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夫子快哭了,

你跟他谈论文章,说今道古,他可以舌战群儒。

可在忽悠皇帝这方面,他就不是什么急智之人。

想了半天,宋濂只能硬着头皮编下去:

“山中那段日子,是老夫最快乐的日子,老夫身为道士,但心念圣学!

在山中道观,老夫做起学问来效率高了好几倍!

所以陛下让臣修元史,本来该去哪都一样!

只是那天跟着陛下封神,见证陛下亲自开天门,为英烈封神!

修元史,是劳心劳力之事,既然臣当道士的时候做事最好,臣也想换到道观,工作方便一些!

且,为前朝编撰史书,本就是很具有象征意义的事!

陛下于朝天宫封神,在此地修书。

正是顺应天意!”

为了完成张异的任务,老宋已经开始胡扯了。

朱家父子暗笑,人的潜力果然是逼出来的!

宋夫子平时少有做这种事,所以开头编得吞吞吐吐,可是到后来,思路打开了。

他开始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将在朝天宫修书的好处整整说了十八条。

宋濂说得口干舌燥,朱标还贴心的叫人给宋先生送来一杯茶。

等老夫子说完,也是气喘吁吁。

“你说完了?”

见朱元璋面无表情,宋濂心情忐忑。

不管成不成,他真的尽力了。

“朝天宫那地方,有风水,也还不错!

你是总裁官,既然你说那里修书心情不错,那你就去那里吧!

来人,拟旨!

让朝天宫主持进宫觐见!”

……

朝天宫。

邓仲修接到圣旨的时候,还不敢相信!

皇帝突然让他入宫,这差不多已经等于谜底揭晓。

他的身体颤抖着,回头去寻师弟的身影。

只是张异为了躲圣旨,早就不知道跑哪去了。

刚刚成为朝天宫的主持,因为年岁小资历浅,他太需要一件大事来证明自己了。

朝廷将修元史的地方从天界寺迁徙到朝天宫,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

不过邓仲修并不敢骄傲,因为他明白这一切都是师弟给他的。

无论是从宋濂那个角度看,还是从皇帝那个角度!

“邓道长,别让皇帝等久了!”

既然找不到张异分享自己的喜悦,邓仲修只能跟着太监进宫觐见。

他自己也是很紧张,自从知道皇帝的身份之后,他似乎还没真正与皇帝见过面?

这次皇帝召见,自己应该如何去面对那位“黄老爷”?

邓仲修在这种紧张的心情中,进了皇宫。

哪怕皇帝节俭,皇宫依然让邓仲修大开眼界。

“公公,我们这是去哪?”

邓仲修询问前方带路的公公,王公公回头:

“咱们去的地方,是陛下的御书房,就在东阁那头!

道长这是第一次入宫对吧,待会记得少说少看,这宫里忌讳多,本公公一时也说不清楚,反正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就没事!”

和张异一样,热情,诚恳的小邓,也很容易讨人喜欢。

这王公公跟他接触一会,就愿意提醒小邓。

邓仲修忙感谢王公公,王公公正要说什么,突然听见有人说话,登时跪下。

“父皇,我弹道学学成了,不信儿臣明日掩饰给你看……

我用上边的本事,可以实现百步穿杨!”

公公拉着邓仲修跪下,邓仲修听着一个孩童的声音,心中还在猜测对方是哪个皇子。

“老四,你可别吹牛,你拉得起能穿百步的弓箭?”

御书房门口,朱樉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朱棣的言语。

朱棣恼羞成怒:

“二哥,至少我真的用弹道学的本事射中靶心,你还不会呢……”

兄弟几个人吵吵闹闹中,倒是让邓仲修知道了这些孩子的身份。

皇帝陛下的几个皇子,他今日居然有缘得见?

不对,也不一定见得着。

他此时正跪在地上,根本不敢抬头。

“父皇你要相信我,不行咱们试一试,你答应儿臣如果学会了,就让儿臣出宫玩玩……”

“行了老四,客人在呢!”

