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医院与学院

“这座医院叫利济医院怎么样?”

医院盖在南河桥的十字街上,这里地势最高,南街一边接学堂,一边接南张村。东街是东西走向的商业街。

医院位于南街的西侧,很大的一个院子,院子门口有一个铁皮门牌:“南张南街二号”。前面有一个很大的广场,栽了一些杨柳。长势还好。地面上似乎要要种花种草的。两个老头在里面侍弄。

医院分为住院部,门诊部,职工楼三个部分。都是三层白色建筑,住院部还没有正式投入使用,正在粉刷,不大。不过门诊楼很大。和云龙镇的小学楼差不多大小。

“这个需要写信知会葆善公,以我的资历,不够单独设分院。不过诸位先生年纪已大,学堂和医院处境艰难。”顾文宽脸上露出一丝忧郁之色。

利济医学堂位于浙江瑞安市,创建于光绪十一年,是陈虬、陈介石、陈葆善、何迪启等为推行改良维新主张所办的新式中医学堂。办学已经十八、九年。虽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中医医生,不过一直赔着钱,到现在已经是举步维艰了。只剩下陈葆善老先生一个人撑着。

张春是知道这段历史的,提议将医院取名为利济医院,未免没有想要借势吸引人才的想法。

“那就烦请顾先生了。”

丽质和柳慧一进医院就跑去找张秀玩去了。柳慧来医院检查了两次,但是他的视神经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所以卫生院也无能为力。不过在丽质的半强迫下,柳慧倒是在医院交了不少朋友。张秀虽然经常在调查组,但是她主要的工作还是负责卫生院的工作,外出不是特别任务,就多半都与医药植物有关。

“这个医院是原来医馆改建的,医馆有十一年的经验了,最早是蒙学堂的袁先生创建的。不过后来她主要担任了蒙学的工作。现在的负责人是张秀,她对医药植物的调查做了很多年的工作,长于组织管理。医院门诊分为四个大科。内科目前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外科靠西医近一点,主要是外伤,能够做一些手术,这方面得益于德国朱利安牧师,他陆陆续续教了我们学生两年的解剖和西医理论。小儿科沿用的中医理论,这方面中医有一定优势。妇产科,是为了保证妇女健康和生育安全设立的,能够做一些手术。”

顾文宽静静地听张春介绍,门诊部的人还是挺多的。医院的医生男女都有,每个科室门口都有牌子,楼下有三个大科室。不过也分了一些小科室。所有的人都穿着白大褂。有一些十三四岁的孩子匆匆走过,带着白色的护士帽,不过衣服上有些写着“学”字,有些写着“护”字。手里拿着的很多都是玻璃器具,有些连顾文宽都没见过。

药房还是以中药为主,西药也不少,还有一些分不出中西药,是注射还是口服的药品。药房傍边有注射室,是专门的护士负责注射。

二楼是妇产科和手术室。还有一些空房间还没有粉刷的样子。

三楼更加像一个学校,图书资料室、学术厅、制药室,实验室。其中实验室分成很多间,有一些奇怪的编号。里面都是一个医生带着几个孩子在里面。

张秀和丽质就是从一个实验室走出来迎接的。

顾文宽三十多岁,没有结婚,见到大方的张秀,脸上总算有了一些动静,他脸红了。

不过这个男人太沉闷了。

“这里我们准备萃取金银花液,现在是夏天,对小孩子清热毒,预防伤寒很好用。大人也能用,效果差一点。”

“你们用酒精提纯?”顾文宽闻到了浓浓的酒精味,要知道酒精很贵,她们这不是暴殄天物?

