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孙嘉英烤咸肉
别看是和王况已经结婚一年,小娘子和小芣苢还有着少女的羞涩,不管王况怎么说,就是死活也不愿意和王况一起逛,非要自己二人陪着嫂嫂去逛才行。想想嫂嫂身子也是不大方便,有小娘子在身边跟着,总比只跟了俩丫环强些,王况也就不去管她们了。
只到了钟楼上和评考局的人打过招呼,王况就下去了,而评考局的人则必须呆在钟楼里二楼和三楼中间面对广场专门僻出用于观看的区域,在三楼和四楼的中间,及五楼和六楼的中间,都是正好楼梯转到这个位置的,都有这么个地方,专门方便观看的,至于六楼上,那就地方狭小,又容了个大种,你想看,那也是不能呆的,钟声一敲,嗡嗡响得耳朵发麻,没人能呆得住。
因此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这钟楼其实是由两半的六层错开的布局,是个错层建筑,这也是无意之中盖成的,盖到一半的时候,发现二楼和三楼中间的位置其实最适合观看,就改了下,往里僻出个位置,既然这层这么僻,干脆就全都这么僻了。
评考局的各理事和评考必须呆在那也是今年新出的规矩,就是等着万一出现有什么在烹饪上的冲突,能找得到人去仲裁。
流水大席上,或许是没了夺名次的压力,孙嘉英的发挥很是出色,除了用了王况教的芋泥丸子做出几个菜色来外,他自己还搞了个新菜式,那就是烤咸肉。
烤咸肉王况在后世是吃过的,是他一个绰号叫无奈的TW朋友的拿手烧烤,很得朋友们的喜欢的一道菜,每次去他那都是必点的,而且指明了要他亲自上阵的。
可关键是,王况提都没在孙嘉英面前提过一句,甚至连咸肉他都没提,盖因此时的调味品并不是很丰富,所以,世人在年末杀了豚,多余的豚肉都会用做成腊肉,腊肉比之于咸肉,香味更浓。一到年底,家家的灶台上面就会挂满了腊肉,就是用的从灶门中飘出的轻烟来熏制,到了正月里,腊肉就是待客的主要菜肴了。
咸肉做法其实非常的简单,无非就是肉切成寸来宽的条状后,抹盐抹酒就行,喜欢咸点的就多抹盐,不喜欢就少抹,不过就是越咸越好保存罢了,但在后世,有冰箱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而由咸肉进一步发展到后面,还能延伸出许多种腌制法来,可以就这么存放着成为咸肉,也可以风干了成为风肉,或者多抹些其他调味品做成类似火腿一样的,后世最懒的办法就是去买了现成的十三香,在咸肉的基础上抹上十三香,放阴凉处风干上个把两个月,味道也是非常的独特。如果再按了腊肉的做法也去熏的话,味更香浓。
甚至在西南地区,还有酸臭肉的做法,一般都是整只豚那么挂着,具体怎么个腌制法就不得而知了,到了后面的肉是很臭,不适应的人是根本不敢动筷子的。
咸肉的通常做法就是咸肉炒蒜,用青蒜炒,先在锅内将切了薄片的咸肉煸香,煸出油来,然后将斜切的蒜白丢进去炒香,淋酒,再加切段的蒜叶丢进去翻炒至熟即可,咸肉香和蒜香混在一起,很能提人食欲。一般人多能因为这道菜而多吃一碗饭下去。
腊肉也是可以这么炒的,而且腊肉的做法更多,什么炒蒜苔了,炒辣椒了等等,想怎么吃都可以,基本以炒为主,主要是腊肉本身就是很香的,随便怎么搭配,只要味道不犯冲,你想和什么东西搭配着炒都行。
只不过孙嘉英可能也是第一次烤咸肉,他的胆子也是够大,都没事先的拿捏好就摆在大众面前烤了起来,用了酱汁来调蘸汁。用酱汁调蘸汁不是不可以,但是咸肉本身是没放酱汁的,吃的就是原味,不像是卤味,卤汤里本来就很多酱汁,用酱汁调来蘸,味道并不会发生冲撞,没什么不妥。
但是,用了酱汁调的蘸汁,酱味就会掩盖了咸肉的本身味道,并不是很好的选择,最好的蘸汁就应该是白醋蒜泥,再加点干葱末和糖,这样蘸咸肉吃就是吃的原汁原味。用陈醋或红醋都是不行,也就是说,必须用新醋,用的醋只能是有酸味,不能有其他味道。
至于说葱蒜,其香并不会掩盖了咸肉本身的香,反而起到提味的作用,所以是可以用的。
干葱末很好做,葱洗了后,甩干水份,直接用小火烤干,或是日头下暴晒干了,或者直接用热油把水份抽干,干了后碾成末就可以了。
王况记得当初无奈同学烤咸肉,是在快得了的时候,捻了干葱末在肉上一起烤的。干葱末混合了咸肉烤出的油汁,特别的香,烤完了,再切成片,蘸蒜泥白醋吃,那个味道,保证是吃过的人都不会忘记。
