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八章打和抚(下)
“以棉以纱来赎买他们的过错,这点有待商榷,既然犯了错,那就要为他们犯下的错承担责任,若是人人都可以用钱物抵罪,这个口子一开,怕是以后要后患无穷。”长孙无忌不愧是搞律法的,一语就点破了王况话语中的漏洞,他摇了摇头,心中暗叹:这个王建安,还是心太软呢。
哪里知道,王况这就是故意设个坑让他来跳,大唐律是长孙无忌主持修订的,那么在对律法的解释上,长孙无忌就拥有别人不可替代的发言权,他说行,那就基本是行的,说不行,除非皇帝开口,否则那真的就不行,而且长孙无忌身为皇帝的大舅哥,加上他跟随皇帝一路辗转南北,征战四方出谋划策,其地位还真没人可以去撼动,也没人敢去撼动。
秋后算帐的话,长孙无忌可以说,但王况就不能说,这一说那就是得罪一大批人,这种活王况才不会干。所以,他就要引长孙无忌开口,只要长孙无忌开口定了性了,那就不关他王况什么事了。而长孙无忌呢,因大唐律是他搞出来的,所以对大唐律的尊严那是看得非常的重,在长孙无忌眼里,大唐律法是不容有人试图去挑战的。
人多力量大,既然长孙相公已经给那些圈地了的人定了性了,那么怎么处罚就好办了,按律法程序走就是,没什么好商量的,但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就将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筹措到兵士过冬用的棉袍的办法定了下来。很简单。就是那些圈地的,除了刑罚逃不掉外,不是还有罚金么?可以用棉袍来抵!只要能在秋末上交棉袍,那么原本你的罚金折算成棉袍要一百件的,朝廷就法外开恩,只算你八十件!若要是秋末完不成的,那就对不起了。该多少就是多少,一个子儿的折扣也不给。
另外就是,若要想去草原或者西部圈地的。朝廷也不要你的银钱,只要你上交一定数目的棉袍被褥就成,到时候。按上缴的总数来算,谁缴得多的,谁就有优先选地,多选地的权利,这个不设上限,能交多少是你自己的本事,这个也要在入冬前完成。至于说百叠子棉和羊毛棉这二者之间怎么换算,那就是户部和民部的事情了,自由底下的官员去算去。
唐老头也是雷厉风行,这边才得出结论。他马上就吩咐了一个手下的官员,快跑回去布置任务了,这个算法看起来简单,但各地的物价不同,具体的情况也不尽同。所以,需要将各地的这些相关资料都整理出来后才能进行换算,一刀切,不是这帮大佬们的习惯,而且这事情牵扯颇大,若真个实行一刀切。怕是要引起民间强力的反弹,皇帝在的时候,由皇帝最后下道旨意就没问题,可问题在于皇帝不在,所以这些个决定就要考虑到不能被那些个豪门大阀抓住了把柄,参他们一本,要知道,这朝堂上,豪门大阀的势力也是不可小觊的。
如此一来,御寒之物也算是解决了,至于说帐蓬油布啊等这些东西,各地都有储备,而且数量不少,只要一纸公文下去,各处将作坊就能很快的运到需要的地方去。吃的就更简单,罐头,琥珀糖,行军饼等这些的储备都是十分的充足,目前大唐粮库里的这些储备,足够支持二十万大军用一年,而且,你这边在消耗,我那边也同时在生产着的呀,因此,这场仗打上个三五年,物资方面,就根本不用愁的。
这简直和十多年前打突厥人的喉咙,在盐铁茶这几样上死死的卡住了,突*厥人会不会败退还是两说,而那一场征战下来,整个唐廷也是大伤元气,连乘胜追击的力气都没了,要是这个王二郎早上个十年出现该多好呀,搞个不好,突*厥这个词,恐怕就将永远的成为了历史了。这一刻,几乎所有朝堂上的人都泛起了这么样的念头来。
“等等,刚刚二郎你说什么安息人不久就将南下打天竺,这消息从何而来?”其他人都差不多忘了这个细节,但杜老头和房老头这俩老家伙相视了一眼,突然问王况道。
对呀,是有这么一说,难道建安侯竟然挑起了安息人对天竺的野心?这招驱狼吞虎的法子不错。那些原本因为秦琼横插一杠子而失望了的武将的眼睛又亮了,嗯,东边不亮西边亮,高句丽咱们没什么希望去了,可西边可以呀,茫茫戈壁上征战,一望无际,也是个好去处呢。
