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出主意

一场冷雨悄然而至,山风呼啸着,时已到冬季。

进了初冬,林子里的落叶便一天比一天多,树枝上只零稀挂着些许或红或黄的老叶子,只有那松柏之类的常青树俨然苍绿挺拔着。

乌桕林早已经是红叶遍野,一树树,如火树银花一般,十分的惹眼,不只是树枝上,地面也铺了一层红色的落叶,整个山头异常的醒目。

换上薄些的棉衣,张沁儿带着福儿在鸡舍捡鸡蛋,如今家中有四十多只鸡了,每天光捡鸡蛋都可以捡十来个,攒的多了,还可以偶尔送去老宅那边孝顺一二,不过更多的是有人过来买鸡仔。

所以捡回去的鸡蛋,都要被杨氏分开,能够孵化小鸡的放在一起,不能孵化的则拿来日常食用。

鸡舍旁边就是猪舍,如今这头黑毛土猪已经养了一段时日,估摸有个八九十斤了,等到了过年的时候,正好可以杀了过年吃肉

“沁儿,我爹叫你过去一趟呢。”张俊峰急匆匆的过来,喊了一句。

也莫怪张俊峰急,自从张志廉铁了心想做软纸生意之后,把家里的本钱都拿出不少,又是置办工具,又是收集原材料,又是找人干活,可是这天却一天比一天阴了下去,没有太阳,怎么晒干纸?

杨氏正在剁猪食,闻言忙说:“沁儿你快去看看,没准有什么急事呢。”

张沁儿应了声,和张俊峰一同朝张家老宅那边走去,路上的时候就问过大概的事情了,于是张沁儿心中有底了。

到了老宅,不等张志廉开口,张沁儿已经提出办法了:“冬天没有太阳晒干,那么就用炭火烘干。”

其实前世那些造纸厂几乎都是直接用烘干的,毕竟工厂大批量生产,靠阳光晒的话,一来需要天气好,二来需要晾晒地方足够大才行。

“烘干?怎么烘干?这样软纸表面不会皱皱的吗?”张志廉蹙眉,他其实也拿到灶边试过了,却发现即使干了,那也有些皱。

张沁儿就说:“烘干需要恒温,你拿到灶边去的话,容易造成靠近灶火的过热,没有靠近的过冷,这样就不好了。”

老宅都是砌的炕,于是张沁儿就提议空出一张炕出来,把炕烧热,并且控制好温度,然后把做好的湿纸放在炕上烘干。

张志廉想了想,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就让谢氏赶紧去收拾出张俊杰房间,让张俊杰搬到张俊峰的房间里住些日子。又叫张俊杰去拿柴火过来烧炕,一番忙活着。

张沁儿到后院去看造纸进度,后院靠山的地方已经砍了两棵树,挖平了一大块地方,这样方便放工具,张志廉请了不少身强力壮的汉子,其中就有周光勇,如今地里没有多少活,而周光勇又要照顾家中的陈氏,没有办法去县城找事情做,恰好张志廉要找人干活,就过来了。

和周光勇打过招呼,张沁儿就去看那已经做好的纸浆,纸浆的容器是石缸,这是有种说法的,放在石缸中的纸浆不容易沉淀也不容易腐败,所以用的工具大多是石头的。

拿竹帘往纸浆中一趟,就捞出一张细白的湿纸来,张沁儿用手去捏了捏质感,觉得还行,这次张志廉也没有偷工减料,把纸浆捣鼓很细腻。

张志廉一直跟在张沁儿身边,只要她神色不对,就赶紧上前问着,这态度简直好的不得了。

“盒子都做好了吗?”张沁儿看他紧张的样子,忍不住随口问着。

“做好一些了,现在田家还在赶工,二虎那小子也做了一些藤的。”

“盒套呢?”