只是如今在大庭广众之下,王况不能扫了孙嘉英的面子,毕竟孙嘉英可是富来的总厨,再说就以孙嘉英现在的烤咸肉来说,已经是吃过的没有说不好的,还是维护了孙嘉英的威信更重要些,等到流水大席结束后再告诉他,或者让他自己去揣摩。
流水大席上逛了一圈,王况就没了什么兴趣,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做的从富来客栈学去的菜肴,或者说是原本就会的,基本没什么新奇之处,看来还是竞争不够激烈,不够充分。而且流水大席的绝大部分人都还是抱着参与的心态来的,图的是个热闹,是个喜庆,比赛对大多数人而言,和他们没多大关系。
凭心而论,王况提议办流水大席的最主要目的也是为个热闹,给建安民众一个相互交流的大场面,这种大场面一年一次,是很值得期盼的。不要说这时候的建安,即便是后世的娱乐活动那么丰富多彩,但只要办个什么美食节,那也是人山人海的。
很显然,王况的目的达到了,人们脸上个个洋溢着笑容,见了面也是笑容可掬的问好,比起平日里来热情了许多,平日里虽然也是问个好,但不少人可是来去匆匆,有自己的活要干的,不会像今天这般的,放松了心情,只管逛着,看着,评论着,然后等着开席的钟声一响,就涌上去抢吃的,他们享受的是这个过程,并不全是为了最后的吃。
如果是为了最后的一饱口福,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手里拿了从各个货郎和零嘴小摊上买的或者是从自家里带出来的零嘴一边吃一边逛了。
南瓜的种植早就在建安推广了开来,但是和王况叫南瓜不同,建安人更喜欢叫金瓜,说是其色泽金黄,可不是金瓜是什么?
所以,零嘴小摊上和人们手中拿的最多的就是金瓜籽,或是炒的,或是煮了后晒干的,有的是买的,有的是自家的。
人们喜欢金瓜籽还有个原因,主要是金瓜籽是连壳都可以嚼下肚的,这就省却了还要一只手来拿果壳的麻烦,现在的建安,随地乱丢垃圾的现象已经很少了,街道两边,每隔个百十步,就有个大木桶是用来盛放垃圾的,桶上写着的是“路拾”,这话建安人都明白,就是垃圾的意思,垃圾桶清理也很方便,即便是再重,也不用担心。
清扫街道的杂工只需要推了一辆前头带两个挑勾的车来,将前头一压,对准了桶两边的铁环插进去,再一压车尾,桶就装到了车上,然后放上空桶,就可以把满桶的垃圾推到城外倒到专门挖出的坑里,垃圾坑离城有好几里远,并不会有什么恶臭散发,周围也都是无主之地。
这时候的垃圾基本都是生活垃圾,都是能自然降解的东西,这么填埋过个几年,那片地就成了最好的肥田,然后再换个新地挖坑再填就是。
开始实行不得乱丢垃圾的政令时候,大家还是有段时间不适应的,但到了后来,人们发现,这街道变得越来越整洁了,人走在街上也觉得畅快了许多,再说了,不就是百十步的事情么?渐渐的也就适应了起来,甚至有些店家,为了树立个好名声,也照做了个木桶放在自家门前不远的地方,如此一来,倒垃圾有时候出门就可以了,不用再走上百十步,更加的方便,杂工们呢,当然是最欢迎这样的措施的,街道虽然还是要扫,但却轻松了许多。
街道两边的排水暗渠是原本就有的,这个并不需要王况去改,在穿越而来的几天后,王况就发现了这一点,大唐时代的城市排水系统已经是非常的发达,还有专人清洁的。
就可惜自己不会烧水泥,不然的话,倒是可以改善一下城市供水系统,让家家户户都用上“自来水”,以现在的大水车技术,可以把水提起三丈多高,这就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了,直接用了高的明渠将水引到城中百姓家里,省了去井中取水挑水的麻烦。建安城北两里外有条小溪,从城北的山上一眼泉中冒出,流了五六里地汇到建溪的,只要把这五六里的的水源看好了,不让人畜随便去污染,那么水源就没问题。
王况并不是担心地下水的问题,建安就在建溪边上,地下水充足得很,你才提完,建溪里的水就渗过来了。王况只是想让生活更方便更轻松一些。
没了水泥做明渠,就只能用木头来做或是石板来做,木头可是吸水的,这时间一长,水渗了出来,一滴滴的滴着,地面永远也别想有个干的,那么多家用水,你总管道的截面肯定要大,不然根本不够用,分到各家倒是好办的很,用竹就是了,竹子外面本身有一层蜡质,是防水的。
至于石板,跨度就必须短,绝对不能超过五尺,否则石板就会被自重压断了,哪家的房子不是跨度过丈的?所以这也不可行。
王况之所以有这个想法,那是他小时,家里及姥姥舅舅家的水,都是用了竹子从山上的泉水中引来,不用去挑水,很是方便,而且山中泉水比井水要清甜许多,用那水来酿的酒也是好酒。
