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的音乐,相对于德国其他作曲家如巴赫、贝多芬、瓦格纳甚至施托克豪森的作品,或许并不算厚重,他的音乐偏向于古典式的优雅,或者说是轻松的浪漫。这便招致一些人认为他的音乐缺乏深度,或者内容不够深刻。那么什么是深度或深刻呢?即通常所认为的有思想、有内涵,然而难道优雅一些、不过分沉重,就意味着缺少深度或不够深刻吗?这样的认识未免过于狭隘了,音乐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内容也可以是多方面的,门德尔松与瓦格纳相比,就如同亨德尔与巴赫相比,或者海顿与贝多芬相比。
对于许多人来说,门德尔松无疑是一个熟悉的名字,而对于他的音乐,在《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无词歌》、戏剧配乐《仲夏夜之梦》、几部交响曲与管弦乐序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之外,广为人知的作品似乎并不多,这其中就包括其清唱剧《圣保罗》和《以利亚》。而这两部作品,却正是能体现门德尔松将沉重的内容转化为优雅的表述的实例。个人认为,它们是继海顿《创世纪》和《四季》之后,最为杰出的清唱剧作品,而其音乐中的古典气质,也是对海顿的一种继承。我相信,在认真听过这两部作品之后,没有人不会为音乐所表达出的异常纯净的感情而动容,而所谓缺乏深度之说在此也就变成了无稽之谈。
我收集的两部清唱剧的版本,都是由库特·马舒尔指挥的,《圣保罗》由莱比锡格万德豪斯乐团担任演奏,《以利亚》由以色列爱乐乐团担任演奏。下面的文字,将对这两套唱片做出简要的介绍。
《圣保罗》
演唱者:雅诺维茨(第一女高音)、罗斯玛丽·兰(第二女高音)、布洛赫维茨(男高音)、西奥·亚当(男低音,圣保罗)、施蒂尔(第一男低音)、波斯蒂尔(第二男低音),莱比锡格万德豪斯广播合唱团和格万德豪斯童声合唱团
作为门德尔松的第一部清唱剧,这部《圣保罗》被看作是代表作曲家最高成就的作品之一,它在作曲家的创作中,地位举足轻重。而我对指挥家库特·马舒尔的认识,也正是从他指挥的这部清唱剧开始的,后来,我还有幸在国家大剧院欣赏过这位指挥大师指挥的门德尔松及勃拉姆斯的交响曲演奏。他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极佳地把握住了门德尔松音乐所特有的那种带着些许古典神韵的、不过分浪漫的表达方式。
清唱剧《圣保罗》的剧词出自《圣经》的《使徒行传》,主人公保罗原名扫罗,是耶稣最著名的传承者之一,不过他在皈依基督之前曾参与对基督徒的迫害。许茨的那首著名康塔塔《扫罗》表现的就是保罗与耶稣相遇的情景,以前者对后者的迫害为中心,而门德尔松的《圣保罗》则表现了保罗转变的全过程,是对整个故事的叙述,选取了最重要的一些情节。清唱剧第一部分讲述保罗与众人杀害笃信耶稣的斯提反,以及亚拿尼亚为保罗施洗;第二部分讲述作为耶稣仆人的保罗和巴拿巴二人因宣扬基督而遭驱逐,以及保罗的坚定信仰。
剧中由一位固定的男低音演唱保罗,男高音演唱斯提反、亚拿尼亚和巴拿巴三个角色,并随其他演唱者及合唱演唱叙事性内容,合唱还同时演唱颂扬上帝的赞美诗。清唱剧在形式上与巴赫的受难乐有着密切关联,不论独唱、重唱还是合唱赞美诗,都会不由得让人想到巴赫的影响,同时由于大型管弦乐队在力度上的加强,以及管风琴的烘托,使整部作品显得特别光彩夺目。
库特·马舒尔指挥的这部作品,将德、奥音乐所特有的深沉与门德尔松音乐的澄澈特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几位演唱者超群卓著。西奥·亚当演唱的保罗迸射出**和活力,让主人公十分戏剧化地完成了从扫罗到保罗的转变。特别是男高音布洛赫维茨,能够充分把握住三个角色的情感差异,斯提反的凛然,亚拿尼亚的真挚,巴拿巴的平和,都通过他的歌声十分清晰地展示出来。而且他对剧中其他宣叙调的演唱也以不同的情感加以处理,例如描述斯提反遭到杀害的“他们用石头砸他”,他的演唱表现出无助和同情。还有女高音雅诺维茨,她的声音洁净纯美,她演唱的咏叹调“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歌声缥缈,满怀深刻的情感。合唱同样是震撼心弦,令听者不断被感动所包围。
