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芦笙节大阴谋(一)

刘愈随越族西迁的队伍向西而行,中途刘愈派人去临近的城市打探了岭南的军事情况。刘愈身在外日久,也怕军中会出变故,而这次刘愈派人打探,另有目的是想知道为何周边几个势力的军队会突然从越寨外撤兵。

刘愈的情报网已经渗透到岭南的各处,几天后,刘愈便收到反馈消息。

在刘愈在外这段时间,齐方治军有方,在与中北部几个势力的拉锯战中,朝廷军倚靠战场上的经验,一步步蚕食了几个势力的城市,继而把朝廷军的势力范围从梅关向南延伸了二百多里。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这意味着岭南的中北部地区已经尽在朝廷军的掌控中。残余势力的地盘,已经被压缩到岭南的中南部,若是刘愈能联络到岭南少数民族,获得他们的军事协助,平定岭南各军事势力指日可待。

同时刘愈也得知,那边的少数民族武装近来有过一次大规模的调动,正因如此,地魁的军队才会撤走。这招“围魏救赵”完全是照搬刘愈之前围攻亢生城救野头山,刘愈猜想,应该是柳丽娘的杰作。

刘愈心想,既然她还在帮我,就说明她不是无心,而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刘愈更坚持要往昭罗一去,用行动来证明他和朝廷对南疆少数民族的态度,让柳丽娘回心转意。

一路西行九日,终于抵达了岭南的南疆腹地,一块名叫昭罗的地区。

昭罗并非是一座城,也非一座山。据闻这里曾经有两个民族。分别是昭族和罗族。后来这两个民族的下落无人可知,于是昭罗也成了一片荒山野岭。曾经也有部族想在这里落地生根,毕竟昭罗紧邻着苗人的地界,可说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最后也不知为何,所有的部族都没能在昭罗扎根。

昭罗,就好像南方少数民族口中的“死亡迷潭”一样神秘。如果不是越族人被逼上绝路,他们也不会把整个部族整合起来迁徙过来。

越族人刚到昭罗。便有使者前来。使者穿着的也是少数民族的服装,颜色要比汉人的鲜艳,与越族人衣着不同的是,这些人并没有戴帽子,而其中只有一人扎着黑色头巾,臂膀上也缠着黑布,像是有什么丧事。

使者来见的是越族的各个达求,像是来传达什么讯息。刘愈也是在使者走了之后,才从白越达求禾卢那里得知,来人是苗人的使者。据说是苗人内部有变故,正在举行丧事。

刘愈见禾卢言辞闪烁。便猜想到他有事隐瞒,刘愈没多问,等到当晚,米耳借着过来找朵琳亲近的机会给刘愈传达,说是苗族那边提出了想建立“大民族”的想法,并希望越族人配合。

所谓的“大民族”,就是把岭南的各家少数民族合而为一,形成一股团结的力量,之后不管是对敌还是要自立为国,都会很方便。刘愈听到这个构想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扯淡,岭南少数民族混杂,光一个越族就曾生活在方圆千里的范围内,一个民族连个头领都没有,更不要说那么多民族,一下子整合起来,要管理起来必定是非常麻烦。

米耳见刘愈一直在思索,便问道:“付当家,你认为苗人的提议不可行吗?”

刘愈没答,反问道:“你们越人怎决定的?”

“达求们还在商议,现在我们越人势微,此时或许不得不答应苗人条件,否则,我们可能得不到苗人的庇护。”米耳神情暗淡道。

刘愈猜想也是,苗人这分明是以势压人,趁人之危。越族人举族过来投靠,苗人就提“大民族”构想,趁机将越人吞并。不过刘愈再想想,如今岭南的少数民族中,确以苗人这支最为强大,他们有提出此构想的资本。刘愈也能想到,背后想出这主意的,一定是个有野心之人,这是要自立为南疆皇帝的节奏。刘愈心说,此人可千万别是柳丽娘。

如果真是柳丽娘,那以后再见面不是敌人也是敌人了。

刘愈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道:“白天见那带头使者缠着黑纱,可是苗人当中有丧事?”

米耳摇摇头,表示她也不清楚。

第二日,刘愈特地去越人大营帐那边去找了禾卢,问他一些具体的情况。刘愈去时,禾卢跟其他的达求显然已经商议好,面对刘愈的问题,禾卢不再隐瞒,道:“再过几日,便是苗人的芦笙节。苗人邀请我们越人过去,商谈合族之事。”

“只有你们越人?”刘愈问。

禾卢摇摇头道:“不止越人,还有安人、佤人、白人,他们也同时收到了苗人的邀请。现下顺朝朝廷正在南方用兵,将地魁们逼得很紧,一旦地魁倾覆,下一个将轮到我们南疆各族的土人,苗人也是希望整合各部族的力量,来跟朝廷抗衡。”

