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档案 ☆

片名:美丽人生

外文:La vita è bella

导演:罗伯托·贝尼尼

编剧:罗伯托·贝尼尼、文森佐·克拉米

主演:罗伯托·贝尼尼、妮可莱塔·布拉斯基、乔治·坎塔里尼、玛丽莎·佩雷德斯等

上映:1997年12月20日

国家/地区:意大利

片长:116分钟

获奖:获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配乐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奖提名

1.罗伯托·贝尼尼与意大利喜剧传统

罗伯托·贝尼尼1952年10月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卡纳。1971年贝尼尼来到罗马并于次年首度登台表演独角戏《乔尼·马里奥》,随后与朱塞佩·贝托鲁奇一起合作编导了《贝林格,我爱你》等多部电影作品。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编剧、导演和表演领域,罗伯托·贝尼尼的喜剧天分进一步得到发挥:1986年首部英语对白影片《不法之徒》中其神经质喜剧表演引起了国际关注,并获得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最佳男演员银丝带奖。进入20世纪90年代,贝尼尼开始尝试“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并施展了他导演的艺术才华。1991年,罗伯托·贝尼尼以西西里为背景拍摄了《约翰尼·斯泰基诺》,将屡受命运捉弄、憨厚又机灵的小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该片更成为当年十大卖座影片冠军。1994年自导自演的《顽皮警察》亦风靡欧洲影坛。

罗伯托·贝尼尼的喜剧天分与意大利的喜剧传统是分不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0世纪50—70年代成为意大利电影的黄金时代。尽管这时意大利电影多元而复杂,但其中根深蒂固的喜剧元素却无处不在。擅长对日常生活观察入微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意大利民族性格中的“狂欢”特质让喜剧深植于意大利文化的根基。作为意大利通俗文化的来源之一,(即兴)喜剧中方言的使用和笑中带泪的情节给意大利电影带来深远的影响。电影创作者们从战后批判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运用喜剧技巧,试图通过讽刺的精神和大众化的电影语言来呈现意大利战后经济奇迹下的社会现实。20世纪80年代后期意大利喜剧由巅峰进入衰退期,但仍有一些电影创作者坚持喜剧创作。罗伯托·贝尼尼就在这时开始大放异彩。

2.全新视角: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美好

罗伯托·贝尼尼在1997年执导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表现犹太人在集中营中不幸经历的影片《美丽人生》。该片在全球佳评如潮,共获28项国际大奖,贝尼尼也由此成为奥斯卡影史上第一位以外语片荣登奥斯卡影帝的外国演员。贝尼尼创造性地以喜剧的方式来呈现悲惨的历史事件,试图让观众在欢笑与眼泪间获得全新的思考和感受。贝尼尼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将我自己、我的喜剧主人公置于一个极端的环境中,这种最为极端的环境就是集中营,它几乎是那残酷时代的象征、消极面的象征。我用一种喜剧的方式描述一个有血有泪的故事,因为我并不想让观众在我的影片中寻找现实主义。”《美丽人生》以犹太青年古依多和他的妻儿一家的经历为落点来再现那段历史。古依多对美丽的女教师朵拉一见钟情,经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约书亚。随着法西斯主义的蔓延,在约书亚5岁生日这天,他们一家幸福欢乐的生活分崩离析。古依多和叔叔、儿子都被强行送进犹太人集中营,而非犹太籍的朵拉却坚持与丈夫儿子同行。乐观、机智的古依多为了保护儿子,编造了“这是一场旅行/游戏”的善意的谎言。约书亚在父亲的照顾下,依然快乐、天真地生活在纳粹主义阴影中,期待着他们“游戏”胜利的奖品坦克。艰苦的集中营生活并没有打垮乐观的古依多,更没有阻止他继续为他人带来欢乐。古依多总能于危机中把握机会,为妻子和儿子创造希望。当胜利和自由的曙光即将降临之时,古依多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保障了妻儿的平安,盟军坦克的出现更坚定了约书亚心中对父亲的信任,如同往常一样,这个男人出于爱和善意的“谎言”最后喜剧性地实现了。

