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辛宝久

从云龙镇沿着古渠十多里就到了前李村。

前李村是一个由很多房子围起来的半封闭的村落,有着明显的防御意味,除了出入的人,外人几乎看不到村子里的实际情况。所有房屋的外墙很厚,防火墙很高。上面还有射击孔。沿着小高地围起来一圈。只能看见里面的两颗古树,和依稀人声。

进了张家的地盘,道路很平整,两旁的开有排水沟。牛车在上面走一点都不颠簸。高处的棉花地整齐地一排排排列。棉花下面套种着黄豆。这是张家独创的种植模式。因为肥料给得足,据说张家的一亩棉花地产量要比得上其它几家四五亩。别人家还没法模仿,因为张家的下人算不得下人,和主家吃的一样,住的一样,穿的一样,每家的孩子都能再学校上学。所以干活都拼命干。李家和吴家也想改善下人们的待遇,但是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因为钱都投在厂子里了,还有家族中的子弟要外出谋官,又不能弱了身份和面子。好在几家在生意上还算红火。

张家的水稻地也是独一份,据说种子都是人选出来,舍得下本钱,产量高,这没得说。

不过张春十五岁了,据说自己没什么钱,连居住的老房子都拿出来建了学堂,自己住的房子都没留下,和一帮下人住在一起。这是不懂事,还是太精明,还真是不好说。

只是他手下的师爷太厉害了,两个监生,袁家的三少爷也到日本留过学,这样的人办的学堂,连辛宝久都想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

辛宝久到了张家的地头,早就有人报过去。一过河南村,正在为河南村的村民翻盖新房而牙酸的他,就看见袁芳带着一帮学生迎接了过来。

原来张春和顾明到“湖里”去了。

辛宝久心情很好,就在袁芳的带领下,在南张村市场参观。不过远远地就看见摆摊的山民离开了。这些山民不全是石女村的人,很多是走了几十里山路从深山里出来的,是事实上的土匪。官兵围剿的对象。他们见一个穿着官员服装的人过来,自然躲开了。弄得一些正在谈生意的商贩也进到街边小店去了。

这些小店有卖吃食的,卖五金杂货的,卖油盐酱醋的,卖成衣鞋袜的,卖木匠货的,卖竹器的不一而足。有的是张家几个村子自己生产的,有些是外面贩运进来的,颇为丰富。

辛宝久到酒厂得了一壶好酒,又去皮革厂得了一个兔子毛的护膝。让跟在后面的衙役拿着。兴冲冲地到了码头。

码头的吴家的船老板正在指挥伙计往船上装成衣,都是为小孩子和学生设计,没有成人的。吴家的管事挑出了一套学生装,说是送给辛宝久公子的。

辛宝久家的孩子多,不过公子只有一个,宝贝的不得了,见那套衣服确实应该很合身,就收下了,说到了镇上拿钱给吴家送过去。吴家的管事也不推脱,笑笑就上船招呼了一声,开船走了。

码头实际上是一个五孔的栈桥,连接着深水区用青石砌成的驳岸。这个驳岸能够停靠两个大船。没有云龙镇那么规整,但是对于一个小家族来说,是很大的一个工程。

南河的水很清澈,云龙河的水在雨季就有些浑浊了,含的泥沙很多。刚下过雨,河水涨了,但是不多。所以云龙河浑浊的河水倒灌进来,据说有两里路长,吴家的船夫都在议论这个事情。

远远地看见几个人影从对岸的芦苇**里出来,上了一个小船,咿咿呀呀摇过来。船上一腿泥巴的三个人,连丽质这个小姑娘也进芦苇**去了。

三个人在石阶上洗完了腿上的泥才走上来。辛宝久心里还对丽质叹气,这姑娘漂亮是漂亮,皮肤太黑,野性了一点。丽质那里管他,接过张村递过去的毛巾擦开了脚丫,穿上了鞋子,放下裤管。小脸上一脸的理所当然。

因为这些毛巾和鞋子,包括张春自己的都背在张春的背上。张春哪像一个主子,分明就是丽质的一个仆人,只差让丽质骑到头上拉屎了,也不怕把女人给宠坏了。

辛宝久心里直嘀咕,不过脸上可没露出来,因为张家几个爷们都不是爷们的传说在云龙镇家喻户晓,陪着自己的袁芳,就是闻名的母老虎,辛宝久可不想惹这个晦气。

等三个人收拾好,才知道这三个人从石女山一直把南河的南岸看了一个遍。

他们决定修一个石塘,把沙洲与南河隔开,把南张村的街道搬到南岸去。辛宝久大吃一惊,这得花多少银子。

张春笑着说:“辛大人,要是石塘修起来,很大一片芦苇**能够变成农田,不过要等几年泥沙淤积够了才行。还请大人帮我立个契约,我在这边荒地上开出多少田亩,都是我张家的。”

辛宝久咂舌到:“张老弟,这是大手笔啊,这石塘修起来得多少石头啊。”

张春笑道:“辛大人,所以我准备在石女山的南山开一个打石场,您知道,我有一只小护卫队,在石女村收了一些山民,山民好歹要看我几分面子。”

辛宝久眼睛一转就闪过了一个念头,连忙说:“张老弟,这样,我知道你对下人好,所以很多人愿意帮你做事。这几年北方的饥民没下来,南方可好多地方招灾了,卖儿卖女的多了,投亲靠友的也多。我知道你都在汉口卖一些灾民过来,但是也要照顾一下老哥,镇上不大,几百灾民,赈灾都花了不少粮食,云龙镇是棉产区,这老哥哥我受不了啊。”

张春皱着眉头道:“我可不想弄得满城风雨,汉口地方大,小折腾一下,不会有什么动静。我要是把镇上的灾民都接管了,指不定还有谁说我呢。”

辛宝久笑道:“说就说呗,还有老哥哥我啊,这赈济灾民,修建石塘都是大事,我会向朝廷申请嘉奖。有好处我不会忘了张老弟你的。”

其实辛宝久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他要政绩,要升官。

张春看了一眼身边的顾明,顾明笑道:“辛大人一心为民,公子应该支持。”

辛宝久见张春身边的师爷都说话了,知道这事成了。果然,张春点头道:“赈济灾民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不过修建石塘,获利的是我,我也不麻烦朝廷了。”

辛宝久眼睛一亮,这修建石塘按道理朝廷是要拨一些银子的,张春这不是说不要这比银子。

“那怎么行,该拨银子还是要拨银子的,朝廷还指望着税赋呢,京城失陷,赔了不少银子,整顿新军也要派银子。”辛宝久打着哈哈。

张春笑道:“那就多谢辛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