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二章 西瓜
收费章节
王况在家里逍遥了两个多月,两个多月里,他刻坏了七块的小料,经常都是刻着刻着,然后就那么咯嘣一下,料就裂了。而王五呢,两个多月,连一块原玉都没刻完,有时候他甚至一整天都不动刀,而是呆呆的看着那玉料出神,王况知道他这是在考虑如何下刀,就一直没去打搅他。
当王况总算是小心翼翼的将一块长条状的小料在一端成功的刻出了个人头,正准备将中间位置的一朵黄豆大小的花当做是衣服上的花纹来安排的时候,高三大喊大叫的跑了进来,都当了管事了,他还是那样咋咋呼呼的,以前在福州的时候养成的稳重性子,随着他的回归就突然的烟消云散,用高三的话来说,在福州的那两年,真累。
高三一叫,王况的手一抖,好么,好端端的一朵花就被手中的刻刀划了一下,崩碎了,这件小件就此作废,能不作废么,整个一个坑凹了进去,谁见过有人的身上凹进去一块的。而与王况相反,同在一个小工间里的王五却是气定神闲,仿佛没听到高三的叫嚷似的,依旧有条不紊,不紧不慢的下着刀。
“都多大的人了,又不是没取新妇的,怎么还没个正形。”王况笑骂道,不得不丢下手中的刻刀。
“那是小东家你自己定力不够,瞧瞧人家王五哥。”高三嘟哝着,换来的是王况的一个暴栗。
“说吧,什么事让你高兴成这样。”高三性子是跳脱,但不代表他不知轻重,能让高三如此失态的,必定是大事。
“高昌打下来了,小东家,您快去瞧瞧,侯将军给您送来了两百多个身强力壮的汉子,现如今都押在离人坊里呢。”高三连比带划的,仿佛打下高昌的是他而不是侯君集。
“种子呢?”相对于种棉好手来说,王况更关心的是种子,人手不够,可以培养,长安那么多乞儿,只要一招呼,保证一刻钟之内就能凑够王况要的人手,而且还必定是全手全脚的。当然也不是王况招人有歧视,对王况来说,种百叠子的,只要你能动就行,浇灌系统是现成的,并不需要人力去浇灌,缺水了,只要有个人在棉田的一角挖个口子,那水就会自己流了过去,不用了,再挖几铲土掩上就行,而且百叠子需要的水并不多。所以,种百叠子的只要能除草就行。
“种子听说送到皇庄去了,对了,侯将军派人给小东家送来了这个,说是他要急着上朝覆命,不能赶过来。”高三小心的从怀里掏出个小布袋子,对他来说,这些朝中重臣交给小东家的东西,一定都是珍贵的,来不得半天马虎,所以,他是宁可揣在怀里也不愿意拿在手上,虽则只有那么几步路,可谁知道会不会突然脚下一个跌绊把东西给撒了出去呢?
王况接过来,打开了看,迅即是一阵的狂喜:“哈哈,有西瓜吃了。”布袋里,足足有一百多粒的西瓜籽,侯君集敢送过来,肯定是要有一些把握的。
以前没来唐的时候,王况就知道史料上记载说汉时就有西瓜传入中国,从传入起就是叫西瓜,但这十多年里,他楞是没见着半个,不要说坊间市面上,就是李世民的皇宫里面也是没有的,这一点,掌管尚食监的小六子和掌管皇庄的廖小四最有发言权,他们是听说过西瓜,但都没见过。
王况念叨西瓜不是一次两次,对于小东家整天的挂在嘴上,还特地的让人去找的西瓜,高三心中的期待可也不低,能让小东家上心的东西,绝对都是好东西,现在一听王况大叫有西瓜吃了,也是一阵的狂喜,又蹦又跳的,冷不防,腿上一痛,却是王五不知道从哪里抄了把笤帚来,不满的盯着自己。
为什么史料上记载说西瓜早就传进中原而实际上没有找到,为什么让崇文馆的那些书吏们帮着自己去翻以前的书,都明明白白的找到了有关西瓜的记录,但从没人记得有吃过或见过西瓜长得什么样的,为什么就连皇宫里也没有西瓜,这个原因对王况来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有了西瓜籽,那么一切就成为了可能。
去考证西瓜在中原消失的原因已经没了意义,中原战乱这么多年,尤其是汉末起码有百年的大乱,晋时好不容易喘口气,随即又是百来年的战乱,皇帝那是真真叫个轮流当的,你方唱罢我就登场,民不聊生,大家吃都吃不饱了,还会有心思去种西瓜这种不能当饭吃的作物?