《美丽人生》以情感为切入点,用游戏的方式解读战争的残酷,最后通过喜剧化的胜利,传达了导演贝尼尼关于“美丽人生”的哲理。电影以喜剧的形式讲述悲剧的历史,情节设置精巧,人物角色鲜活,反战主题深刻,轻松玩闹之间的讽刺意味让观众体会笑中有泪。影片的前半部分,是“青蛙王子捕获公主芳心”的浪漫爱情喜剧:佳人“从天而降”,与古依多互生好感;随后几次偶遇再到古依多主动出击,他愈加离谱夸张的行为在赢得朵拉倾慕的同时让观众屡次捧腹,此时喜剧效果已经接近闹剧;著名台词“早安,我的公主”不仅在古依多追求朵拉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更体现出古依多幽默、自信、热情和乐观的特点。其中对叔本华“意念法”的四次运用堪称点睛之笔:第一次,古依多用来催眠朋友;第二次,让歌剧院包厢中的朵拉看见下面坐着的自己;第三次,调皮的约书亚躲进柜子,古依多让柜子“走”过来;第四次,古依多更是用意念法让猎狗离开藏身铁柜的约书亚,拯救了儿子的性命。古依多的“笑”和意念突出了逆境中小人物的智慧和爱。

3.主题意蕴:人性的光辉与生命的赞歌

反思战争、探讨人性一直是电影创作者们关注的主题。但罗伯托·贝尼尼在《美丽人生》中采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剖析战争的残酷和歌颂生命的美好。不同于以往的战争题材,贝尼尼并没有直接刻画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而选择一些细节来侧面展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阴影笼罩的意大利,一无所知的众人依然继续着惯有的生活。饭店的常客、爱与古依多玩猜字谜的德国医生匆匆告别,暗示着德国准备开始战争;古依多叔父的马被人涂成诡异的绿色,马身上还写着“小心,犹太马”,古依多轻描淡写地安慰过叔父,随后骑马由情敌的订婚宴上带走了心爱的朵拉;情况愈演愈烈,某些店铺外开始悬挂告示“犹太人与狗禁止入内”。为防止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古依多告诉儿子这只是某些人特殊的好恶,犹太人本身并没有问题。直到约书亚5岁生日这天,古依多全家被迫进入集中营,观众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时局已是如此紧张。贝尼尼也没有苦大仇深地描绘集中营内惨淡的境况,众犹太难民惶恐沮丧的形象仿佛与古依多父子灿烂的笑容无关。为了安慰被分开关押的妻子朵拉,古依多冒险闯入集中营广播室,“早安,公主”传达了他深厚的爱意和热心的鼓励,这也是影片中最抒情和感人的段落。随时随地准备搞笑逗乐的古依多使原本凄惨的境遇变得温暖,幽默、乐观的精神贯穿影片始终。战争的残酷无法阻止真挚的爱情、伟大的父爱和男人的责任感;对传统主题的反常诠释、微妙逼真的细节叙事和深厚绵长的情感内涵,使贝尼尼赋予《美丽人生》强大的叙述张力与艺术魅力。

4.艺术技巧:贴切的音乐与悖谬的叙事

贝尼尼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喜剧演员,作为一名导演,他在《美丽人生》中对影像和音效的把握也十分精妙。最为人称道的段落,是古依多从情敌订婚礼上带走朵拉,回到家后朵拉出于好奇走进花房,古依多也跟着进去,声音转场,一个小男孩走出花房,古依多和朵拉也相依出来。短短几分钟的一个镜头诗意地浓缩了古依多一家近五年的幸福生活,用空间的静止省略了时间的流逝,画面的色调、内容和背景音乐结合叙事,简洁直白地展现了古依多结婚生子的状态。又例如,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即浪漫喜剧的段落,色调是温暖、鲜艳、和谐的;随着战争阴霾的来临,色调趋于冷凝、暗淡;主人公进入集中营后,高墙之中大片的灰白、土黄色调喻示着生命的消亡和希望的渺茫,背景音乐也变得沉闷压抑。

从影片的叙事主体与叙事策略来说,《美丽人生》体现了二律背反性。贝尼尼选择历史严肃主题,搭载喜剧化的叙事策略,看似尴尬、荒谬的二者结合,如同战争终将胜利,矛盾最终也将得到化解。这种突破常规的叙事方式,增强了对叙事主题的表现力度,观众也得以在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中体验全新的审美情致。被冠以“反传统黑色喜剧”之名的《美丽人生》,实际上是借用表层的喜剧元素,进行影片核心悲剧的衍生和发展。喜剧元素冲淡悲剧的氛围,又反衬出悲剧的力量。贝尼尼用细节和情感将影片前半部分的浪漫爱情喜剧和后半部分的战争悲剧贯穿起来,完成了一部经典隽永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