“莲儿和贞娘做了一些,另外也叫村里手巧的人家做一些,按照一个盒套十文钱来

。”张志廉一一说着,也在心里想着是否有遗漏的。

盒套所花费的布料和功夫都不多,但是因为抽纸盒是打算面对大户人家的,所以讲究一个精致好看,盒套上必须都要绣上适宜的花卉,或者喜庆的字样,这样自然花费的功夫多了,价钱也要提高。

不多时炕已经烧的差不多了,张志廉就让大家把湿纸捞出来,稍微晾干之后就拿去炕上铺着,炕上放满了,就放在桌子上、地上,反正整个房间的温度都渐渐高了起来,放在地上都比外头干的快。

等纸干了之后,张沁儿亲自检查过成品纸张的柔软度和质量,就让张志廉去田家拿些做好的盒子过来,她索性这会儿把全部需要注意的东西都一一教了,省的张志廉三天两头过来打搅她。

盒子都是统一的大小,呈长方形,中间露出一个椭圆形的口子,方便取纸用的,张沁儿先是动手把张莲儿她们做好的盒套套在盒子上,于是本来很一般的盒子立刻变得好看起来。

接下来又教他们把纸张裁剪成大小适合的长方形,对折,一张纸夹着一张纸的一半,这样一直叠加上去,叠到盒子那么高的时候,就放入盒中,这样一个完整的商品就做好了。

这包装的活是巧活,大男人不适合,就让谢氏带着莲儿贞娘去做,但是若是要做出大量的,还得找几个相熟的媳妇过来帮忙。

好在冬天地里活少,只要喊一句,保准来一堆。

这些事情不是张沁儿关心的,全部由张志廉自己处理。

左右想了想,没觉得哪里还没有交代,待要走时,忽然想起一件事了。

“大伯,你会书画吗?”

就在刚才,张沁儿的脑海中突然跳出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绣花布套虽然好,但是男人们用的时候是否会显得花俏了一些?

虽说软纸消费的主力军是女人,但是男人的市场部分也不可小觑,尤其是还打算把抽纸盒摆放在赏墨轩这种地方销售的话。

“这个……不太会。”张志廉有些挂不住脸面,于是咳嗽几声,反问:“你问这个做什么?”

“我想到一个法子,那就是在宣纸上画上适宜的画或者提几句诗词歌赋等等,然后粘在盒子的外面,这样就不需要布套,并且显得很雅趣。”

张志廉思索着,脑海中按照张沁儿的描述浮现一个成品,顿时觉得耳目一新,大叫一声好:“你这个想法好,我们这些读书人用这种绣花布套,也太娘了些!不过宣纸作画包裹盒子,这样不是容易弄脏了么?”

书画需要裱起来,才能够流传百世,这盒子自然不能裱,那么要是沾染上茶水点心油脂等,也就废了。

“这个不要紧,夺人耳目就行,不过应该可以用清漆在外面涂一层薄薄的漆面,这样就不惧污渍了。”

张志廉蹙眉,考虑这个法子的可操作性,然后才说:“我试试看吧,可是我不会作画,那就写几个字吧

。”

对于自己的字,张志廉还是小有自信的,张沁儿并不太懂的鉴赏字画,只说:“大伯自己写也好,花钱请人作画也好,先弄一些出来试试,看效果怎么样再另说。”

张志廉应了,自去忙碌,张沁儿眼看着这里没自己什么事情了,悠哉的回家去了。

到了自家菜园子,就看见冯氏正在种萝卜,这萝卜种的算晚了,不过这地是先前挖了辣椒树之后才空出来的。

“沁儿,大伯他做出纸来了?”张乐儿带着甜儿在门外玩耍着,看见张沁儿就招手让她过来说话。

“自然做出来,再过一两天估计可以拿去县城里卖了。”张沁儿淡笑,摸了摸甜儿的脸蛋,孩子的皮肤很细嫩,总让人忍不住想捏一下,甜儿笑着躲在张乐儿的背后去。

“你也是的,这样好赚钱的东西也给了大伯他们!”张乐儿愤愤的说着,心里有些不满。

“其实也没有什么,毕竟出钱出力的还是大伯他们,我只是提供一个点子而已,何况一瓶纸药我要收五百文的。”

