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也要一个,一定要长姐亲自绣的。”赵承仁没心没肺的笑道。

这孩子可爱是可爱,不过,赵攸宜很想揍人。

“好,待会儿告诉我你们喜欢什么图案,改日做好送到两位弟弟府上。”赵攸宜仍是一脸笑意。

方承启起身朝攸宜敬酒:“有劳长姐费心了。”

他觉得今日之宴还是少开口为妙,不寻常的意味太过明显,还是做一名普通看官的好。

攸宜点了点头,再次看向太子:“香囊上面的图案太子弟弟可还喜欢?”赵攸宜俨然一副寻常人家姐弟聊天的模样。

太子恭敬道:“莲花清雅秀致,多谢长姐。”

“你喜欢就好。”

苏婉茵就在长公主身边,听着长公主提起那个香囊,心道,不会是自己做的那个吧?

可又觉得不会,长公主送给弟弟的生辰礼物怎么会是她做的香囊呢。

直到太子说莲花清雅秀致。

苏婉茵像是想到什么紧张了一瞬,毕竟,香囊也是私密之物,女儿家之间相互赠送倒也没什么,可异性就……

不过又觉不可能,她的身份只怕做太子的妾都不够。

太子光风霁月,神仙般的人物,又是大齐未来之主,她如何配得上。

这样一想,很快释然,大抵是长公主觉得香囊里的草药驱蚊功效不错吧。

正在苏婉茵放松之时,又一道声音响起了:“长姐,你身旁这位是哪家的姐姐,臣弟怎得从未见过?”

赵承仁问了大家都好奇,可谁都不好意思问的话。

方承启兀自喝酒,二哥这张嘴最可爱了,每次的话都能代表大家的心声。

陆玉庭一副看笑话的模样,看了眼给赵承仁使眼色的陆九思。

陆九思随即坐好,二表哥明明长了张最能蛊惑人心的脸,却偏又长了张口无遮拦的嘴。

在惹恼长辈的排名上和小叔叔之间的比分咬得很紧,不分伯仲。

话说,小叔叔已经好几日未回家了,这次已经破了离家出走不超过三日的记录了。

昨日,他昨日派人寻遍了小叔叔常去之地,并没有找到,他的那些朋友也没有人见过他。

看来这次真的被大爷爷打狠了,待明日他再派人悄悄去寻吧。

苏婉茵看向长公主,目光亦有不解,不过,很快消散。

她答应长公主的话她都记得,随长公主入京便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是以,她也没什么好好奇的。

无论是何命运,她都接受。

赵攸宜对苏婉茵这种宠辱不惊的态度十分满意,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笑容。

赵攸宜看向皇后:“母后,还是你来说吧。”

她的任务是替母后为太子弟找到合适的女子,至于位份如何,这就不是她能做主了。

陆瑶笑了笑:“今日是太子生辰,本宫和皇上请太子下山,除了庆祝生辰,还要公布一件喜事。”

陆瑶语气顿了下,看向苏婉茵:“这位是风城的苏小姐,是本宫和皇上为太子亲选的良娣。”

苏婉茵听到太子良娣时着实愣了,那个一闪而过的念头竟然是真的。

而且还是太子良娣!

赵攸宜小声提醒:“苏小姐?”

苏婉茵这才起身行礼:“臣女苏婉茵多谢皇上,皇后娘娘。”

陆瑶看着她故作镇定的样子笑了笑:“好孩子,日后好好伺候太子。”

之前提起太子妃人选太子总是借口推诿,既然太子妃人选关乎社稷,又牵扯京中世家,那太子良娣只要貌美贤淑便可,家世什么并不重要,这次他总不好拒绝。

“臣女遵旨。”苏婉茵屈膝行礼,十分柔顺。

苏婉茵整个人有些凌乱,心里慌的很,手指无措的蜷缩在一起,下意识的朝太子看去。

而太子的表情似乎……并不满意。

苏婉茵低头轻轻咬了咬唇,尽量让自己心绪平静。

太子乃出家之人,对这种事自然不上心。

太子亦是风中凌乱,这次下山他便知道,大抵不会好。

这些年不少世家将家中子弟送到山上出家,为的是什么,他很清楚。

身为臣子想让家族更进一步,族中子弟有所作为这都无可厚非。

只是,他不喜被人左右。

那些名门淑女很好,但在他看来,妄念过多,失了本心,便是业障。

业障太多于修行不利,于社稷更不利。

“阿弥陀佛!”赵承宣这句阿弥陀佛包含着无奈和反对。

但他的阿弥陀佛不会有人理会。

选太子妃你反对,太子良娣你还反对,你到底还是不是我儿子?

赵恒就是这个态度,看了眼太子,清了清嗓子道:“此事已定,太子在下月十五前选个吉日吧。”

他不是师承唐钰吗?想必能算个好日子。

皇上话落,太子虽不能说面如苦瓜,但的确是找不到任何喜色。

说实话,有点尴尬。

赵承仁没这点眼力劲:“下月十五前,那就只剩一个月了,恭喜太子哥喜纳良娣。”

众人:我们都知道,不但只剩一个月,好日子也就那么几个。

赵恒看向二皇子难得点了点头表扬道:“你是个懂事的。”

“多谢父皇夸赞。”二皇子喜咪咪的道。

这句话一出,更让太子无法开口。

宴会结束后,陆瑶留下太子单独叙话:“你说暂不考虑太子妃,母后依你便是,只是,你到底是东宫太子,满朝文武都关心着你的一举一动。”

“母后,儿臣在佛前立誓,出家十年,如今还有两年,有违誓言,恐佛祖怪罪。”赵承宣道。

“是母后做主为你选良娣,佛祖若怪罪怪罪母后便是。”

“母后!”

“你的身份特殊,佛祖深明大义自是明白,你既还有两年期满,母后亦不逼你回朝,只是你知道,你长姐已经年满十八,你还要她为你扛到几时?”陆瑶最后一句话虽没有疾言厉色,但却如一记闷棍打在赵承宣身上。

“母后恕罪,儿臣知道了。”

“太子妃人选既难以定下,又要让朝堂安心,便先选一位良娣,母后看这位苏小姐很是合适,你莫要辜负了她。”

“儿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