搞引水暗渠道理论上也是可行,但工程浩大,需要开挖的地方太多,有的地方还会和排水渠交叉,这就麻烦了,所以,最好就是用明渠。
在没有水泥的情况下,就只能用木板,木板又必须不渗水,现有的条件,只能是用蜡煮过,可却不能用石蜡,石蜡有致癌物,只能用蜂蜡,王况也算过,从小溪汲水到建安,不算各家各户引到自家用的竹管,光是大的明渠,需要用的蜂蜡就要几千斤,几千斤的蜂蜡,就是集中了全大唐的产出也没这么多。
所以,引水,只能想想而已。
但是,王况却是忘了,可以在木板上铺上陶瓦或璃瓦来防水的,也就是说,用木板做骨架,真正输送水的还是陶瓦璃瓦,璃瓦不大可能,目前璃窑的产出还不够用呢,成本也是很高,但陶瓦却是可以,只要将陶瓦间的缝隙用蜂蜡或者糯米鸡蛋混合物堵上就行。
王况,并不是万能的,也有他想不到的地方。
王况想不到不代表着其他人想不到,这个问题,一直到了某一天,王况无意中感慨后,才被一语点醒过来。这是后话了。
王况现在要赶回去做一样东西,他怕他等下又忘了做,再提起兴趣又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他要做的就是香肠,并不是说今天就必须要做出来,而是要赶紧的回去看看是不是还有小肠剩下来,要是没有,就要赶快通知豚肉铺掌柜的,让他明天送肉的时候提醒下自己,也提醒客栈里面把小肠留着自己要用。
若只是做一点点,倒也不用通知,不管怎么样,现在才是午前,客栈里无论如何都会留有小肠的。但王况想做的比较多,主要还是因为香肠做起来是不复杂,但比较麻烦,尤其是肉的腌制。
香肠的主要原料就是小肠和五花肉,也有用鸡肠鸭肠做的广式小香肠,用什么肠这个没什么关系。主要是填要填好就是了,豚小肠比较粗,容易填馅,鸡鸭肠细,不是那么好填的。
王况不喜欢广式香肠,因为其偏甜。后世有南甜北咸的说法,但王况认为那是不真实的,纵观大江以南的地区,除了沿海地区外,其他地方基本都是吃得偏咸,更喜欢咸味菜,只有沿海地区,比如沪,苏,浙,闽,粤的沿海,就大多是吃得比较甜,但是,不要忘了,粤北,闽北闽西,浙西地区吃得并不甜。
后世王况走过不少地方,在他看来,反而是燕京人吃得更甜些,在江南地区,吃咸的地方远比吃甜的地方多得多。比如赣皖云桂川襄卾这几个地方,几乎都是甜菜很少,菜肴里除了酸辣味和糖醋味会放糖外,其他的就是很少放糖的,这可是占了江南绝大部分的人口和面积。
因为麻烦,所以既然要做就多做些,一般地说,孙铭前,黄良等人更是喜欢王况亲手做出的东西,他们现在嘴叼得很,不是王况做的,就没了什么兴趣,尽管孙嘉英做的不比王况差,邝大王师傅几个也都是如此,但黄良林明孙铭前他们就只认王况做的。
香肠的麻烦就在肉馅的腌渍上,当然了,要是懒一点,对口感没那么挑的倒是没有这么个麻烦。
大多数人做香肠,都是直接洒了盐,十三香,酱油和酒了事,最多再多抹点五香粉这类的重香调料,这样腌渍是非常的省事,但缺点就在于口感不是最好的,调味粉如果到颗粒粗的,香肠吃到嘴中会味道不均匀,有时侯一口咬到五香大颗粒,那舌头嘴巴可就受罪了。
所以王况要做的香肠就是不用大颗粒的香料粉,尤其是八角,桂皮这样味道比较冲的香料,至于说胡椒粉等其他没那么冲味道的香料,倒是可以直接的拌进去。其实最关键的是这时候的磨还是石磨,没办法像后世那样磨出非常细的调味料,如果能磨出来,就没有了吃到大颗粒香料的顾虑,就可以直接采用拌进去的办法了。
现在不能拌进去,就涉及到了要将这些被称为大料的重味香料的香提出来的办法,办法也简单,就是时间耗费不少。
可等回到客栈一看,门是紧闭的,这才哑然失笑,现在是流水大席,大家全上街去了,谁会呆在店里?就是食客也不会来啊,一会开席了就可以可劲的白吃,那么多桌,那么多盘菜,就是每盘只尝一口,没尝完都能吃得肚子溜圆了,谁还来?
没奈何下,就只好转了回去,找到个在旁边闲着等活干的伙计,让他记下来,流水大席完了回去后把大料都磨成粉,磨不了的就尽量的碾碎,自己有用。
好巧不巧的,这一扭头,就见了那豚肉铺掌柜正笑嘻嘻的一手插在腋下,另一手正托着胖乎乎的下巴,在一旁专心致志的看着孙嘉英烤咸肉,瞧那架式,颇有着想学腌渍咸肉的想法,也是,他的肉也不是每天都能卖了的,偶尔碰到卖不掉的,也可以腌渍了来,要么自己吃,要么可以卖,也是个来钱的路子,谁跟钱有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