就这样,优美的音符加上优秀的演出,库特·马舒尔让《圣保罗》无与伦比。
《以利亚》
演唱者:阿拉斯泰尔·迈尔斯(男低音),海伦·多娜丝(女高音),嘉德·冯·尼斯(女中音),多纳尔德·乔治(男高音),克尔丝汀·克莱因(女高音),莱比锡MDR合唱团
库特·马舒尔对门德尔松的诠释总是令人信服的,不论是交响曲,还是戏剧配乐,或者清唱剧,他都能将这位作曲家音乐中所特有的纯净感和德国音乐与生俱来的厚重感之间的差异,很有分寸地揭示出来。他指挥的门德尔松最后的清唱剧《以利亚》,成为又一个最好的例证,他对这部作品中抒情性的一面把握得尤其出色,既有恰当的感情抒发,又在表达上十分淡雅,而这正是我所认识的门德尔松。
相对于《圣保罗》来说,人们对《以利亚》稍熟悉一些。尽管清唱剧的内容出自《圣经》的《列王记》中关于先知以利亚的故事,但门德尔松并不试图描述整个故事,而是选择了几个关键场景,将其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充满戏剧性的清唱剧,演唱者包括两位女高音、一位女中音、一位男低音、一位男高音以及合唱。随着场景的变化,独唱者演唱不同的角色,例如男高音时而演唱以色列王亚哈,时而演唱他的家宰俄巴底,时而扮演叙述者,同时也作为以色列民众或巴力神的先知们和信徒们中的一员参加演唱。
清唱剧第一部分讲述上帝因以色列王亚哈侍奉敬拜巴力神而大怒,以利亚预言干旱将要降临,并谴责了背叛上帝的以色列人,然后听从上帝的话,藏在基利溪旁。以利亚通过一些奇迹,例如增加寡妇的面和油,救活垂死的孩子,来显示上帝的力量。直到三年后,亚哈和以色列人重奉上帝,才天降大雨。第二部分讲述以利亚遭到曾屠戮过上帝众先知的巴力神信奉者耶洗别的追杀,因而不得不逃到荒无人烟的旷野,当他处境凄惨陷入绝望时,获得天使的救助。最终,上帝在六翼天使的护卫下壮观地显现在以利亚的面前,令他重新恢复了信念,然后上帝的神奇形象便隐入天堂。
由以色列爱乐乐团来演出这阙关于以色列人历史的清唱剧,再由德国指挥家库特·马舒尔来指挥,的确是再恰当不过的组合。库特·马舒尔指挥的《以利亚》可谓是一幅壮观的历史画卷,是一个壮丽传奇的再现。五位独唱者与合唱团也都是倾尽全力,男低音阿拉斯泰尔·迈尔斯演唱的以利亚特别出众,他用坚实的声音唱出了这位先知的信仰与失望,坚定与彷徨,以及最后信念的恢复;男高音多纳尔德·乔治一人分饰多角,不同人物在不同处境下的不同情感通过他的演唱得到了不同的表现;三位女歌唱家的演唱则有着更多抒情的气质,莱比锡MDR合唱团的演唱壮丽辉煌。
这是一次与《圣保罗》相比肩的演唱,库特·马舒尔的《以利亚》同样无出其右。
听过两部清唱剧,似乎应该回过头来再延伸到门德尔松的其他创作之中,因为对于这位已经广为人知的作曲家,我们还有更多需要了解的。不过,这里只能列举一些最主要的:两首钢琴协奏曲,两首双钢琴与乐队的协奏曲,两首弦乐五重奏,D小调小提琴与弦乐队协奏曲,七首弦乐四重奏,三首钢琴四重奏,两首钢琴三重奏,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C小调中提琴奏鸣曲,降E大调单簧管奏鸣曲,两首大提琴奏鸣曲,为钢琴独奏而作的《D小调庄严变奏曲》,为管风琴而作的三首《前奏曲与赋格》,六首管风琴奏鸣曲,轻歌剧《儿子与陌生人》,以及众多的独唱、合唱与主调合唱作品,等等。
从上述曲目单中,我们将惊讶地发现,门德尔松的创作形式竟然如此广泛,而这些作品并不如作曲家的名字那样为人所熟知,与同时代的、仅在钢琴音乐领域一枝独秀的肖邦所受到的全方位的关注——甚至包括并不太成功的艺术歌曲——几乎无法可比,这的确是一件憾事。实际上,之前我对门德尔松的了解也处于这种状态,直到欣赏了他的两部清唱剧,才从根本上对这位作曲家有了重新的认知。看来打破既有的观念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门德尔松的认识过程,刚好就是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