相反的,高昌虽然是地处偏远,偏生是远离中原,战火烧不到他们那里,就是乱,西域的乱通常都只涉及到贵族之间的争斗,要乱也只是宫廷上层的乱,对民众来说,谁当国主没什么不同,所以那里能保留有西瓜也就不足为奇。
西瓜其实是一种一年四季都能种植的水果,尤其是王况有璃棚这个利器,瓜果类的作物,要强的就是日照时间要长,但日头不能太烈,而且早晚温差大更有利于糖份的生成。还有一点,许多的作物,如果种在含铁高的红土地里,其甜度也要高过种在黑土地的同一批次种子出来的植株,比如说番薯,比如说玉米。
种西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简单的是对土地的肥力要求不是很高,当然了,如果想要高产,那是肯定要催肥的,可那样种出来的西瓜,产量是上去了,甜度也能上去,但营养价值可就少许多,原本需要三个月才能长成的东西,你用来两个月就催熟了,能有什么营养?而且西瓜可不仅仅要吃的是甜,如果要甜要水份,直接喝糖水不就得了?西瓜自有其本来的清香,能降薯靠的不是水份和糖份,靠的是其他的微量的东西。
种西瓜的难就在于西瓜的病虫害比起其他作物来说要高些,不过这难不倒王况,家里那么多人,每人稍微培训一下,闲暇时间去地里瞅瞅,有病虫害很快就能发现,病害么,王况没办法,虫害则简单得多,生物防治法子多的是,只有病害,那是需要种瓜的人去慢慢摸索了,而且王况的侯府又是和农田隔绝的,再是传染性高的病害也很难找上门来。
“去,去看看璃棚里有没种东西,如果没种,就留下五分地来,如果满了,就挑那快成熟的地块,等东西成熟了后将地留着,不要再种东西了。”王况兴高采烈。
“小东家,现在正是夏天呢,谁会在璃棚里种东西啊?”高三被王五扫了一笤帚就不敢再蹦了,连说话也小声了许多。
这句话可把王况点醒了,春夏季一直到秋初的璃棚可不都是空着的么,这个时候往里种东西,那是吃饱了撑的,璃棚内的温度高,不要说夏天,就是秋初人进去都要热出满头大汗来,不行啊,一亩来地呢,可不能就这么闲着。得想办法让璃棚一年四季都能派上用场才行。
可璃棚顶上的璃瓦都是一片片的粘着,就是要防止大风将那只有巴掌大的璃瓦给刮跑了,想要把璃棚在夏秋季都利用起来,就必须将璃瓦给揭了,可是粘那么多的璃瓦所需要耗费的工时不少,一亩来地的璃棚所用的璃瓦,可是足足用了十几个工匠,花了两个多月才粘好的,如果每年都要这么干,那不要把人累死?支付工匠的工钱也早就超过了将那一亩多地利用起来所节约的钱。
看来势必要开发大璃瓦了,厚度可以降低一点,但不能降低太多,太薄了,经不起暴雨砸,万一再来个冰雹就更不得了,普通瓦砸了也就砸了,没几个钱,可璃瓦不同,这些年无论怎么降成本,还远远达不到可以让普通百姓能承受得起的地步。
而且,如果是用大璃瓦,而且是秋末开始盖上,到了春中就揭开,也就没必要再用糯米加猪肝和鸡蛋清做成的粘合剂,只需要用石灰就可以,能封住热气不往外跑就成,这么一来,重新盖璃瓦的工时就能大大缩短,三五个人两天就可以完成。
大概是侯君集进宫禀报的时候,徐国绪碰到了他,从他那得到了消息,当晚,号称大唐第一吃货的他就不请自来,直嚷嚷着要王况把西瓜籽赶快的种下,他可要尝尝这只在传说中存在的美味。听那口气,简直是恨不得当晚种下,第二天眼睛一睁开就能吃上西瓜似的。
自然烧大璃瓦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头上,谁让他管着璃窑呢,而经过近一年烧千里眼镜片的磨练,璃窑里的匠人技艺那是提高了不少,以前用碳烧,温度不够高,流动性不好,现在有了石碳,温度一下提高了许多,这点从最近烧的璃器渐渐的变大,成品率也提高了不少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接了任务的徐国绪乐颠颠的跑了,连茶也没喝上一口,说是要赶快的赶到郊外的璃窑去交代一下,让匠人们第二天就开始试验,要是去晚了,城门一关,这长安可不比建安,他一报王况的名,哪怕再晚,守城门的兵也会帮他开门,长安的城门,即便你是相公,除非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否则晚了就晚了,只能老老实实的在城外找一处地方过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