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面圣 上
事实上,崇祯皇帝这几天依然在关注着《崇祯英烈传》的新故事,因为京城现在已经有人以此为生了,专门提炼了宋庆讲故事的方法,把之前京城大战的段子也编了出来,目前刚说到圣主崇祯爷上城的故事,把他一阵好夸。
作为一个皇帝,而且是基本明白这职业是怎么回事的皇帝,每天接受大臣的奉承没什么意思,况且明朝这帮子文臣为了彰显自己特有风骨,基本上也不怎么奉承皇帝,赶上皇帝性格柔弱些,不那么喜欢杀人的,倒是有不少大臣整天找茬儿跟皇帝硬顶,就为了结结实实的挨上一顿廷杖,传出去自己俨然就成为清流人物,彪炳史册了,因此就更加没意思。
不过对于市井间的那些传闻,以及百姓发自内心的赞美,皇帝还是很乐见其成的,因为那是百姓的声音,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大明都是他朱家的产业,但他同样也知道,普通百姓过日子其实求不到他什么,双方地位相差太大,百姓根本就接触不到他这个层面,因此说的话反倒更加容易让人相信,至少比那些大臣的话真实的多。
新版的故事也都是京城各处说书人专门琢磨出来的,比起宋庆那版本也不差,某些方面甚至更加完美,因此崇祯看的很上瘾,前几日一直没什么时间,好不容易有了工夫。就把这段日子里攒的更新一口气全都看完了,也就是因为这个,让他忽然之间想起。自己好像还约了宋庆见面,如今人家已经到了好几日,自己却一直都没召见,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虽说作为一个皇帝,他完全有权利这么干,让宋庆这个千户等上几年,甚至在京师终老都没问题。可他自己却不这么想,他觉得宋庆年纪跟自己差不多,除了能征惯战够忠诚之外。本身也是个很有趣、性格很开朗的人,他不想让这个很有趣很开朗的家伙在京城吃瘪,京城毕竟是他的直属地盘,宋庆在这里过的不舒服。让他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
甚至在内心深处。崇祯把宋庆当成一个可以聊聊天的朋友,尽管这种想法他自己都觉得荒谬透顶,可作为一个年轻人,于是这种荒谬的东西,反倒是越能够激起他的兴趣来,甚至让他有点迫不及待。
第二天的朝会,崇祯依然非常认真仔细,这是个有办公强迫症的皇帝。哪怕自己心里头有事,甚至达到了抓耳挠腮的程度。可在处理政务上面却绝对不会耽误分毫,依然集中了全部精力,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全都处理干净。
散朝之后,原本一脸疲态的崇祯突然间精神了,对一直伴在身旁的王承恩道:“大伴,那宋庆到了吗?”
“已经在外面候着了,只等皇爷宣他。”王承恩之前派人去看过宋庆,得到的结果非常满意,此时也是笑道:“这位宋将军还真是个知礼的,从打到了地方,就一直站在大风口那里纹丝不动,算是很不错了。”
王承恩和崇祯的关系非常奇怪,首先肯定是奴才和主人,但崇祯幼年生活并不幸福,生母刘氏得罪,被其父光宗朱常洛杖杀,将他交由庶母西李抚养,数年后西李生了女儿,照管不过来,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抚养至成人。
因此崇祯基本上是没感受过父爱的,虽然这种父爱同样不能在王承恩身上感觉到,但王承恩毕竟自幼看着他长大,两人之间的感情远远超过了主奴,加上王承恩此时虽然有些贪财,却很少去揽权,让崇祯也放心的下,通常开口评论几句官员品行如何,崇祯都是会下意识相信的,就比方说今日候在保和殿外的宋庆,已经赢得了第三轮的好印象。