合着这帮家伙现在都把出征当成了旅游了。这也怨不得他们,只是因为这几年里,大唐军的战力那是噌噌噌的往上蹿,不是一个两个台阶的蹿,而是每一次的提升,都是一口气提升好几个台阶。如果要把开国之初的战力和现在来比,用个最简单的比喻,那就是,如果当初有这么好的装备,有这么充足的粮草而且是优质的粮草,一个兵至少可以顶仨。
这个一顶仨不是说一个可以干倒三个,而是说这一个兵的功用能抵得过三个,马配了马镫,兵士换了钢刀,锱重粮草也少带了,糟粕和行军饼的出现,就使得辅兵的数量起码减了一半下去,又有琥珀糖这么个可以快速补充体力的逆天之物出现,有冬天也能吃得到的果蔬罐头出现,再加上现在出现的这个钢弩,一切的一切,使得如今的十万兵能抵得上以前的三十万兵,因为现在的十万兵里,至少有那么六七万是可以抄刀上阵的,而以前的三十万兵里,真正能打的也就是七八万人而已。
这么几厢里一来,打仗已经不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了,而朝堂上的这些将官,位不低,冲锋陷阵的事几乎不用他们去做,自然而然的就把出征当成了可以出去散心的美差了。
“嗯,安息人已经找上了某,想要以他们的三十七城来换我们的琥珀糖及新耕种法子和一些种子,书一车。”王况笑了笑,“三十七城某不图,那些地方,不会是好地方。不过么,琥珀糖他们要的话,倒是可以卖,新耕种法子么,也是可以给,书一车,这就要内府书局的配合了,‘特地’给他们印一车去就是。”
“安息之地,并不适合新耕种法子的推广,而我大唐与安息接壤之地也是不能用,能用新耕种法子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南下!”唐老头管民部,在风土物貌这方面的了解程度要比朝中诸位大佬更深,他见大家不解,就帮王况补充了一下,“前此玄奘大德回京后,交给朝廷一份他的西行游记,里面对西域,对安息,对天竺的风土物貌都有详尽的描述。”
“书也简单,不过就是多费些排版时间而已,又不用像以前,用雕版来印,费时费物费力。这个某保证一个月之内就完成,特地印么,自然就是十给改成八或者其他数据等等诸如此类的,这个由着印书匠们自己去发挥就是了,凡是涉及到尺寸,时间等等的,全由着他们自己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徐国绪在一旁贼贼的笑了。他的表情,顿时引起朝堂上一阵的哄然大笑。这要换了以前,大家都想做谦谦君子,这种欺骗人的事,他们是不大想干的,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好了许多,经过这么些年不允许大唐先进技术外流的思路熏陶下,大佬们也渐渐的转变了许多,他们都几乎认同了王况的主张:只要对我大唐子民有利,对我大唐的长治久安有利的,那么就一定是好办法。
“如此,则种子也简单了。”平时不苟言笑的萧禹老头也突然展颜一笑,“就是新耕种法子有些麻烦。”
“不麻烦,不麻烦。”禇遂良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挤进了不知不觉中围绕着王况形成的密集的小圈子,他的个子比魏老头还矮不少,不然也不会被李世民比喻为“小鸟依人”了。
“怎么不麻烦了?若要是被安息人得了新耕种法子去,那么他们三两年内,国力就可以上一个大台阶,到时候就是我大唐的枕边睡虎!”说话的是阎老头,这老头作画是一流,但在书法上却只能算是中流,每每作得一副得意之作,总要去求禇遂良帮自己题上一题,偏生禇遂良脾气也怪怪的,前两年阎老头死活不指导王冼的画业,而他禇遂良则在指导着王冼的书法,因此对阎老头心中颇有怨怼:哦,你架子大,你牛,你比我清高,某也不鸟你成不?所以就偏不给他题,就这么着,俩家伙对上了。这两年随着阎老头的态度转变而有所好转,但两人喜欢斗嘴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因此,当禇遂良一钻进来说新耕种法子可以给的时候,虽然明明知道王况肯给,必定有其道理在,但阎老头就是忍不住要和禇遂良抬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