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胜任特征的概念
胜任特征的概念最初出现在教育领域中,从美国选拔国外信息官的项目开始,后在管理界得到广泛的共识和使用。
1973年,麦克里兰博士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测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在文章中,他引用大量的研究发现,说明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并进一步说明人们主观上认为能够决定工作成绩的一些人格、智力、价值观等方面因素,在现实中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效果。因此,他强调离开被实践证明无法成立的理论假设和主观判断,回归现实,从第一手材料入手,直接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为提高组织效率和促进个人事业成功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他把这样发现的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胜任特征。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胜任特征运动的开端。胜任特征,又称“能力”“才干”等,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员工的知识、技能、 个性与内驱力等。胜任特征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出发点,是决定并区分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二、胜任特征的构成
(一)胜任特征的冰山模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里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如图4-1所示)。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的部分。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图4-1 麦克里兰的冰山模型
(二)胜任特征素质的洋葱模型
美国学者理查德·博亚特兹(Richard Boyatzis)对麦克里兰的素质理论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并说明了各构成要素可被观察和衡量的特点该模型(如图4-2所示)。
图4-2 胜任特征素质的洋葱模型
素质洋葱模型中的各核心要素由内至外分别是个性、动机,自我形象、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
动机:指推动个人为达到一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动机重复出现,在幻想和冲动中体现,指导个人行为。
个性: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与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一贯反应。个性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条件下的工作状态。
态度、 价值观与自我形象:指个人自我认知的结果。作为动机的反映,可以在短期内有监督条件下表现出的行为方式。
社会角色:是对团队或者组织接受和认为合适的社会准则的理解和感受,指一个人基于态度与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技能:展示与获取绩效目标功能性相连的一系列行为的能力,或称为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