝国的口号下。迪斯雷利颁布了新的征兵法案:
帝国的每一户家庭都有为帝国军队贡献十三至六十岁男性兵员的义务(如果哪一户倒霉的家庭贡献不出符合条件的兵员,还必须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即须缴纳高额的兵员税)。
所谓的一切为了帝国。导致的是民怨沸腾。
尽管在迪斯雷利们的自保策略下,英伦三岛已经成了一座名符其实的大兵营,但对于大英帝国政府的上层人士们来说,这样的大兵营到底在最后会是真管用还是假管用,却莫衷一是。
尤其是当太平天国红军结束了东普鲁士战役,又开始陈兵德波边界之时,眼看着刚刚将德意志帝国的帽子戴在头上的普鲁士人已没有几天的蹦跶头,在大英帝国上层人士们的中间,原本很细微的一种声音。逐渐开始形成了一股力量。
在大英帝国的上下两院,甚至是在陆海军的高级将领们中间。都开始有人公开主张应该立即与同盟国停战讲和。
主和派们认为:
当拥有着大量的可以用来攫取各类资源的海外殖民地的时候,大英帝国都尚且难以主导整个的战局。而如今,资源极度匮乏,只能困守英伦三岛的大英帝国,就更不会再有翻盘的机会。
既然局势已经到了如此的地步,那就应该赶紧收手,放下架子,主动请和息战。
道理很简单,一旦顽抗到底的大英帝国最后还是被对手打得只能俯首认输的话,在他们所熟悉的那种惯例的大框架下,未来的大英帝国不仅要向对手缴纳相当可观数量,甚至还会是天文数字般的巨额赔偿金外,还会面临着整个帝国的被肢解,曾经的殖民者反过头来要被别人殖民的悲惨命运。
而主动请和息战,却有避免这种最坏的结局的可能性。
不过,尽管主和派们所发出的声音也不算小,但相比起主战派们,他们毕竟还不是主流。
其实,在当今大英帝国的主战派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与主和派们在根本利益上的想法,都是一般无二的。
他们同样认为这场战争已经不可能会打赢,他们知道谈和罢战那也是必由之路,因为与主和派们一样,他们都需要保持帝国和自己的足够脸面。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坚持将战争继续地打下去。
他们的道理尽管不会完全摆在桌面上,但但内心里,他们是想凭借着帝国眼下还足以一战的强大军事力量,给予同盟国们一个甚至几个肉痛的教训,以便让同盟国方面主动先提出何谈。如此,才有可能给帝国,给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