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9-2
上次有个人说的教堂,就过去转转,信教估计现在还不至于,但那么多人信,总是应该有一定的道理,去了解了解也好,说不定还能认识点人。
本来以为周末city里面很容易停车,结果centremarket附近还是停的满满的,开着车转悠了好一阵才找到地方,到教堂的时候就有点晚了。找了个位子赶紧坐下来,他们正在唱歌,我不会唱,也跟着嘴一张一合的滥竽充数。唱了一会儿又让站起来唱另一段,也赶紧跟着站起来,但仍然是不会唱。这样一会儿坐着,一会儿站着唱了好久,开始有人上去讲话。本来希望他们讲一些宗教的基本知识,但好像没有,只是在歌颂神,有时候大家还跟着附和两句。不过想想也是,来这儿的人估计对这个宗教的知识都非常清楚,再讲不会有人感兴趣了。然后是邀请的一个从别的地方来的人,讲他怎么在事业的顶峰放弃了金钱,荣耀皈依宗教,进而到处向人传播。大意就是钱不那么重要,不代表幸福,感觉有点像佛教的不贪恋身外之物的教义。想找个人问问,但马上想到这是基督教的教堂,而宗教之间的冲突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宗教战争,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赶紧打消了这个念头。
讲完了之后仍然是唱歌,唱了一会儿仪式结束了,牧师介绍了一下一个从墨尔本过来的一个做杂志编辑的人。他那个杂志我经常在唐人街看到,就上去攀谈了一下,还留了他一张名片,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往他的杂志上投投稿。
然后跟着大家到二楼去吃饭,有熟人的凑成一桌,边吃边聊。我一个人,也找不到个合适的地方,就端了个盘子站在墙根吃。走过来了一个人和我聊天,互相聊一下过来多长时间了,是做什么的云云。她过来很多年了,在这边生活很稳定,在一个什么公司做事情——没听说过那个公司,也没能记住。能认识一个人感觉这趟来的就比较值了,正想问一下她的联系方式什么的,她有事走开了一下。我以为她过一会儿就会再回来,还站在原地等着,担心她回来找不到我,连往垃圾桶里面扔饭盒都不敢。然而等了好久也不见她过来,确信她已经离开了才去把饭盒扔了。
在垃圾桶旁边看到一对年轻的父母在哄他们的孩子,孩子一直在哭,还呕吐。做人父母的看到有小孩子在哭就感觉特别心酸,赶紧上去帮他们看怎么回事,我估计是那块人太多,又热,孩子就吐了。我给他们说了一下,但好像他们没怎么听明白,仍然手足无措的样子,估计汉语不好。刚才看到一个医生好像也来了,但一时又找不见,就赶快过去找到牧师,说了一下情况,让他帮忙去找一下那个医生。一会儿那个医生过来了,在孩子的身上摸了摸说没什么问题,那对夫妇方显的不那么着急了。我自己心里也暗自高兴一番,虽然自己没做什么实质性的事情,但总算间接的帮他们解决了点问题。
9-3
在华人福利会遇到的一个香港来的老先生特别的热情,听说我没有工作,积极地出谋划策。晚上他打电话过来说另外一个老先生的儿子和我一个专业,而且在这边多年,说不定可以帮得上忙,让我一定打电话问问。我有点犹豫,毕竟才刚刚认识,就找人家帮这么大的忙,有点张不开嘴。但他一定要我打电话问问,还叫我说是他让找的。听这话的口气好像特别有把握似得,那就问问吧,最起码是给人家个面子。我甚至在想是不是那边有消息,但这种事只能由我先求人家帮忙才好,所以找他传个话。
于是抱着十二分的恭敬拔打了那个电话号码,接通了之后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结果那边只是冷淡地说:“我说,没有。”然后就挂掉了,估计连我说的谢谢都没听见。甚感失望,但也没什么办法,到处都在碰钉子,有这个不多,没这个不少。
这边找到了装太阳能板的活,有点犹豫还要不要去做修花园的义工,如果不去的话是过去说一下,还是直接发个邮件。但这两天没有干活的电话,决定还是先去做义工的那里看看,上次见的那个Jill没在,另外一个人给介绍了一下他们的组织,我才多少搞明白了一点。这是一个给自杀者提供援助的慈善机构,上次我见那个人是组织的创办者,而那些衣服是别人捐给她们,她们再卖掉以维持组织的日常运营,水电费,房租等。其实她们可以从政府那里拿来基金,但创办者Jill不愿意,因为不愿意受政府的管制。而我要修的那个花园是他们准备把后院修整一下,作为一个和心灵受到创伤,要自杀的人谈话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Jill才回来,她说话很干练,做事情也井井有条,跟着这样的人做事情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她又给详细的讲了一下那个花园的一些想法,我觉得可以用Solidworks先做一个花园的模型,如果觉得满意的话再开始置办材料,免得刚开始弄了一堆材料却觉得不好,又要改。和她说了一下,她也挺支持的,于是丈量了一下院子,把数据记录下来,准备回去做个模型来先发给她看看。