“是啊,酒精可以回收的,这套设备可是农学院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成的。加上蔗糖,小孩子爱喝。外面来的小孩子营养很差,所以加了糖,效果特别好。”顾文宽其实挺英俊的,张秀今天的话语多了不少。

“糖也精炼了?我看没有颜色。”

“是啊。怎么啦?”张秀一副很奇怪的样子。

丽质哧哧笑了:“秀姐,外面酒精和糖都很贵,你还精练了。酒精厂里的酒精可赚了不少银子。只有你们不知道爱惜。”

张春笑着解释道:“这里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所以和外面的成本不一样。”

顾文宽点头表示知道了。他的注意力被桌子上的记录本吸引住了。

“金银花、黄苓、连翘,你们也做成口服液?”

“是啊,这种口服液对伤寒效果很好。这个配伍有问题吗?连翘去上焦诸热,黄苓益卫固表,金银花清热解毒。加上糖,精炼后效果很好。煎剂也行,效果差点。”张秀一副理所让然的样子。

张春呵呵笑:“顾先生,别理她们,别人是书呆子,她们是药呆子。”

顾文宽叹了口气:“利济医院经营了几十年,亏损上千金,你们这样恐怕经营不下去。”

张秀不屑地说:“怎么会,你看我这里的药都很便宜,不值几个钱,但是效果很好啊,什么病你都用人参什么的,亏了你该。至于我这里的仪器设备,我们自己设计,自己造的。嘻嘻。”

丽质笑:“自己造不要钱啊,春哥哥替你们付的,半个学院围着你转呢。学院每年要吃多少银子。”

张春打断了丽质的吐槽,笑着说:“医院就这样了,以后顾先生就是院长,秀姐姐协助。这个十年间有了十多个有经验的医生,二十多个研究人员,十多个护士,学生少了点。学院今年没有增加多少学生,明年上来的也不多,分到医院的可能很少。就麻烦两位了。具体情况,住宿安排秀姐姐你看着办。”

顾文宽还没有从自己的思绪中走出来,看着桌子上单子说:“要是让先生们看到这些就好了。”

张春也不理他,和丽质柳慧下楼。

南街的人不算多,医院的人算是最多的了,大部分都是从外面乘船过来的。东街,现在已经熙熙攘攘,很多山民都是雁门口来的,见到张春都叫张先生好。还有很大一部分山民是从石女山北部和云岭来的。甚至有人用背篓背着猪过来。背着弓箭,挑着猎物的猎人更加多。

东街南边是各商家的商铺,北边靠河是一溜小摊点。

过了桥,还能看见沿着南河来往的人。进学院的路上有一个简易的大门,两个教导队的队员站岗。背上背的已经是半自动步枪了。栗木做的枪身和枪托很漂亮,枪管黝黑发亮。扳机弹夹也很精致。子弹口径应该个后世差不多,也是十发弹夹。光这个紫铜就花了不少钱。

徐振鹏显然打马虎眼了,他只说老兵都装配齐了。显然是把教导队的兵也算是老兵。

走进学堂,就看见路边的水稻地里几乎过一段就有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品种名称和特点。有些植株上还用小布条做了记号。有些学生在稻田里除草和观察。星星点点,三五成群。

农学堂学农业的孩子占了大半,毕竟他们都是农民的孩子。

从这里可以看到河边巨大的坟堆和两株两人也抱不过来的枫杨。

通向农学堂的路修得笔直。

护城河边都栽了柳树。教导队的训练场开放着。不过只有一个班的队员在训练。教导队的宿舍和教学楼合为一体,两层建筑。还有一个三层的岗楼。上面一个哨兵在放哨。

从南门进去,上了十多个台阶,眼前就是农学堂的建筑群。

徐振鹏再次“徇私”,这家伙借着修建污水处理厂和新学堂的机会,把农学堂了建设了一遍。也难怪银子花得那么快。

三层教学楼,三层实验楼,三层教职楼,直接把学院的地盘占了三分之一。学堂里有电,但是这么大的建筑,只有三百多人,他也不怕瘆的慌。

整个建筑群的污水排到了北门的两个大沼气池里面,沼气发电站和供暖设施都在那里。

张春突然想起来,徐振鹏这家伙是造船的,难怪这里的环境这么怪异和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