黄老爷熟悉的声音,传入邓仲修耳中。

他只感觉恍如隔世,哪怕此时已经知道了皇帝的身份,他依然不敢相信。

“小邓来了?”

朱元璋见到邓仲修,一如那个亲切的黄老爷。

说起来,自从邓仲修发现他的身份之后,他们还没真正有机会私下单独见面。

“贫道拜见陛下!”

邓仲修给皇帝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行了行了,自己人,起来!”

朱元璋对邓仲修的印象很不错,他去清心观十次有八次是被张异那个臭小子给气出来。

倒是邓仲修这个小伙子,每次进入清心观,他总是笑脸相迎,热情的喊自己一声黄老爷。

那种天生的亲和力,也算是一种天赋。

明明是个NPC,但却能被老朱记住……

邓仲修站起来,抬头目视皇帝。

今天的黄老爷,和封神时候的他又有不同。

邓仲修以前就觉得黄老爷身上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如今想起来,这气质配合皇帝的身份,才是合理。

皇帝像是看晚辈一样,上下打量邓仲修:

“不错不错,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你们愣着干什么,叫人!”

朱元璋给朱爽,朱棣,朱棡三人说道。

几个皇子赶紧给邓仲修见礼。

邓仲修不敢怠慢,赶紧回礼。

老朱此时不耐烦挥手:

“你们几个去你大哥那里,他今日考你们功课!

回头朕再考核你们……”

将及格皇子打发去东宫,皇帝对小邓说:

“有没有兴趣,跟朕逛逛花园放放松!

朕坐了一天了,按照你家观主的说法,久坐要坐出腰椎间盘什么出……?

反正咱们去活动活动筋骨!”

腰椎什么出?

反正邓仲修也不懂,皇帝让他跟着,他就老实跟着。

朱元璋也不提正事,而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家常的问题。

问张异的情况,问龙虎山,朝天宫的情况。

甚至,连小孟瑶,朱元璋都问了一嘴。

私事好说,皇帝时不时考核的公事,才是要命的。

邓仲修第一次见到以皇帝面目出现的黄老爷,他对朱元璋的第一感觉,就是细……

明明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老朱问起许多问题,对细节简直了如指掌。

想要随便糊弄皇帝,那是不可能。

好在他自己平时也算本分,对于朝天宫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邓仲修对答如流,将朱元璋的问题一一回答。

“这小子的法子好,竟然将喝开水写入药王十训里边!

朕记得他以前说过,让百姓喝上开水,天下人的人均寿元,可增长数年!

这效果可以先不说,

他这套法子,可比朕颁发的开水令有用多了……

龙虎山手上那点小权力,都被你家师弟给薅秃了!”

邓仲修跟着赔笑,

药王十训是张异给药王爷信仰编撰的戒律,按照张异的说法,一个教派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理论的构建。

当年出了张留孙这个天才,创立玄教。

皇帝对张留孙的喜爱,甚至差点给他封了天师。

可诺大一个玄教,为什么最后却败落了,远离权力中枢,其实已经被架空的龙虎山反而好起来。

说白了,就是三十六代天师和后来的历代天师,一直在补充和完善龙虎山和正一道的体系。

相比起空洞的,只靠着皇权扶植起来的玄教。

远在江西的龙虎山,却熬走了一个又一个的皇帝。

一个成熟的信仰体系也是一样,药王爷的核心竞争力在“药王”两个字上,落于现实。

所以治病,延寿,就是药王爷信仰必须是实践性的内容。

其实这比起他两个竞争对手,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和有求必应的准提菩萨。

药王爷比他们差的地方在于,救苦救难和有求必应这个KPI是虚化的,治病救人这事,却很容易被人拿出来说。

想要治病救人,没有医药怎么行?

那如果将信仰落实到实处,喝开水就是最好的选择。

宣传喝开水能治病,这点行不行?

