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这片大地上,只要什么东西被列在“能吃”的范围内,这东西就长不了。

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在林立的介绍下,蝗虫幼虫在一天之内就被正式更名为了蚂蚱。

一日一夜时间,林立也打探到蝗虫的分布情况,说实话,不容乐观。

林立在第二天就派出了一个团的士兵,人手一个抄网,杀向农田,捕捉蚂蚱。

有士兵做榜样,再加上学堂放假,半大孩子也都跑出来,一时,在西宁掀起了捕捉蚂蚱的热潮。

更有先见之明人见到人要比蚂蚱多了,便骑马赶往更远处。

兵营的鸡鸭也在一早就再次放出去,不过这次林立吩咐直接往远走,晚上也不会兵营了,直接做个活动栅栏带着,走哪吃哪住哪里。

无比要尽最大的可能发挥其吃掉蝗虫幼虫的能力。

同时也再安排斥候出动,了解青海各处是否还会有蝗虫出现。

幸好这批蝗虫只出现在西宁附近。

如此,接下来几日,中午和晚上,林立兵营内的上空,总会弥漫着油炸蚂蚱的香气。

这批蝗虫在西宁百姓和士兵加鸡鸭的共同努力下,终究没成气候,绝大多数还未来得及长出翅膀,就成了餐桌上的美食。

前后也只用了不到十天时间。

这十天,兵营的鸡鸭被高蛋白食物喂的胖了一大圈,草地上每天都能捡到好几千的鸡蛋和鸭蛋。

鸭蛋一部分腌制成咸鸭蛋,一部分腌制成松花蛋。

鸡蛋一部分被挑出来孵化,绝大多数全用作士兵们的加餐。

蝗虫幼虫还没有来得行程规模,就被消灭在萌芽中,林立养殖鸡鸭得举措,立刻被奉为先见之明。

方太守好生写了一份奏折,将西宁从发现蝗虫幼虫,到林立先放出鸡鸭捕食,又宣传蝗虫幼虫的可食用性,并带头食用。

以至于短短不足十天时间就将蝗虫扼杀的过程,渲染得淋漓极致。

比较而言,林立的奏折就实际多了。

先写明了蝗虫从幼虫到成虫需要的时间,接着写明了鸡鸭的食量,每日可消灭蝗虫的数量。

一只成年鸡一天大约能吃掉七十只左右蝗虫幼虫,而成年鸭子可以吃掉二百只左右。

又将蝗虫幼虫的味道,烹制过程,口感和捕捉方法一一说明,建议以朝廷的名义,将“蚂蚱”列入可食用昆虫的名单。

对比而言,林立这份奏折的含金量就比方太守的要高多了。

这份奏折送到夏云泽的手上时候,夏云泽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还能这样?”

谁能想到蝗虫在林立的眼里竟然也是食物的一种?问题还真被他发掘出了不说,还用蝗虫养活了上万的鸡鸭。

这份奏章第二日就出现在早朝上,由内侍朗读,同样震惊了朝臣。

水灾、旱灾和蝗灾,是农田耕种的三大自然灾害,其中蝗灾的危害,甚至要超过水灾和旱灾,这还是大夏有史以来甚至包括前朝第一次成功化解蝗灾的。

对于朝臣们来说,听到镇西大将军作战获胜已经是常态,然而对付蝗虫也大胜,着实让人难以置信。

然而还有青海太守也是同样的奏章,对整个灭蝗的过程叙述的更为详尽,且文采斐然,就不由人不信了。

不论对林立有什么看法的,在治理蝗虫这件事情上,再也说不出半个不字。

犒赏连同圣旨一起送到西宁的时候,盛夏已到,整个西宁城外的农田内,茂密的农作物生机勃勃。

而西宁城内外的军营却几乎是空空如也,只有少数驻军,在兵营里养着成片的鸡鸭。

方太守领的圣旨,替林立收下了夏云泽的赏赐,询问到镇西大将军其人的时候,才知道林立在灭蝗之后,就亲自带着士兵到草原练兵去了。

兵是要练的,趁这次灭蝗,让林立这位镇西大将军的声望再次得到提高之后,林立决定再帮着西宁的羌人做件事情。

收割牧草。

这事在草原就干过,林立轻车熟路,将手里的军队分作几个单位,练兵和收割牧草交替进行,甚至还组织了两次对当地狼群的围剿。

自然也没放过牦牛、羚羊什么的。好在林立还是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概念的,吩咐士兵们不许赶尽杀绝,尤其不许猎杀怀孕的野兽。

练兵,必然要看重成绩的,所以猎杀野兽,收割牧草,也作为考核的一项,不过都设定的是团体荣誉。

此举,是防止士兵们私下里冒险独自猎杀大型野兽,同时也是为了提升集体的荣誉感。

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夏士兵对羌人牧民的帮助,拉近大夏人与羌人之间的关系,让大夏与羌人最终融合成一体。

林立收到圣旨到西宁的消息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他领着士兵也出来一月有余了。

这一月来,士兵们交替打猎、训练、收割牧草,过得很是充实,林立跟着也很是惬意。

中间他还抽空去了次盐田,查看了提炼精盐的过程。

化学方法需要强大的化学基础,和对化学试剂的分辨能力,是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林立最早提供了草木灰清除矿盐杂质的思路。

果然,精盐已经能成规模地提取了,现在还在晒盐的阶段,用不了多久,就能供应整个青海地区了。

换做旁人,是不敢公然开发盐矿的,所有未经朝廷批准,没有工部介入的开发,都叫做私盐。

然而青海作为新近收服的土地,且关西原本又在尉迟容的控制下,大夏朝廷对关西这片土地,实际上不但得不到税收,每年还要搭送不少军饷粮草。

所以,林立在关西和青海,便可以“便宜行事”,包括炼制精盐,甚至开发个铁矿都可以。

收到消息,林立就也不在草原上逗留,带着护卫返回。

夏云泽这次的赏赐很实在,十万两白银,一万付铠甲,免青海三年赋税。

免青海三年赋税,在朝廷提起来的时候,朝臣们根本就没当回事。

青海还是西羌的时候,就出了两百万两银子的赔款,林立大军进入的时候,又将王宫洗劫一空,四成宝物送了回来。

经过这两次收刮,穷山恶水之处还能再收刮出来什么?更不用说还有二十多万的士兵还要养着。

就算其中十五万人进入西域了,粮草呢?难不曾就一点都不需要了。

在大部分朝臣看来,三年时间,青海的羌人能缓过来,不饿死多少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