没错,就是第三轮,第一轮的印象是当初在京城时候那短促的接触,第二轮则是在《崇祯英烈传》里头,这两次的印象中,宋庆是个堪称忠义无双,勇猛无敌的将军,如今又要加上知礼,这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武将毕竟是粗人,哪怕你读过几本书,在这年代依然被人认为是粗人,粗人自然也就基本上不懂礼数,历朝历代的皇帝除了李世民那种绝对的大胸怀、大气魄之外,其他皇帝在喜爱某个武将的时候,都是会加上几分小心的。
毕竟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给各位当皇帝的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哪怕朱元璋和赵匡胤这种雄才大略的皇帝,同样要在天下大定之后,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对付昔日麾下最为倚重的大将们,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礼数的问题。
这个礼数不是指的单纯的礼貌问题,而是一个臣子的心态问题,多少开国大将都因为心态不对路,多了几分不该有的想法,最终一顶谋反帽子扣上,全家直接拉出去挨刀子,因此皇帝都十分重视这些东西。
皇帝重视的,臣子们自然也就需要重视,还在辽东的时候,孙承宗就给宋庆讲过这些东西,宋庆也是真往心里去了,今日跟随太监进了紫禁城,一直就是副老实巴交的模样,各处该给的孝敬也是一文不少,力争做个懂礼数的好将领。
王承恩之所以对他有这个印象,说白了就是手下小太监所说,小太监可都是拿了宋千户红包的,说几句好话再正常不过,何况他们也不是撒谎,宋庆确实是表现的非常不错,就在规定处老老实实站着,那地方宫里人都知道,实实在在是个风口,可不管那些拿了银子的小太监怎么劝说。宋庆也不肯挪个背风的地方,堪称是面圣武将中的典范了。
小太监们也很崇拜宋庆,若是论整个紫禁城中最喜欢跑出去听听书。看看热闹的人,肯定就是他们这些身份低微的小太监,大明虽然有内书房的惯例,可这内书房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进去的,一般的太监想都不要想,因此文化程度也不算高,最是喜欢那些演义故事。这几日京城上下都把宋庆传成半神了,他们心中自然也对本主儿格外好奇。
今日一见还真是名不虚传,宋庆身高在上辈子都算是绝对高度。最多在篮球场上算个矮子,否则走到其他地方都能算是鹤立鸡群,加上浑身筋肉匀称,虎背蜂腰。长相也很不错。多少场大战打下来,又自有一番肃杀英武之气,将原本因为年龄问题导致的青涩全部冲散,俨然一副国朝名将的模样,让小太监和听闻消息,前来围观的宫女们都看傻了。
外面百姓看皇宫威严,皇宫内的人却觉得无聊透顶,这地方任何角落都要带着规矩。哪里比得上外头自在,今日好不容易有个热闹可瞧。又是这几日的风云人物,顿时都凑了过来,隔老远围着宋庆等人指指点点。
“瞧见没有,最高那个就是宋庆,《崇祯英雄传》上头一号英雄,听说是追着建奴大汗跑的!”
“那个大胡子就是薛五,看着力气就大,难怪是用大锤的!”
“那两个年轻的哪个是王坚?哪个是洛小北?”
“最老那个该是胡捷吧?听说也是邳州卫那边的指挥使,手上功夫不错的!”
