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阅军(1)
两门六磅炮已经找到,危险已经解除,虽然罪魁祸首范文程与杨大洪已经逃走。还有那个千户,似乎也预感到不妙,三天前已经逃之夭夭,不知去了哪里。所以熊兆琏去找那千户没有什么结果,只抓到了几个并不知内情的小喽啰。
此事到此就算断了线索,次日清晨,北京城城门一开,董宣武就派人把所有人犯移交给了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并且暗自通知了魏忠贤,京郊发生这么大的案子,厂卫居然没有丝毫察觉,这事魏忠贤脱不了干系。董宣武不想因为此事而与魏忠贤发生冲突,通知魏忠贤,让他有所准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马忠更是急赴紫禁城向木匠哥密奏此事。意图刺杀大明的皇帝呀,此事干系太大,不能不对皇帝有个交代。
况且,两们六磅炮都已经找到,相关人员也都被抓捕归案,特别是那位偷卖六磅炮的主管本来就是工部派下来监管的小吏,有东林党背景,跟董宣武等人关系其实不大。也就是说五行卫的罪责已经被洗脱,不但无罪反而有功。五行卫不奏报此事,反而显得心怀鬼胎。
至于天启皇帝是不是会利用此事做一些文章,就不关董宣武的事了。反正这事无论是大张旗鼓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段时间内都有一大批人要伤透了脑筋。
紫禁城传来消息,成军授旗仪式不变,木匠哥依然会御驾亲临,只是时间略有推迟。
这意味着天启皇帝没有丝毫对五行卫产生疑心,众人的心彻底放下,立刻忙碌起来,准备最后的迎驾事宜。
出了此事,估计不管怎样,东林党与魏党要狗咬狗一阵子了,双方都无暇来管五行卫的事了。
“脑瓜疼,脑瓜疼,看到铲屎的脑瓜疼……”
董宣武心情一阵轻松,哼起了这首后世歌谣,全然没注意到周围人投来的异样眼光和嘴角的笑意。
不久以后,董宣武这首随口哼的魔曲,迅速传遍了全五行卫,并火遍了全京城。看来,大明百姓的恶趣,其实跟后世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五行卫取消了当天所有训练任务,所有将士都穿上了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军服,五行卫独有的黑色深筒牛皮靴被擦得锃亮,几乎能照的着人影。
原新兵营的老兵更是把各种勋章擦得一尘不染,全都挂在胸口上,一个个胸脯拔得高高的,生怕别人看不见他们胸口各式各样的勋章。
这是他们的骄傲,是他们有别于那些新兵的标志。为了这些勋章,他们流过汗,也流过血,他们有骄傲的资格。
荣誉感,一支伟大军队的灵魂,在此时体现无遗,五行卫逐渐表现出了与大明其他部队不同的风骨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大明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像太阳……”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
一首首雄壮激扬的军歌回响在校场的上空。
校场上的新兵们一个个站得笔直,整齐的站在校场的两侧,随着军乐,放声齐唱。今天阅军的主角不是他们,他们只是背景,才训练没几天的新兵,也只能做到这一点,要他们齐步走、正部走,根本做不到。董宣武也不打算让他们丢人现眼。
校场周围,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百姓。听到这歌声,所有的人都静了下来,原本有些浮躁的氛围突然变得厚重了许多,慷慨激昂之情在人们心头回**。一种自豪与骄傲不禁从人们心底涌起:原来,大明的军队如此强大,有这样一支军队保护着他们,这世上还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检阅台上,同样的心情也在天启皇帝心中激**。万民伞下,天启皇帝眼睛发亮,此时此刻,他愈发坚信,当初他顶着朝中诸多大臣的压力,建立、扩大这支部队没有做错。
如果不是身边的马忠给他解释,那些只是刚刚被招进五行卫的新兵,天启皇帝根本不会想到眼前这些盔明甲亮,整齐划一,展现出虎贲气势的士兵原来才入伍几天。
这些才入伍几天的新兵,就能展现出如此雄壮的气质,他还有什么理由担心辽东的女真人?
面对这支朝气蓬勃的军队,护驾而来的那些官兵显得满身暮气,死气沉沉,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让伴随在天启皇帝身边的那些武将、武勋们则一个个低下了头,自惭形秽。
文官的想法又与这些文官又有所不同。
杨涟轻轻捋着胡须,自言自语说道:“原来五行卫已经如此强大了,当初还真是眼拙了!”
左光斗在一边低声说道:“武人坐大,恐怕不是社稷之福啊!这支队伍,必须要牢牢掌握在朝廷的手中,掌握在朝廷贤臣手中。”
杨涟当然明白,左光斗所说的“朝廷”,指的自然是文臣;而左光斗所说的“贤臣”,也肯定不包括魏党那些奸佞。
手中缺乏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军队,一直是东林党的一大短板。正因为如此,在朝中与阉党对峙之中,东林党逐渐显现出了颓势。阉党手中有东厂,有锦衣卫,嘴巴上说不过东林党,他们可以楼袖子动手。东林党能做什么?只能大叫“君子动口不动手!”
曾经,他们也曾想过将熊廷弼拉进他们的阵营。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熊廷弼出狱之后,就根本不再搭理东林党,一心置身事外,倒是与董宣武打得火热。现在,随着五行卫的成军,董宣武已经正式走到了人前,成为了朝堂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
虽然,如今辽东东江镇的毛文龙显示出不凡的见识和军事才能,也勉勉强强也能算得上是东林党的人,可是此人太过斤斤计较,不懂得做人,与山东登州、莱州的官员为了军功和区区几万两银子与粮草补给闹得不可开交,并不得东林党的认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