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7-22
一起住的老兄的那辆旧车卖掉了,说是4000,他说如果我要的话可以3900。从当初的5700,降到现在的4000,已经是大出血了,就不再趁火打劫了吧,刚过来钱都不宽裕,让人家能多卖一百是一百。
去登记的蘑菇厂,鸡场都没有消息。过来之前以为这边会很缺人手,所以力气活会很好找,而自己刚好又想干点出力气不动脑筋的活——长久干下去不可能,干一段时间,估计会很高兴的。现在看起来不是那么回事,这边人少自然有人少的解决办法,不可能都等着移民来补充空缺,那样企业的经营风险就太大了。
每天都在努力的听ABC,CNN上面的新闻,一方面了解新闻,主要是练听力。然而注意力却总是不能集中,本来就听不大懂,再加上走神,能听懂的微乎其微。但仍然坚持,仅仅为了完成计划。
客厅里面的壁炉坏了,听说我是学机械的,一起住的老兄就喊我过去修,虽说从来没接触过这个东西,但对修东西有一种天生的灵感。两个人拿着一堆工具把点火的开关一件一件的拆开,找出了问题的所在,再把东西装好,可以打着火了,一阵的高兴。然而就打着了一次,又不行了。重新拆开,再装上,还是只能用一次。那老兄有点灰心,刚好他老婆也喊他吃饭了,就此打住。而我却有点惋惜,如果修好了,也许房东会因为这件事会欣赏我的机械水平,从而介绍一个工作呢,但人家说不用修了,也不能硬要去干。
7-23
发现很多招传送带设计的,于是在linkedIn上面加了一个相关的群,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或者在这边有没有这方面机会,听说很多人在linked
In上面发布招人的广告。如果有人提出问题,也积极回答,虽然以前没设计过这个东西,但见还是见过的,基本的结构,工作原理也都知道。而且如果有人问材料力学,结构上面的东西,也能对付着充当个专家。
因为要练习Solidworks,又要学传送带,索性就用Solidworks设计一个传送带好了。有很多东西,没有深入的去想的时候发现不了问题,也不会有特别深刻的印象。所以经验不一定全都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很多就是自己想过的。
做的过程中每一个零件,都考虑使用澳洲的标准,这也是一个熟悉本地标准的过程。然后焊接结构的设计,动力的设计,支柱稳定性的设计都尽可能做到实用。做完之后又想如果能做一个动画,也许更能体现Solidworks的水平,于是加了皮带,轮子,电机。然而总是不能让图中的货物跟着传送带走,走到头之后自动掉下来。上网查了半天,有的人说这样,有的人说那样,试了一下,却都是不行。最后看到一个偷工减料的做法,照着做了一遍,果然可以。虽然有点自欺欺人,但发简历的时候可以只把这个动画附上去——从输出的动画文件看不出破绽来,然后自己再慢慢研究怎么做出真的传送带动画。
7-24
加入了linkedin上面的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的群,这是当时给做职业评估的单位,据说也能得到很多专业的信息。看到的第一个讨论是有人发帖批评这个协会,因为移民到这儿找工作太难了,说当初给职业评估的时候说通过了,但过来之后没人管了。到这边找工作的时候公司都说要本地的工作经验,这个要求完全把所有的移民都拒之于门外了——过来之前谁有本地工作经验啊?很多人都在很有名气的跨国公司工作过,职位还不低,做过的产品可能全世界的每个人都非常熟悉,但到了这儿,一下子就什么也不是了。
但这个事情怪罪到工程师协会头上感觉有点冤枉他了,最起码我还是很感激他当初给的评估。因为工程师协会确实管不了那么多,他们只是一个独立的政府机构,而公司都是私人的,他们有什么权利要求公司给移民工作呢?