刘愈听完心中也满是忧虑,这苗族人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跟朝廷对着干?上次在长安城实施的一系列恐怖袭击,刘愈已经没有去追究,现在他们竟然把各部族整合起来来跟朝廷为敌,看来民族的积怨很难通过他一人的努力来化解。

禾卢匆匆要去跟人商议什么事,临别补充道:“听闻,安南那边也过来人,似有招抚之意。”

一句看似无心的提醒,却让刘愈心头一震。

安南,也就是古代越南,是在华夏南疆之南的一个国家,虽然有时也是中原王朝的藩属,但大多数时候都跟中原王朝对着干。刘愈心说,如果这些少数民族被安南给招抚,那南疆再就不是华夏之国的领土范围,那他岂不是要当历史的罪人?

虽然现下的中原王朝,对边境的边荒之地显得很不在乎,因为这些地区的确没有太多的价值。但刘愈却有时代的眼光。知道一些事是不能遗留给历史。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刘愈当下怒从心起。老子能把强大的突厥都给灭掉,岂能怕了你这小小的安南?

此时,刘愈愈发想赶紧以使者的身份进入苗人的领地,去跟苗人的头领谈判一番,但马上又意识到,这有些操之过急,一切要从长计议不能太草率行事。他的力量,在中原的确可说是只手遮天。但在南垂这弹丸之地,还是显得很微小。强行去阻止一些事的发生,只会是螳臂当车。

刘愈回去之后便马上摊开军图,一个人静默了好长一会时间。曲宁和朵琳相继进来看过刘愈,见刘愈眉头深锁的模样,都知道他被事情所困扰,都未做打搅。刘愈最后只是让连乎生把最后的两只信鸽放出去,把他的消息最后传回给梅关方向。

刘愈作出取舍,灭不灭地魁是小事,把南疆少数民族的心收回来才是大事。

刘愈主动请求参与到越族人的内部商讨会议之中去。越族人对于他们部族的救命恩人还算是感激,对刘愈的恳请。他们还是选择了接受。因为越人现在自己也拿不定主意。

现在摆在这些达求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答应苗人条件,去苗地商谈合族之事,以后可能“越族”将成为历史。对于一个传承了几百年的民族来说,这无异于灭族,这些达求很不愿接受此结果。但若是他们不应苗人之请,将意味着他们得不到苗人庇护,在他们最势微之时,如果越族被地魁又或者是其他民族以武力来合并,那连越族最后的血脉都传承不下来,他们更是民族的罪人。

往前走往后走都是当罪人,达求们拿不定主意,改而问问刘愈这个外人的意见,在刘愈看来,这些老不死的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

“依在下看,这趟苗地之行,诸位是不得不去。”刘愈道。

几个达求对望一眼,最后各自点点头,大概是觉得刘愈这句话有道理。不管他们同不同意合族,如果连苗人的邀请他们都不往,那就等于是他们主动给苗人划清关系,人家想帮忙都难。

几个达求又都看着刘愈,因为刘愈的这句话可说是没什么建设性,他们本能感觉到刘愈的后话中应该有“关键内容”。

刘愈续道:“既然不得不去,那就要斟酌一下,去的方法……”

几个达求又对望一眼,然后目光质问刘愈,这去苗地,还有方法?

“首先,诸位必须要坚持底线,就算是苗人要整合岭南的各部族,也不能打破了原有各部族的生活方式,越族还是越族,越人还是跟越人一起生活,只是在对外作战时,越人才会听从统一的号召。记得是统一的号召,而不是苗人的号召,关于大民族的大……达求,不能让苗人来担当。”

刘愈说完,几个达求纷纷惊呼,现在是苗人要合并他们,能由着他们选择谁来当“酋长”?

“付当家的,若是大……达求不由苗人来担当,谁有本事来担当?苗人势大,我们有选择的权力吗?”一个达求问刘愈道。

“如果是你们越人,定然是没选择的权力,因为你们越人相比于苗人来说,就好像一粒米跟一碗米饭的区别。但若是把你们越人,还有安族人、佤族人等等那些部族全都加起来,到底是你们人多,还是苗人多?”

达求们一个个先是一愣,大致又好像是听明白了刘愈的意思。刘愈是让他们先跟其他即将被合并的民族来商讨,然后联合起来跟苗人提条件。

几个达求都在想着,禾卢首先对刘愈一笑道:“苗人虽然势大,但周边的几个部族加起来,人数自然比苗人多。”

刘愈点点头,但心中也有些不以为然,在这次大迁徙中,越人可说是损失惨重,整个越族,人口从近十万人缩减到只剩下万八千人,还以老弱妇孺居多,以这样的资本别说跟苗人谈条件,就是跟其他那些小民族谈,他们也处于下风。

但刘愈也很清楚,在外交方面,不一定是势力大的一定有发言权。通常发起者的发言权也很重要。只要整合其他民族来跟苗人谈条件的事是有越人来主导。那越人就可以在这次的外交当中占据很主动的地位。就是最后把“大酋长”的位置抢回来也说不准。

刘愈总结道:“为今之计,是赶紧联络其他部族。”

与会的几个达求又有些为难,禾卢把难事也提了出来:“几日后便是苗人的相约之期,现在联络……怕是来不及。”

刘愈冷冷一笑道:“我们不一定是要先联络,再去赴苗人之约,我们可以一边赴约,一边联络。到了苗地,再联络那些部族。不是更方便?”