当然可以,如果一个人坚持喝开水,放在卫生条件已经非常好的后世,可能看不出差别。

可放在这个卫生条件非常差的古代,那绝对是能分出好坏的。

在张异看来,让虔诚的信徒去喝开水的戒律,可比吃素之类的有益多了。

当一个虔诚的药王信徒喝开水比别人活得久,或者少生病……

示范性效应出来后,其他百姓也会效仿。

在这个迷信鬼神的时代,宗教在教化上远比其他手段更加有效。

张异在意识到这一点,就拼命往龙虎山的戒律里边,夹带私货。

喝开水对于很穷苦的百姓来说,意味着资源的浪费。

如果活着都很难,去寻找柴火烧开水这件事,本身就是增加生活成本。

哪怕是后世那个提倡烧开水的年代,在暖水壶普及之前,人们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喝上开水……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只要形成一个观念,喝开水是一件好事就够了。

有信仰支撑,百姓们在能吃饱之余,愿意浪费一部分精力去做这种事,总会有人能看到好处。

当大家看到好处之后,这个习惯就不仅仅是一个习惯,而是一种养生,治病的手段。

治病这种事,就值得百姓们愿意付出这些生活成本。

最后,喝开水还是会普及开来。

邓仲修将张异的想法一一说出,朱元璋大开眼界。

关于龙虎山内部改革的事,哪怕他跟张异如此亲密,张异也不会吃饱没事跟他聊这些。

可当张异开始为龙虎山设计新的教义的时候。

老朱发现龙虎山,或者说,宗教这个平台比他想象中好用百倍。

他以前只能看到教派里蛊惑人心那一面。

但张异却告诉朱元璋,其实传播学不是这么用的。

百姓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张异曾经告诉过他类似的道理,或者说,人只要一多,聚集在一起,那就是乌合之众。

舆论能够引导,谣言不会止于智者。

想要开启民智很难,那既然如此,干脆用本来算是迷惑百姓的手段,去做正确的事。

邓仲修还给老朱讲解其他药王十训,还有张异准备编写的《药王经》。

没错,在《太上说微观世界妙法真经》之后,又编了一本经书。

如果说《太上》是一本阐述微观世界,开启另一种医学道路的经典。

《药王经》就是一本实操手册。

里边记载着如何过滤脏水的方法,也有在没办法烧开水的情况下,怎么尽量在野外为水消毒。

哪些草药能消毒……

常见的草药验方……

瘟疫流传后关于传染病的处理方式!

这压根就是一本野外生存手册……

也是张异落实自己的理念,实现人间道教的观点。

既然将道门的信仰宣传,落实在【务实】这两个字上,那就将这些发挥到极致。

这里许多手段,朱元璋听着很平常,甚至如果对于一个行军打战的人来说,这些常识对他而言并不陌生。

但还是那句话,推广!

从没有人想过将这些知识推广开来,就算想推广,怎么跟不识字的百姓推广也是一个问题。

用宗教传播的方式,却能从某种程度解决这个问题!

“这何尝不是一种教化……”

朱元璋马上发现了这本《药王经》的价值。

不说宗教价值,就是这本书本身,也可以成为行军打战,士兵使用的教材。

在数百年的打战过程中,老祖宗确实留下许多口耳相传的老兵传承给新兵的知识。

可张异将这些知识整合出来,那又是另外一种概念。

当然,老朱如果知道张异里边的内容,大量参考号称穿越神书的《赤脚医生》和《两地军用人才之友》,那就见怪不怪了。

朱元璋瞬间决定,大量刊印《药王经》。

这经书就算是军中,也要人手一本!

等到邓仲修将其他的事情也说过之后,朱元璋越发感触。

“邓仲修……”

朱元璋突然开口,正儿八经喊出小邓的名字。

“陛下请吩咐!”

黄老爷,那位和气的长者总归还是变成了皇上,他诚惶诚恐跪在地上,等候皇帝的诏命。

“朕命你两件事!

第一件,朕打算将修前朝史书的事情放在朝天宫,你接得下吗?”

邓仲修大喜,赶紧说:

“陛下,我接得下……”

朱元璋继续说:

“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