张沁儿当初给纸药定价的时候,是随口说出五百文三字的,后来想了想,她估计是记恨连氏要她们两家每个月出五百文的奉养银子呢。

虽说如今五百文对她们家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刚刚分家的时候,日子可过的不算太好呢,所以才会下意识的说出五百文来。

张乐儿待要再劝说些什么,却见张沁儿一副淡定的模样,也就不说话了,想了想,只说:“你打算什么时候找人挖池塘?”

今年的池塘收益效果很不错,如今农闲了起来,是可以考虑挖池塘的事情了。

“过几日吧,县城里的青砖已经烧足了,村里的人有些去县城找短活做,有的被大伯找去造纸了,等几日看看谁有空,再叫过来挖池塘。”张沁儿计划着,又说:“明天我要去县城一趟,一来卖蘑菇,二来去看看新宅子如何了,你要一起去吗?”

张乐儿对去县城永远是积极的,随即就说:“好啊,反正也该去卖绣活了,另外家里还得买些棉花回来。”

说着又高声对地里的冯氏说:“娘,明天我和沁儿去县城里买棉花。”

冯氏答应了,并且让张乐儿明儿再买些男子的布料回来,她要给张志礼做几身得体的衣裳。

男人在外面做事,衣裳就不能穿的太寒酸,冯氏很少给自己做衣裳,却很舍得给丈夫孩子做衣裳,好在卖了乌桕蚕茧之后,家中也有一些钱银了。

很快就到了第二日,依旧是阴天,冷风阵阵的,除了张沁儿和张乐儿,杨氏也是要去的,她得亲自去看看宅子,看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

车厢里除了一大箩筐的蘑菇,还有两大布袋的茶树籽,将车厢堆的满满当当的。

到了县城,首先得去赵倩儿家的榨油坊,先把茶树籽称重放在店里,恰逢赵倩儿这会儿正在榨油坊算账,看见张沁儿等人,自然一番热情招待,让店里的伙计上前帮着把茶树籽搬下来。

“沁儿,难得看见你来县城里,如今天气冷了,你们是不是来买棉花和布料的?”所谓商人都是三句不离本行的,赵倩儿的话不禁惹的张沁儿发笑。

“你倒不像个乡下出来的,天生就该是做生意的!”张沁儿打趣着,不过想着张乐儿是要买棉花,就说:“是要买一些棉花,难道你想便宜卖了?”

“便宜卖了,就便宜卖了!”赵倩儿笑着说,带着她们去了‘鸿运布店’,‘鸿运布店’在县城也算是老字号了,不过走的中下层路线,店铺里大多是本地生产的棉布和粗布等,工艺不如江南那边的好,但是价钱倒适合大部分中下层的百姓,一些会过日子的都到这边来卖布料。

棉花放在店铺最里面的角落,赵倩儿带着她们走进店里,让伙计把今年下来的新棉花拿出来,一共有两种,一种是最好的棉桃生产出来的,一种是稍差一些的。

一株棉花树生产出来的棉花,品极分两种,位于中间部位的棉桃棉絮最好,纤维也长,而位于下面和上面的则稍差一些,尤其是下面的,离地面近,但凡下雨之后,难免一些泥土溅到上面,污染了些去,再者纤维也比中间的短一些,这样做出来的棉衣被子没有那么暖和。

赵倩儿把两种的价钱都说了出来,的确比别家稍微低上那么一些,杨氏伸手各自拿了一些棉花,放在手中对比。

“这都是今年新下来的,做棉衣棉被,肯定暖和,不是我说,你们日子过的不错,还是买这种好的,更舒服些。”赵倩儿指着一堆一看就好许多的棉花推荐着。

这也是,稍差一些的棉花,都是穷人家的选择,但凡日子过的好的,谁不喜欢品质更好的棉花?