其他的几个达求想想,刘愈的确说的很有道理,本来几个部族的聚居点相聚很远,在此战乱的时候,联络起来很不方便,一来一回可能就需要一个月以上。但现在不用跑腿了,直接一起到苗人的地界去,几个部族有份量的人聚集在一起,只需要暗中联络一下,在大集会的时候共同进退便可。

“付当家的言之有理。此事,就由付当家的来主导当如何?”禾卢适时提出让刘愈来负责此事的想法。

其他的达求脸上露出几分不愿意的脸色。其实在越族内部,一个个达求也是各安鬼胎,心在越族内部就已经是南疆“大民族”的翻版写照,虽然这里的人都被称为越人,但在内部也分的很清楚,光是白越就有三支,而且是互不隶属的那种。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达求也必定是谁都不服谁,因为他们背后都还有残部的力量作为支持。现在推举刘愈这样一个外人,还是越族人的恩人来做主持,的确很合适,如果最后事成,他们再倒打一耙将刘愈这个“外人”给推开,最后的得益者还是越人自己。

想到这里,老奸巨猾的达求们也就不再有争议,刘愈也顺利成为越人的代表,负责跟其他少数民族联络的重任。而刘愈暂时也成为越族的总达求,除了各色越寨内部的事务不能涉及,但凡涉及到越人大事时,都能作出一些“指导意见”。

刘愈对会议的结果还算满意,会议结束之后便马上回去准备。他要提前作出计划,务求要做到心中有数,进路和退路,刘愈也都要规划好,若是最后越人不能幸免,必须要跟苗人合族,他也要作出准备随时开溜。

刘愈也清楚,如果这次的外交行动不能成功,那也只能付诸于武力。虽然朝廷没有银子来打这场仗,可能会让这场仗拖下去,但他不管怎么说也会把南疆彻底踏平。在一个没有外患,境内一片安静详和的稳定王朝中,要积蓄这样一股力量用不了几年时间,只要是他刘愈有心有力,南疆不愁不平。

刘愈准备好,而那边达求们也准备好要出发了。此时已经是六月二十二,距离苗人相约的六月二十六只剩下四天,而从六月二十七开始,便是苗人特有的节日芦笙节,一连会持续四五天。而这几天也是苗人跟各部族商定合族的时限。刘愈算了算,从昭罗赶往苗地的腹地还需要两天多的路程,基本已经没剩下准备时间。

因为这次是去赴约而不是真正最后的合族,因而去往苗地腹地,也并非越族整个族群的迁徙,加上刘愈的商队,和一些达求的随行,一行队伍有八十多人。而苗族那边也提前过来人负责接待,一路上他们也会带路,不会出现迷路而耽搁行程情况的出现。

为了方便,刘愈和手底下的士兵都换上苗人的衣着,装扮后的刘愈是黄越的新达求,具体身份则是朵琳的兄长。反正黄越已经近乎于灭族,而刘愈又是黄越的女婿,刘愈来充任黄越的达求也很自然,就连那些越族的达求们也觉得刘愈的身份很正确,因为刘愈现下的确负责黄越残部的一切事宜。

而刘愈手下的士兵,也都是黄越人的打扮,一下子黄越人多了二十多各男丁,最高兴的还是后来赶到的那批黄越的妇孺。她们真的以为刘愈要加入到黄越,刘愈也没去解释,因为此行涉及外交,在越族中,虽然女人地位也算很高,但还是不能跟男子相比,因而越人此行,除了有几个部族中精明能干的女子相随,整个队伍中还是以男子居多。

刘愈这面,曲宁、朵琳都在列,而禾卢也特地把米耳带在身边。刘愈也能感觉出禾卢有用女儿来拉拢他的意图,因为现在就算是外人也能看出米耳心是连着刘愈,连自己部族都不想去管。

越人一行一路往西南方向挺近,而此时也已经逼近了广西和云南的交界处,可说是岭南的绝对腹地。刘愈现在距离梅关有近两千里,心中也不免有些担忧,因为进入苗地之后,他将彻底跟外界失去联络。进来容易出去难,要是最后事败,就算是他的身份不泄露,留在这么一个山旮旯里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煎熬。

刘愈能相信的就是,柳丽娘一定会帮他。这是一种近乎于盲目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