其实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景气,公司里面不需要那么多人,雇主有很大的挑选余地,当然他们首先考虑本地人,除了人情关系之外,沟通也容易很多。这不存在什么公平不公平的问题,公司招人的目的是为了给公司创造效益,钱是他自己的,他愿意给谁就给谁,哪怕给一个狗,一头牛付工资,别人也管不着他。
7-25
收到那个中介的邮件,这家公司最终没有给面试机会,也在预料之中,因为工作经验和职位要求相差太远。所以也没有特别的难受,尽管这确实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职位。同样还是回了邮件,对推荐表示感谢。而且总结下来,收获还是有一些的,第一,选中与否,确实在运气;第二,实践了一次准备资料的过程,下一次也许会更熟练一点;第三,和中介通了电话,而且没有影响他的推荐,这很是增加信心——无疑这是目前最需要的东西。
这个拒绝了,却又收到一个骗子邮件,直接就发过来一个employment
agreement,还说找了好久,发现我特别合适。我发出去的简历上写的都是工程师的经历,这是一个管财务的职位,怎么会找了好久,找到了我。这个骗子也太懒惰了一点,最起码编一点和我相关的东西,以示对我的尊重——就这样来骗人,太不尊重人了。
由于一眼就看穿了是个骗子,也没有理他。没有想到的是,早上收到了他们的电话,还是特别早从新西兰打过来的,英语也不怎么听得懂,鸡同鸭讲一样给他说不感兴趣,也就算了。也没怎么恨他,能有机会打电话说两句英语,也是收获。
7-26
Skillforall召集了的一个座谈会,参加都是现在找不到工作的移民。让大家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情况:从哪儿来,过来多久了,什么专业,找工作,面试的情况,有什么想法,建议等等。
原来以为从中国来的技术移民会特别多,结果发现今天去的就我一个。伊朗人很多,还有一些从非洲,越南来的。大家都对找工作的情况比较失望,很多人都比我来的时间还长,心理上稍微平衡了一点,着急有所缓解,却增加了忧虑。
有几个人在鸡场干着,召集开会的人说引进技术移民的本意不是让大家去鸡场,但她也没有什么办法。其实对于如何解决移民找工作难的问题,大家都没有什么办法。我又问有没有调查过雇主不愿意要移民的主要顾虑是什么,她们说调查的结果是对语言能力的担忧。这证实了我的猜想,雅思是一种国际化的考试,不可能有太多的澳洲元素,所以不论雅思考多少分,刚开始和本地人沟通都会有障碍。
其中一个学法律的人说移民局有文件说招聘的时候不能歧视移民,发简历的时候把这个文件一起附上去。这估计不是个好主意,如果公司不要你,你根本就找不着他去问个为什么,即便问了,他们确实是歧视移民,也会找个别的借口。但这个主意居然还得到人们的赞同,难道这边的人真的就这么实诚——歧视一个人,就会真的告诉他?
由于座谈会是在中午,他们还给准备了一些三明治。我上去就吃了两个,其实不太饱,但不好意思再吃了。座谈会开完,盘子里还有一些没吃完,工作人员就问还有没有要吃的,一个高大威猛的壮汉又上去拿了一个吃了,我寻思了半天也上去再拿一个吃了——现在者身份用不着顾忌脸面了。
在skillforall的接待大厅的墙上看到一些季节性招工的广告,比如修剪葡萄树,刨洋葱什么的。问了一下工作人员,她给说了个网站,所有通过政府广告的招工信息在那上面都可以找到。做这种季节性的工作不是长久之计,但如果手里有点活干着心里就不会那么着急,还可以练英语,同时也是一个熟悉这边的过程。
晚上回去看了一下,这些干活的地方都比较远,而且不固定,看来得赶紧买个车。
7-27
从网站上面看车,二手车的价格都很低,又为来这里是正确的找到了一点证据。而车比房子现实性更强一些,现在很容易可以买一辆,只是选哪一个的问题。
看到了一辆HoldenOmega,运动版,刚买了一年,里程不到四万,要价13800。如果买这个的话,加上保险,养路费什么的,要把带过来的钱都花完了,而且刚买了一年就卖,会不会有什么问题?风险比较大,但不论怎么着,先发邮件问问。又看了一辆Volvo,12年,12万公里,要价4000,这个担心电子系统太落后了。虽然现在没有心思去赶时髦,但最起码得能用,也担心会有什么问题或者里程被调过——在这边每年跑一万公里,好像太少了点。不知道这些担心,是中国式的担心,还是必要的,但已经有了这些心理阴影,不去考虑是做不到的。估计也是因为没什么正事做,才会想这么多。
7-28
又是周末了。其实现在没有工作,每天都和周末没有区别,但周末本来可以不做事情,总算可以给自己找点借口减少压力。依然是跑步,尽管还没有找到工作,工作的时候的习惯不能丢,一周要长跑一次,还想打一次篮球,但还没找到地方。找工作的网站周末也没有什么信息,就在facebook上多看一会儿,平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盯着显示器太久了觉得累。也看一下**,转发两个笑话,自己看到的时候乐了一下,希望别人也能同乐。