杨氏深以为然,自己家中也需要买些新棉花,于是就让赵倩儿称了十斤,张乐儿家倒不需要这么多,主要是小宝和甜儿身子都还没有长大,做棉衣只需要一些棉花就行,于是称了八斤。

赵倩儿面上含笑,吩咐伙计过来帮忙称秤。

“倩儿妹子,也给我秤五斤,不过要这种便宜些的。”身后响起一个略微熟悉的声音,张沁儿回头一看,却是崔老二,他身后跟着田妹子,一副弱怯怯的看着大家伙。

“崔二哥,你们家人口那么多,只买五斤够用?都是同村的,我也算你便宜些好了。”赵倩儿又让伙计把便宜些的棉花也称出五斤来。

崔老二摸了摸后脑勺,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这要是在往年,连五斤棉花都是没的买的!还是今年想着等明年的时候就有了长工的活,这样家里也不缺钱用,这才拿出钱银,打算给爹娘和弟妹们做一身新棉衣。

至于自己么,反正男子汉大丈夫的,不怕冷

“就五斤吧,还要买些棉布呢。”崔老二不好意思的说着,又和张沁儿她们打过招呼。

张沁儿是去过崔家的,知道他们生活不易,又想起车里还有一箩筐的蘑菇没有卖,就说:“难得遇到,送你些蘑菇拿回去吃吧。”

田妹子手中是拿着一个篮子的,此时还空着,张沁儿就拿着她的篮子,到车里装了一篮子的蘑菇出来。

赵倩儿不干了,故意说着:“我看沁儿就没把我当姐妹看!怎么就不见你送我蘑菇吃?”

张沁儿笑着说:“你都是老板娘了,犯得着我送么?那你拿东西来装呀。”

“老板娘也要能省一些,就省一些!”赵倩儿喜滋滋的说着,从店铺里拿了一个篮子,自己上前去装蘑菇,随即又问着:“都这会儿了,你怎么还找到这么多蘑菇?”

“我种的呗!”张沁儿随口说着,就算她承认自己种蘑菇,也得别人相信不是么。

果然,赵倩儿就不太相信。

崔老二显得很不好意思,一个劲的道谢,蘑菇对乡下人来说,倒不算特别的美味,但是这个时候菜蔬少,能多一样吃的,都是不错了。

和赵倩儿他们别过,张沁儿就随便找了一家酒楼把蘑菇一股脑的卖了,然后就去锦绣绸缎庄,让张乐儿卖绣活,杨氏也进了店铺,方才在赵倩儿的店里买了一些本地棉布,但是在乡下穿还好,在县城里穿,就显得普通了些,所以她打算在锦绣绸缎庄再给张志仁买些适合的棉布,而张乐儿受了冯氏的嘱咐,也要选一些适合张志礼的布料。

一切琐事都做好了,这才赶车去了繁花街的宅子。

宅子已经快完工了,现在是一些木匠在做门窗和家具。

木料大部分是在山里砍了晾干运过来的,但是也有部分是在木料店铺买的,比如堂屋里摆放的一套桌椅都是用酸枝木打造而成的。

进了宅子,就看到院子里还堆着一些晾干的松木、樟木和杉木,还有一些青砖,这些青砖是最后铺在院子里的,除了种植花圃的地方,都要铺上青砖,方便行走。

和木匠打过招呼,三个人就绕着宅子看了起来,杨氏越看越高兴,在县城里有宅子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呢。

她积极的走动着,时不时问一下木匠的进度,以及是否缺少什么物件等等,这批木匠都是临川县中手艺和口碑比较好的,平时都是黄大安负责接洽,一应工具材料都是准备好的,自然说一切都好。

因为宅子已经进入尾声,黄大安不需要把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宅子上,而是重操旧业到处打探消息,做中人去了,所以这次过来看宅子,并没有看见黄大安在。

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