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太后有心思,朝廷再闹武王事。

何某在朝廷闻见吕布在外捷报连连,朝廷百官大臣无不欢喜不已。何某便指使王朗趁机在廷议上再度上奏吕布为汉武王。

王朗先前在廷议时上奏吕布为王。可那时不知道吕布心思,吕布又在场,差一点当殿就被吕布一刀把剐了了。王朗自然记忆犹新。

何奈。太后旨意也依旧违逆不得。好在现在同谋的人不少。多了几个吕布近臣相助。更重要的是吕布在外打战。

于是乎。王朗在何某的指使下,便再次上奏到:“皇上。臣有本奏。”

皇上刘辨坐在大位上。身边太后何某拥护。只是昨晚那麻将打得挺晚的,早上又早早的起床来早朝。依旧如以往一般,呵欠连连。好在如今吕布不在朝中,便也放心。

刘辨见王朗奏报,便一手捂着嘴巴打哈哈,懒懒的说道:“王卿家。说话麻利些。莫要唠唠叨叨的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事来。”王朗上次奏一事说了半天也没说到啥子事上。这刘辨可是见过滴。

王朗又奏到:“武国公神勇如斯,兵出大谷关便连连告捷。袁术小辈望尘而逃。扬州几近归复朝君。国公之功绩千古未有。臣以为当复往日之请命,晋升国公为汉武王,方足以显示皇上洪恩浩大。”

刘辨一听王朗又请吕布为王。想起那日吕布在殿上险些又要当殿杀大臣,心中慌乱,忙回头看向太后何某。何某面色微笑,显得很满意王朗表现。刘辨这才稍微安心些。

只是刘辨安心,殿下却引起一阵**。少时便有司徒王允上奏到:“皇上。臣以为王谏议之议有所不妥。国公固然功绩浩瀚。只是光武中兴以来便无异姓王之封爵,此有乱祖制。只是有功无赏有违皇恩,不若多赏些封地与国公便是。”

司徒此言一出,立即便造到议郎严忠反对。严忠奏到:“司徒所言有功无赏有违皇恩却是不假。只是以封地赏赐国公实为不妥。王司徒当知晓。国公至幽州斩檀石槐起,便多次谢拒朝廷赏赐封地。起初忠也不甚明白为何。后来有机会与国公说起此事,方知其中缘由。乃真国公之无私高见也。国公乃对忠言。大汉之地莫非皇土,一国之地不可有二主。吾大汉子民尽皆皇民。臣子有功亦是皇臣。祖制设封地多有弊端。封地之民多有只知其主不知皇上。至封地之侯爵多有死士、私兵,此延至地方大户乃至大户豪强多势大,朝廷难以遏制。方有乱象之兆。后国公入京为辅政大将军后,便曾计议废弃封地一事,改为年养爵俸。只是此事干系甚大。又逢诸侯乱起,大将军忧心若行此事,地方贵族王侯必然趁机为难,依附诸侯。故而多有隐忍,按下不提。然国公大公无私,自是不要朝廷封地。此时国公大破袁术,是当该赏,只是封地一事万不可为。”

严忠说的也是实情。封建社会实行的封地制度固然拉拢了有功之臣。只是这却也为国家埋下祸根。封地内的百姓都是地主的子民,这给封地主有了私募死士,私兵的机会与理由。由此引起地方大户势力强大起来,以致朝廷都很难遏制。吕布来之后世,自然明白。所以一直以来皇帝封给吕布的封地,吕布从一开始就变着法子拒收。他有严妮的作坊给他带来的莫大的利润,大都拿出来做军资了。哪会在乎那么一点封地。只是吕布不要封地的事,私下里是不是如严忠说的就不知道了。也许有。但像吕布这种人绝不会说出皇土、皇民的话来。只是现在吕布不在,严忠怎么说都行。

所以说严忠上奏这事其实也是卖了关子。一边说吕布有功该赏,一边却又不赞成以封地赏赐。这其中的猫腻就大了。严忠是与贾诩等人与太后有关系的。吕布如今位列国公,爵位再上去就是王了。封地不能赏那赏什么?赏金银财宝更不用说。皇宫的花费,百官的俸禄靠朝廷的税赋根本就养不起。光打战那兵士的钱粮都花大了,朝廷的那点税赋在这乱世的年代里,哪里能支付得起啊。要不是有严妮的作坊获得巨大的利润,根本就无法支撑。讨伐袁术的军粮还是陈群献计,从严妮作坊里赚起的利润向大户买粮的。皇宫、百官的俸禄、支用,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也是靠严妮的作坊来胡养的。难不成拿吕布老婆的钱来赏赐吕布,这怎么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