常翻译中文的笑话到facebook上,一则可以练练英语,再则也希望能通过此扩大社交网络。这是这段时间培训得到的核心思想,在这边找工作,就要靠社会关心。这对于性格内向的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来说实在是太难了,看来移民出来过简单生活的算盘落空了。
现在努力确保每天往facebook发一个英文的笑话,希望借此形成特色,引起人的注意,从而认识一些人。这样做希望很渺茫,但做了有可能会落空,不做一定不会成。所以还是日复一日的发,这也为每天浏览那个笑话网站找到了借口,每天都会从头往下看,直到找到一个合适翻译成英语的笑话为止。
7-29
在linkedin上面联系上了以前在北京的同事,由于这两年公司接连的变化,这帮兄弟们差不多都换地方了。当年这个号称行业内中国最强的结构团队,就这么慢慢的散了。说起来多少有点伤感,也可能是人在难处的时候特别的脆弱,多愁善感。好在是差不多都高升了,到别的公司做了经理,或者teamleader,以前一起做过项目的兄弟现在已进入一个公司的决策层,升任工程部经理了。
想起这帮弟兄,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这是目前为止工作过最长的一家公司,大学毕业之后的几年里,频繁的换工作,换地方,最终在这家公司干住了,一干就是六年。当时觉得这是一家可以干到退休的公司,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还是离开了。
还在这个网站上碰上了一个英国的同事,离开公司之前和他同做一个项目。问他那个项目怎么样了,他说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等项目结束的时候他就离开公司了,因为公司裁员。其实和这个人没什么交情,甚至还在邮件中吵过几回架,但现在说起来好像也曾经是同壕战友一样。他说有两个朋友也在澳大利亚,但都在别的城市,帮不上忙。本来也没指望他能帮上什么忙,但能这样说,还是挺感激的。
7-30
那个Volvo的车主给回信了,说可以约个时间过去看看,却又越发觉得担心。如果买个车总出问题,损失钱是一方面,对于本来现在就不好的心情会更是雪上加霜,最主要的是如果出了问题,不论修还是找人,都说不清楚,这也许会耽误更多的事。所以更倾向于那个13800的HoldenOmega,想明白了,既然打算在这儿长住,买车子就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但那个车主还是一直没有回音。
继续在网上找,看到一个dealer卖的二手车,Holden
Epica,将近50000公里,要价13000。想查一下新车多少钱,却查不到这种车型,是不是做的太差,停产了?但车子外形看着还算漂亮,性能描述也还可以,虽说空间和别的车相比不大,但为白人设计的车,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足够了。也发个信息问了一下,至于那个Volvo的,先稍微拖一下。
7-31
一起住的老兄晚上回来给说有干活的机会,就是现在他在干活的那个厂洗设备。他说两个人干,估计每天干两到三个小时,能挣七八十块。好机会,于是赶紧加快紧买车的进程,以前只是随便看看,现在必须要用了,不能因为车耽误了干活的机会。赶紧上网上再找,又发了一通询问,给那个Volvo的车主也发信息,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过去看看那个车。
那老兄说没车也可以对付着,因为时间固定,可以坐公交车去。但记得刚来的时候他那辆旧车还没卖,说面条厂很可能会很快有活,我问他如果有了可不可以先坐公交车对付着,他说那个地方不通公交车。从最坏的情况考虑,还是先尽量买车,不要靠公交车保险一点。
去超市买牛奶,看错了价格,三块五的,以为是两块,在收银的地方看到了,但没有说,觉得如果因为价格贵不买的话太丢脸了。出来却在心里暗暗骂了那个超市一通,东西乱放,害的自己多花钱。然而更多的是自责,不论大小,都是一个错误。
这不仅仅是因为闲得没事干,就像那天去培训的时候到city了却发现没有带本子和笔,就赶快跑到一个超市买了,一共花了四块钱,却足足自责了一上午——因为这是一个错误。主要是太脆弱了,遇到一点的事都感觉没有办法处理,所以希望自己一点错都不要犯,然而这怎么可以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