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善于同别人打交道,在人群中人缘如何,对他以后的学习和人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有研究分析表明,从小善于与人交往的孩子,不仅容易与人相处得比较融洽,而且可以从其他人那里学到一些更广阔的知识。如果孩子过于封闭自己、不爱与人交往、在同学中的人缘不好,都会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使孩子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更有甚者,会让孩子形成孤僻、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

萧芳是个文静可爱的女孩,每天上学放学都按时回家,学习也从来不用父母操心。上初中以后,萧芳虽然还像小孩子一样,喜欢粘着妈妈,但是,基本上还算比较懂事听话。但萧芳的妈妈却发现孩子整天待在家里,周末也基本上待在家里,从来都不出去玩,也没见她带同学回家。有一次,妈妈在下班的路上碰到了萧芳的老师,老师对萧芳的妈妈说,萧芳在学校里不太与同学交往,在同学中人缘也不好,同学也不太愿意与她一起玩。妈妈这才明白萧芳整天都待在家里的原因。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与他人的联系,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样离不开群体的影响。特别是孩子,他们只有在群体中才能感受到快乐:因为当孩子融入群体之中的时候,他不但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平衡,他的困惑和痛苦通过与人交流也会得到化解。因此说,孩子只有融入群体,他才能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社会的需要,才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会生活享受快乐……可是,不幸的是,许多孩子由于生活的限制和学习的压力,失去了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合群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久而久之造成心理上的孤独与寂寞,产生许多心理问题。

不合群的孩子往往性格内向、孤僻、多疑、冷漠,在人格的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

因为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和沟通,不合群的孩子常常有着更多的困惑和迷茫,容易形成对社会和自己的不合理看法,产生自负或自卑心理,或者患得患失,情绪的波动比较大,心理承受力差,甚至走向极端。

曾有一个读初中的女孩子,从小母亲倍加呵护:一个人出门怕出事,跟别的孩子玩耍怕被欺负,班级活动怕影响学习。在母亲的精心安排下,她犹如生活在“一尘不染”的真空里。可是,进入青春期以后,她的苦恼逐渐增多,学习渐感吃力,又总是形只影单,心灵的孤独使她常常自卑自叹、顾影自怜。一次因为考试不理想被母亲说了句“你越来越没用了”,于是她觉得自己“活着没什么意思”、“是个多余的人”,结果吞下大半瓶安眠药自杀,幸亏发现及时,才保住她的生命。

不合群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出现明显的障碍。由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他们往往不懂得理解和尊重别人,不知道宽容和谦让,有的甚至不会应酬平常的人际往来,不仅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还会造成社会适应困难。

有一位大学一年级的男同学,就是因为从小不合群,所以当他进入大学以后,常常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感到无所适从。他无法和同宿舍的人打成一片,也交不到其他的朋友,甚至当一个女同学对他表示好感时,他却不知如何是好,为自己和别人都增添了许多苦恼。

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合群意识。所谓合群,不仅仅是指和众多的人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能适应群体,把自己有机地和群体结合起来,被群体中的人认可和欢迎,在群体中得到快乐。合群更多地表现为孩子的一种主动的行为。当孩子融入群体之中的时候,他才会有集体荣誉感,才知道什么是团结协作,才真正明白竞争的意义,才更懂得生命的价值。

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为伴,不仅扩大了孩子的社交活动范围和交际内容,影响孩子的社交兴趣和需要,还有助于孩子积累社交经验和社交技能。要培养孩子合群,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比如,全家人的和睦相处,不以孩子为中心,不事事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让孩子凌驾于父母长辈之上。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打骂、训斥,要让孩子在平等和睦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