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档案 ☆

片名:一夜风流

外文:It Happened One Night

导演:弗兰克·卡普拉

编剧:米尔科·曼彻夫斯基

主演:克拉克·盖博、克劳黛·考尔白

上映:1934年2月22日

国家/地区:美国

片长:105分钟

获奖:荣获第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

1.疯癫喜剧: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爱情神话

1934年的好莱坞诞生了两部电影史上重要的疯癫喜剧:《一夜风流》和《20 世纪快车》。尤其是《一夜风流》,是史上第一部赢得了奥斯卡奖大满贯的作品,并成为开启疯癫喜剧的里程碑,被后来许多影片奉为典范。刘易斯·雅各布斯也曾这样定位这部电影:“《一夜风流》是这个流派第一部成功的范例。”[8]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国内经济一派萧条。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剧增,人们生活艰难。这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面临失业境地的穷记者彼得;去纽约大巴车上因为买了车票身无分文饿昏的母子俩;趁人不备偷走艾丽皮箱的小偷;欲悄悄带走彼得皮箱的顺风车司机。在这种混乱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心理受到了严重挫伤,对资产阶级产生了极大的敌视和仇恨。疯癫喜剧在经济危机尚未散去的1934年应运而生。此类影片大都是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往往社会地位悬殊,但是个性滑稽且极具魅力,行为上有些疯疯癫癫,甚至不合逻辑,有着极强的个性冲突。在邂逅之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由敌对、和解到最后相知相爱甚至结婚。影片节奏轻快、对话诙谐,博得观众开心一笑的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阶级胜利需求和心理平衡。使观众在影像中发泄了对社会的不满,达到了精神狂欢。当时于1934年5月出版的美国《新电影》杂志,曾这样赞扬《一夜风流》:“这是本月最应该受到赞誉的影片,如果这部影片没有使你迅速愉悦并且发笑,那么好吧,那你就来嘲笑我。”[9]

2.喜剧元素:男女主人公的个性冲突

《一夜风流》表现了穷记者彼得与亿万富翁女儿艾丽的爱情故事。艾丽从小娇生惯养,但没有自己的空间,所以总是想着逃离现在的生活,她唯一的一次单独出行是逃到了一家商店,因为躲避父亲的追踪就钻进了金·卫斯理的汽车,并以为爱上了他。父亲认为金·卫斯理是个伪君子,执意阻挠他们的婚事,艾丽又临机逃脱,要坐大巴车从迈阿密到纽约去找金·卫斯理。在车上,遇到了刚刚失业的报业记者彼得·沃恩,并与彼得因座位争执而产生摩擦。途中艾丽被人偷走了行李,不得不依附于彼得,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虽然不断争吵,却逐渐产生感情。经过一段波折,最后艾丽清晰地认定彼得就是她的真命天子,最终在金·卫斯理的婚礼上再次临阵脱逃。艾丽在他们分别的汽车旅馆与彼得吹响号角,拆掉了阻隔在他们之间的“耶利哥之墙”。

作为疯癫喜剧的标志性元素,男女主人公鲜明的个性冲突成为本片的最大亮点。一个是面临失业的穷记者,一个是娇生惯养的资产阶级富家女,虽然两人都举止古怪、疯疯癫癫,但都在各自立场上极具个性。两人的共同出场是在车站售票处。艾丽因为逃避侦探的追踪拜托一位老人帮忙买去往纽约的车票,镜头随着老人的由远及近,停留在艾丽和老人身上;当交易完毕,镜头没有切掉,而是跟着从她们身边走过的路人,到了正在打电话的彼得身上。滑稽的是彼得为了保住在众人中的形象,对着已经挂掉的电话佯装谈判的胜利,以至在众人的哄抬声中被誉为“国王”,前呼后拥上了车,执意扔掉了座位上的报纸。一个是倔强、负气出走的富家女,一个是失业、性格刚毅的穷记者,在争夺座位时产生了摩擦,被迫挤在一起。一开始艾丽对彼得是不加理睬、居高临下的。彼得也认为艾丽是一个“只会用钱解决问题的富家女”,互相敌视,吵闹争执不断。因为艾丽皮箱被盗,只好求助于彼得。通过彼得对艾丽的关怀照顾,他们的关系发生了逆转。叛逆的艾丽对彼得产生爱恋之情。在当时男权主义盛行的美国,女性的形象是弱势的、依附于男人的。在彼得“父亲”一般的呵护中,艾丽很快发现了她一直寻找的另一种“父”的形象,并在情感上依赖于彼得。摄影机起到了窥视作用,像一只电影眼睛在探索着他们心中的秘密,观众看到艾丽被这份感情困扰,不能自拔,甚至由一开始怀疑“耶利哥之墙”的安全性到主动越过这堵“墙”,向彼得倾吐爱意。但彼得却显得较为冷静,只有第二夜一瞬间表现了对艾丽的爱意,但很快被控制住。《圣经》中一个故事说女人是男人的肋骨做成的,所以在情感上会顺从、依附于男人,艾丽的情感变化正是这样一个找到所属的过程。一开始矛盾对立、互相攻击的欢喜冤家最终坠入爱河,发现原来是天生一对,这也是喜剧爱情的惯有收场。

