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决战

?天黑后,在谁也无法阻止的情况下,埃以两军的全面碰撞开始了。?

继下午的装甲遭遇战后,上半夜的时候,以军的三个装甲旅在奈赫勒北面、侯顿丁干河的干涸河**,与埃及陆军第三集团军的第三装甲师、第十五步兵师、第三一一独立装甲旅遭遇。?

这是整个西奈半岛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装甲会战。?

以色列的三个装甲旅拥有二百八十七辆主战坦克与五百二十四辆装甲战车,埃及军队则投入了四百六十四辆主战坦克与六百六十八辆装甲战车,双方还各动用了数百门火炮、上千具反坦克导弹。?

这场战斗也暴露了以军的战役部署。?

联系白天的作战行动就能发现,以军意图通过围攻第五站,迫使埃及军队增兵,然后以越野行军的方式,动用两个装甲旅突击舍特,切断埃及军队的后勤补给线。达到目的后,埃及军队肯定会阵脚大乱,开始向舍特方向增兵,并且收缩防线。这个时候,在奈赫勒附近发动一场决定性的进攻,就能打垮埃及军队。?

可惜的是,以色列国防军的计划太完美了。?

在第五站与舍特方向上的战斗都没有达到目的的情况下,攻打奈赫勒,显然是最为糟糕的行动。暂且不说三个装甲旅能否击溃第三集团军的主力,即便能够,以军也不可能占领奈赫勒。再退一步,即便以军占领了奈赫勒,因为第一集团军在奈赫勒西面,东面只有第三集团军的一个步兵师,以军的大纵深突击也难以达到战役目的,埃军有足够的能力在奈赫勒方向上发动反击。?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以军平白无故的把三个常备装甲师消耗在了没有意义的地方。?

问题是,埃军的处境也不大理想。?

按照戚凯威的部署,在守稳了第五站之后,由第一集团军出动主力部队,从一号公路线东面向北穿插,首先打掉第五站附近以军的后勤补给线,迫使以军向西运动,然后由第三集团军主力沿三号公路线向北挺进,利用以军防线空虚的机会,在二号公路线上站稳,再围歼西面的以军主力。?

打成功的话,这场战役在两天内就能结束。?

在主力全部覆灭的情况下,就算以军还有足够多的兵力,也只能退守边境防线,埃军将顺利收复西奈半岛。?

可惜的是,第一集团军的穿插行动没有打成功。?

结果就是,在第三集团军的主力按计划北上的时候,以军没有向西运动,主力仍然集中在三号公路线附近。?

干涸河**的战斗,迅速演变成了一场消耗战。?

当天晚上,以军就投入了五个装甲旅的预备队,埃军则陆续投入了第三集团军的最后一个独立装甲旅、第一集团军的一个步兵师,以及在二十六日下午才到达奈赫勒的三个预备役步兵师。?

如此多的兵力投入,让任何后方调度与指挥都变得毫无用处。?

要知道,当时双方都动用了电磁干扰,还使用了电磁武器,后方与前线的通信联络时断时续,后方指挥官根本无法准确及时的掌握前线情况,也无法向前线指挥官下达命令,自然无法干预战术行动。?

结果就是,绝大部分时候,必须由前线指挥官单独做出决断。?

在这方面,埃军显然比不上以军。?

可以说,就算放眼全球,以色列国防军基层军官的素质也是数一数二的,而且大部分都有实战经验。哪怕在过去几十年内,以色列国防军的唯一敌人是非政府的武装组织,比如黎巴嫩真主党与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可是在每年、甚至每个月都有仗打的情况下,以色列军官非常清楚应该怎么指挥士兵作战。?

相对而言,埃及陆军的情况糟糕得多。?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埃及陆军只参加过一次战争,即一九九一的海湾战争,而且是以联军的方式参战,没有做出多大贡献。在过了四十多年后,当时的基层军官要么退役、要么成了将军。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埃及军队中几乎没有一名军官有实战经验,很多军官甚至不清楚自己的部队是个什么样子。虽然通过前期的几场恶仗,基层军官得到了锻炼,但是与以色列军官相比,仍然差了一大截。?

如果不是前线军官表现出色,以色列国防军根本坚持不到清晨。?

别忘了,埃及军队在这块战场上总共投入了近十万地面部队,而以色列国防军只动用了不到四万兵力。?

巨大的兵力差距,不是依靠基层军官的素质就能加以弥补的。?

更重要的是,埃及官兵在这场战斗中也表现得非常英勇。虽然战术能力不怎么样,但是并没有出现溃逃现象。归根结底,通过前几次战斗,特别是在装甲战中,埃及军人获得了必要的信心。?