9-4
对于施耐德这样的公司,这样的机会,仅仅发一份简历感觉还不够,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去登门拜访一下,说不定还能见着人事呢,即便见不着,也给人家一个积极地印象。但有点犹豫,担心去了会惹出什么乱子来,于是发邮件问了一下skillforall的那个人。本来对自己处理和人交往相关的事情就没多少自信,这么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而且又是新的文化环境,更是担心出错了。
她很快就回了邮件,说去登门拜访估计用处不大,因为能见到人事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会有什么坏处。没什么坏处就可以了,这是现在每一项行动的理由,因为现在的很多事情实在找不到好的方面的理由,但又不能不动。她还说可以给帮忙看一下简历,早知道前几天还让她给看好了,找了另外一个人,一直等不到回复,就先发出去了。但还是发给她看了一下,一则是给人个面子,再则也不会有什么坏处——还是这个理由。她回的邮件没说具体的内容,只是说“你的英语”,感觉如果是说话的话后面会有一个长长的“唉”,然后给我推荐了他们组织的一个英语培训。其实我知道那个培训,但还是装作刚刚知道似得给她回邮件表示感谢。
去登门拜访需要打印简历,但找不到地方。同住的老兄有一台打印机,但他说有点毛病,打印出来的东西一边清楚,一边不清楚,还得再想办法。
9-5
早上去帮张兄买车,他老婆找到工作了,需要另外一辆车,刚好周三有拍卖政府二手车的。拍卖师在台上兴奋的煽动,然而除了数字之外,他总重复的那句话,一直听了一个多小时才明白那是“excellent”。轮到张兄那辆车了,开始有几个人抢了一下,但很快他就在预期的价格之内拿到了车。
车子开回家停好之后他又一定要去外面吃饭,然后我去面试——一家建材公司的仓库管理员。刚才饭上的太慢,耽误了不少时间,一路上开的都很紧张,总算在要求时间之前到了地方。老板是两个从中国来的小伙子,在这边上学,毕业后开公司卖瓷砖。他们问了一下能不能开院里的那辆车,有没有力气搬瓷砖,当然都说可以。工资是80块钱一天,每天6个小时左右,也是可以。但时间有点问题,我一周要培训三天,可以偶尔不去,但不能总是缺课,于是没有想象中的当场拍板,而是回去等消息。
媳妇和孩子过来的机票定在了十月底,给父母打电话时他们说想去看看孩子。尽管在这边的几个月里经受了这么大的压力,但其实在出来这件事上,受的煎熬最多的还是父母,这也正是犹豫了两年才能下定决心的根本原因。即便现在走到了这一步,我自己仍然可以有美好的环境,个人的前程,孩子的幸福作为动力。但对于父母来说,儿子远赴万里之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有孙子却不能陪伴着享受天伦之乐,对于已近花甲的农村老人来说,人世间的凄凉莫过于此了。
所以这段时间特别想让媳妇带着孩子回去看看父母,还有年迈的奶奶,但媳妇执意不去,一直呆在娘家,也没有办法。听说机票订好了,父母就想过去看看孩子,这次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那是他们的第一个孙子啊。但媳妇有点不想让去,因为她们家里很忙,最后好说歹说,总算同意让去了。
一个同事曾经开玩笑说我们的邻居看到我们家父母的情形,肯定都不让儿子上大学了。这些年确实回去的太少了,别人过年的时候不论多难,都回家看看父母,而我已经好几年春节没有回去过了,我甚至彻底忽略了过年这回事。我理解父母这几年来所忍受的煎熬,作为两个农民,把我供养的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本来应该是高兴的事情,但却只能看着邻居带着孩子享受天伦之乐,自己咀嚼着凄凉。