3.公路电影结构:运用“意外”造成诸多喜剧效果

影片为观众呈现了水陆空各类交通工具,从迈阿密到纽约的路途中,艾丽逃离游艇,乘坐大巴,后又搭乘顺风车,她的父亲乘私人飞机去纽约找她。虽然影片的叙事发展有着公路片的元素在,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影片主要呈现的场景却都是密闭的,与外界没有太大关系,大多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内景戏,尤其是旅馆室内戏。摄影机作为“电影眼”极大程度地满足了观者的偷窥心理。如大巴车、旅馆、顺风车内的场景,大都只是男女主人公两人的对手戏场景。也可以说整部戏全依靠克拉克·盖博和克劳黛·考尔白两人的精彩演出,他们也凭此片获得了第七届奥斯卡最佳男、女主角奖。更多推动故事发展的是频频出现的意外:刚巧只剩下一个座位,两人只好屈就;艾丽皮箱意外被盗,只好投奔彼得;上一班车刚好开走,艾丽只好和彼得结伴同行;遇到突然昏倒的母亲,艾丽把彼得最后的十块钱给了出去导致无处安身;害怕被推销员告发,他们突然逃离乘坐的大巴车;艾丽倾诉衷肠、彼得悄悄离开去求助资金帮助时,被老板娘意外发现,导致两人阴错阳差,失之交臂;尤其是在艾丽对父亲说出对彼得的爱慕之情时,父亲拿出了彼得写来的“求赏信”,冲突被推向了制高点,艾丽决定放弃彼得,与金·卫斯理结婚。原来彼得的出现只是要回自己损失的三十九块六。加之父亲的引导,终于艾丽在婚礼上“最后一分钟”逃离,与彼得共同拆掉了“耶利哥之墙”。故事圆满结局。

4.经典片段:搭顺风车,耶利哥之墙

《一夜风流》中艾丽露出**搭顺风车的片段,以及男女主角用毯子在两张床之间搭起一堵“耶利哥之墙”的场面,均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段,被后来很多影片模仿。在两人逃离大巴车的过程中,彼得因为艾丽走不动而决定搭顺风车,这位“落魄君子”滑稽幽默地向艾丽讲述了搭顺风车三种不同的手势,分别是有钱人、平民和可怜人。可是尽管他用尽各种姿势,竭尽所能,路边的车辆仍呼啸而过,无人理睬,受到了艾丽的嘲笑。艾丽跳下栏杆,走到路边,对着迎面而来的一辆车挽起裙角露出了自己的**,成功拦得。为此,受挫的彼得讽刺她说:“如果你脱光了衣服我想能拦到40辆车。”艾丽不仅没有生气,还回敬说:“如果我需要40辆车的时候会考虑的。”这个片段中累积剪辑的方法使得一对活宝把无奈和辛酸演绎得幽默风趣,也成了影史佳话。另一经典场面“耶利哥之墙”在片中是重要道具也是他们之间的爱情线索。从一开始为了隐私和安全搭起这堵墙,两个人在墙两边的对话内容和态度渐渐缓和,艾丽居然越过墙来倾诉她对彼得的爱意。在影片的结尾,随着号角声的吹响,“耶利哥之墙”倒塌,爱情圆满。这个场景中,一个密闭的空间被分割为两个独立的空间,只有摄影机可以同时看到墙的两边发生的事情,这也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观众的窥视心理,刺激了观赏欲望。电影里主人公彼得在旅馆脱去衬衫,没穿汗衫直接露出胸部的一幕让美国当年的男士汗衫销量下降了40%,可见这部电影的影响力之大。

平淡的现实生活不能缺少童话的滋养,当“灰姑娘”的故事换了性别、改了包装,它就成为一部轰动全球的《一夜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