信心到底有多么重要??

如果没有信心,那么当天晚上,埃及军队就会像第四次中东战争时那样,在以军发动反击时迅速崩溃。?

有了信心,也就有了胜利的希望,也就有了战斗下去的动力。?

当然,这种信心,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于对现有武器装备的信任,即埃及军队已经通过实战证明,中国提供的主战装备比以军的更加先进,埃军军队在数十年来,第一次获得了装备性能上的优势。?

这个晚上,在第五站方向上,埃军也发起了反击。?

依靠第一集团军增派的步兵师,埃及军队在夜间十点左右冲出防御阵地,再次挑战不远处的以色列国防军。?

当时,以军的重点已经放在了东面的战场上。?

面对埃及军队不顾一切的反击,以军只能稳步撤退,毕竟在此之前,以军一直在进攻第五站,没有构筑防御阵地。事实上,以色列国防军根本没有在第五站附近构筑防线,而是希望通过进攻压迫埃及军队,大不了就在主动撤退之后,通过运动战打败埃及军队,固守防御不是以军的打法。?

问题是,到了二十六日夜间,以军根本没有打运动战的资本。?

原因就是:以军的后勤补给已经达到极限,围攻第五站的几个旅没能在埃及军队发起反击之前获得弹药与燃料补给。?

拿第二步兵旅来说,当时剩余的燃料只够坦克与战车行进一百多公里,而剩余的穿甲弹平均分配下来,每辆坦克只能分到八枚,而离第二步兵旅最近的补给站,还在东边五十多公里之外。?

更重要的是,当时计划送往第五站的物资已经被截留,提供给了东边的作战部队。?

以军不撤退的话,不但有可能被埃军击溃,还很有可能被埃军包围。如果埃军打得积极主动一些,就会绕过以军防线,直接穿插到后方,切断以军的补给线,然后出动一支装甲部队,哪怕只是一个装甲营沿着二号公路线向东突击,就能在几个小时之内,端掉以军设在沿途的所有补给站。?

只有主动撤退,收缩防线,才有希望拖住埃及军队。?

问题是,主动撤退,绝对不可能击败埃及军队。?

如果一直退下去的话,以军仍然有可能被埃及军队包围。?

结果就是,在其他部队撤退的时候,第二步兵旅,即“吉瓦提”旅留下断后,对埃及军队发起了反冲击。?

必须承认,王牌部队就是王牌部队。?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吉瓦提”旅都能发起反击,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好准备,然后以视死如归的精神冲向埃及军队的钢铁洪流。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吉瓦提”旅的三千八百名官兵里面,只有不到一百人撤了出来,包括旅长、六名营长、十一名校官在内的一千七百余名官兵阵亡,剩余近两千名官兵都是在战斗到弹尽粮绝、或者负伤失去作战能力的情况下被埃军俘获。?

“吉瓦提”旅也成为这场战争中,第一个被整建制歼灭的以军旅级部队。?

后来,“吉瓦提”旅的军旗被埃及军事博物馆收藏,成为埃及军队历史上最为醒目的战利品。?

“吉瓦提”旅的自我牺牲,为其他六个旅争取到了撤退机会。?

问题是,埃及军队的进攻仍然没有被打退,而且以军在西奈半岛上的活动空间被压缩了将近一半。?

这就意味着,如果第三集团军取得突破,以军主力将被埃及军队包围。?

二十七日凌晨,在战线已经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塞迈德方向上的以军发起进攻,开始向西突击。?

只是,以军首先得冲破第十三步兵师的防线。?

毫无疑问,这不是一道简单的防线。?

在进行战役部署的时候,戚凯威最重视的就是塞迈德方向上的防御力度,因为他早就意识到,决战打响之后,以军肯定会从该方向上冲击第三集团军的右翼,所以除了让第十三步兵师加强防御强度之外,他还在这边投入了一个预备役步兵师,并且围绕塞迈德构筑了环形防御阵地。?

戚凯威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拖住以军反击部队两天就行了。?

打到天亮,以军仍然没有能够在塞迈德方向上取得突破。?

此时,“吉瓦提”旅已经全军覆没,从第五站撤下来的六个旅后退了五十多公里,而埃及军队依然在后面紧咬不放。奈赫勒方向上,第三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已经取得重大胜利,参战的以军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二的装甲力量,而埃及军队的预备役步兵师及时上前,有效支援了主力部队。?

可以说,以色列军队离战败只有一步之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