宋庆这人其周围事物非常敏感,很快就察觉到了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基本上就是关在笼子里的珍稀动物,一帮没见过什么市面的太监宫女,似乎都在围观,多少觉得有些尴尬。
不单单是宋庆,薛五等人也是如此,这帮人都是头一次进皇宫,还不像宋庆上辈子游览过清故宫和西安汉唐宫殿之类,一切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绝对的新鲜体验,同样也是紧张体验,薛五几个年轻的还好,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老老实实跟宋庆站在那里,没多会儿也便缓和过来,胡捷却一直都处在紧张之中,内心深处的兴奋同样是久久无法平息。
宋庆看出不妥,生怕这位大爷紧张夹杂兴奋,最终变成癫痫,再来个君前失仪什么的,赶紧小声道:“胡大哥,稳当些,等会儿见了陛下,一切看我眼色行事。”
“好,老哥知道了。”胡捷深吸一口气,开始努力平复自己心情,片刻之后总算稳当下来,过来领人的小太监也到了,又仔细交代了几句,便领着人往保和殿走。
到了殿外,小太监叫众人等在门外,自己弯着腰走了进去,没多会儿又走了出来,将几人带到保和殿中,低眉顺眼道:“启禀万岁,宋庆等人带到了。”
宋庆也知道该磕头了,赶忙领着众人跪下道:“微臣统制徐邳二处兵马宋庆,率部下薛五、王坚、洛小北,及邳州卫指挥使胡捷,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嗯,下去吧。”崇祯略有些低沉的嗓音适时响起,挥手让那小太监退下,跟着沉默了一阵,这才说道:“宋庆,咱们也是熟人了,不必这般拘礼,站起来答话吧,其余人等也都平身。”
“谢万岁!”
所谓入乡随俗,宋庆不排斥跪拜磕头,但也绝对不会对这事上瘾,闻言立刻站起身来,下意识打量下对面的皇帝,见崇祯穿着黑色的龙袍,也就是明朝皇帝的休闲装,心中对这次的赐宴也有了个基调,至少皇帝看起来是比较轻松的,那么当然也就能聊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崇祯虽然不是正德,但一来年纪还小,二来平时太忙,估计也不会排斥这些。
心中有了基调,宋庆胆气壮了几分,抢先说道:“陛下气色要比当日好得多了,不过却是清减了几分,微臣在徐州时,也曾听闻陛下勤政乃本朝之最,便是唐宗宋祖也不过如此,只是政务是做不完的,还望陛下多多保重龙体才是。”
“唉……”崇祯重重叹了口气,顿时有点找到知己的感觉,可又觉得这做派未免太过颓丧,忙又打了打精神道:“朕也不是不想休息,可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些,本以为诛了魏忠贤,就能江山永固,海晏河清,谁想到还是有出不完的事情,做不完的政务,也就是今天你要来,朕才能偷得半日光阴,否则这会儿怕是还在批改奏折呢!”
这话宋庆听着还没什么,身旁伺候的王承恩却是很在意,崇祯这话听起来平常,却是透出一种很家常的味道,可宋庆一不是皇亲国戚,二不是世代功勋,只是个刚刚冒出头来的将领而已,只听皇帝的口风,竟是有点将此人当做家人的意思。
他素来细心,知道有了这种印象之后,宋庆只要自己不作死,将来前途光明是没跑的,干脆做个好人,凑到近前道:“皇爷,您看宋将军他们一路风尘仆仆,又在外面候了不少时候,是不是该给个座位?”
“嗯?”崇祯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见宋庆还在站着,虽说身材魁梧看着很威风,但同样也有很大压抑感,笑笑道:“若不是大伴提醒,朕几乎忘却,来人呐,赐座!”
皇帝赐座,自然有几个小太监过来侍候,搬了几把不知道多名贵,但看起来挺不错的椅子,宋庆再次领着几人谢过了恩,临坐下时还朝王承恩那边望了一眼,轻轻点头,王老公也是眨了眨眼皮,一切尽在不言中。
坐下之后,崇祯再也耐不住性子,开始问起大凌河之战的事情,虽说这几天他快把《崇祯英烈传》的文稿翻烂了,但从当事人口中再说一遍,意味却完全不同,何况宋庆的能说会道也给崇祯留下过深刻印象,因此忙不迭的开始问话。
这些东西宋庆早已经烂熟于心,否则也写不出那么演义化的故事,当即从到达辽东开始说起,将一段几乎可以说是狂风巨浪般的战事,更加艺术化的加工了一遍,不光是崇祯停住了,连老于世故的王承恩也停住了,旁边伺候的侍卫和小太监们,更是集体进入呆滞状态,都支棱着耳朵,生怕错过一星半点的精彩内容,整个保和殿进入宋庆评书模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