这也是这么些年来唯一让我感到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论说什么,媳妇就是不愿意回去。总吵架也解决不了问题,一家人过日子,如果心里没有,说出一万个理由也不顶用。而且大人吵架,图一时口舌之快,孩子的心灵会受到创伤。多少次的彻夜不眠,我甚至想到了死,因为作为一个人,如果对父母尽孝这点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到的话,那无异于行尸走肉。转而又想自己死了倒是一了百了,但非但不能缓解父母的煎熬,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痛苦,所以还是努力的活着,活着总是还有点希望。
正是对这种切肤之痛的深切体会,我才要求妹妹,每一个堂妹要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公婆。她们出嫁的时候我给她们说的都是要孝敬公婆,即便和老人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有差别,但仍然要孝敬他们。其实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很没有底气,因为我知道我做的太少了。
9-6
今天是施耐德简历的截止日期了,一定要把打印的简历送过去,幸运的话可以见到他们的人事,最不行也让前台把简历转交过去。估计人事在电脑上看简历累了,有一份打印的会引起他的注意,以增加最后的一点可能性。
偶尔看到一个做钣金机柜的公司,规模还不小,在布里斯班和阿德莱德都有厂,光在阿德莱德的厂子就有四百来人,在这边算是个大公司了。详细查了一下,他们产品很多都销售在通讯领域了——这说不定有戏,即便是制造的,也需要有人懂这方面的产品设计,才方便和客户沟通。前两天在网上找到他们的邮箱发了一份简历,等了两天觉得这么重要的机会光在网上发一份简历不行,要想办法见见他们的人,决定也打一份简历过去看看。
早上慌慌张张的开车先到图书馆,捣鼓了半天,问了几个人,总算打印出来了两份简历。考虑到第一次去公司直接送简历,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所以先到做机柜的这家操练一下。他们的前台很热情,给了我很大鼓舞。于是赶紧去下一家,那才是要紧的事。前台依然是很热情的说会转交简历,我给她强调说今天是这个职位投简历的最后一天了,一定要在下班前转交,她说没问题。还想问一下能不能见一个人事,但终没敢开口。在送过去的简历上做了点手脚,把回形针握成了心形,以引起人事的注意。曾经为这个方案犹豫过很长时间,因为担心被认为不严肃,但同时也有可能被认为思维新颖,既然两种可能性都存在,那就选择做,因为还会引起注意。
出来的路上看到一个做叉车的公司,重回重工业一直是这些年的梦想,虽然可能性不大,但还是记下了那个公司的名字,回去得空了网上查一下。
9-7
一个朋友说现在的移民政策有变化,分数线降低了5分,按我的条件可以直接申请永久居民了。有点犹豫要不要再申请一下,能直接拿到永久居民签证当然是好的,但需要再考英语,现在肯定静不下心来复习,一堆的手续也需要很大精力。而且如果再申请一个担保,就占用了一个名额,就得少一个人能过来,有点不仗义,也就算了。
看到上次送简历的那个钣金制造的公司招人,真是太好了,前不久刚刚给他们发了咨询邮件,还送了打印的简历,现在他们居然招人了。按着自己的想象,还没有看到职位就两次表达了对这个公司感兴趣,这么热情的人应该是首先考虑的。
按着张兄说的,发简历之前先打个电话,如果和对方的沟通感觉还可以,就马上把简历发过去,那么接电话的人就会有一个印象,这人英语还可以;如果沟通不行,就先不要发简历,免得留一个英语不行的印象。等过段时间再打电话,一直到哪次沟通可以了,再把简历发过去。今天的沟通感觉还可以,问他们是不是不仅仅做产品,还提供解决方案,其实这些人家的网站上说有,只是为了引入自我介绍。果然接电话的人说是的,我就顺着说了一通我对钣金产品,尤其是通讯领域用的机柜很有经验,对钣金制造也很熟悉。
发简历的时候直接把上次的咨询邮件转发过去,以让人事清楚的知道我对这个公司特别感兴趣。果然人事很快就给回了邮件,说正在看简历,结果会在几个星期后出来。觉得这次应该比较靠谱了,经验,热情,沟通,能做的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