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七、请仙女姐姐带我去见见玉皇大帝

山中,小溪边!

李岩李公子幽幽醒转,他也不知道昏『迷』了几天了,只知道肚子很饿,全身无力。耳边听到溪水哗啦啦的声音,他强撑了一下身体,却没有撑得起来,反而再次重重地摔了下去,脑袋在一块石头上磕了一下,发出“碰”的一声。

旁边响起了一个女子的声音:“哎呀,这位公子,你可莫要『乱』动,我好不容易给包好了伤口,你要是『乱』折腾,当心一命呜呼 ”“ 。”

李岩定了定神,向旁边看去,只见不远处的溪边坐着一个明媚的姑娘,她大约十五六岁的年龄,满脸天真不通事务的笑容,一身红衣颇有英气,让人一看就感觉到心生好大感。

李岩一转念便知道发生了是么,赶紧道:“李岩谢姑娘援手之德,不敢问恩人尊姓大名?”?? 明末朱重八497

红衣女子别了别嘴:“哼,读书人就是麻烦,想问我名字,又说‘不敢问’,哪来么麻烦,你直接问我‘喂,你叫是么’这不就结了。”

李岩不由得老脸通红,颇有点不好意思。人家小姑娘说得有理,想问名字就问,说是么“不敢问”,这也忒假了点。李岩毕竟和三十六营的贼兵们混过很长时间了,也比以前做一个纯书生时要大胆了许多,于是认真地问道:“喂,你叫是么?”

红衣女子笑道:“你改口倒是快,看来也不是死板的书呆子嘛,比马信玉那个呆子要强。我的名字叫做红娘子,你可以叫我红姑娘,但是最好不要,我还是觉得红娘子比较好听。”

马小天老是叫她红姑娘,如果别人也这样叫,就会让她想起马小天来,心里总觉得怪怪的,因此她现在不喜欢红姑娘这种叫法了。

“红娘子?”李岩听了这个名字微微皱了皱眉头,他能听出来,这是一个外号。这年头顶着外号行走江湖的。可以说没一个是好人,不是贼就是寇,不是寇就是贼,脱不了这两种身份。但是红娘子名声还少。与薛红旗那种大寇比起来。她的名字可以说无人听闻。李岩也不知道她是朱军的人。

他心中起了警惕,便问道:“姑娘在哪位大哥麾下做事?”

红娘子扁起了嘴,本来想说白水朱八。但仔细一想,好像自己出走了……这就不算了。她只好道:“没给哪位大哥做事,我就是我,红娘子!”

李岩见她不似作伪,心中松了一口气,他果然不称她为红姑娘,而是直接叫:“红娘子,这附近闯军、朱军、张献忠军、官兵大打出手,『乱』成一团,你怎么会在这里?”

红娘子哈哈笑道:“本姑娘艺高人胆大,哪里都去得。”其实她是山中『迷』路,不知道怎么就『迷』到这里,然后在小溪里捡了个书生,但她自己是不会承认『迷』路的。他打量了李岩一阵,嘿嘿笑道:“你自己也说了,附近闯军、朱军、张献忠军、官兵打大出手,你受伤躺在小溪里,看来就是他们中的人吧?你是属于哪一只军的?”

李岩倒也不隐瞒,骄傲地道:“我是闯军的军师,李岩。”

“哦?”红娘子听到这个名字,顿时想起来,在朱八军中时就听过李岩的名字,那首儿歌,不就是李岩编的吗?她哈哈笑道:“我知道啦,原来是你……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李岩李公子对吗?”

李岩道:“正是区区在下。”他承认下来的时候,挺有成就感的,因为这首儿歌是他的得意之作,不光为闯军获得了极好的名声,而且贯彻执行下去的话,也可以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因此他听到红娘子说出这句话,心里没来由就觉得骄傲。

他刚刚应承下来,正等着红娘子说是么久仰,你的儿歌编得好,你是个好人一类的夸奖的话,却听到红娘子哈哈笑道:“你这儿歌确实蛊『惑』人心,不过啊……不纳粮是错的!”

“是么?错的?”李岩心中微怒:“我让闯王不纳粮,百姓们就不需要交纳赋税,让他们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怎么就错了?将来闯王得了天下,全天下的百姓都不纳粮,大家一起过和和美美的日子,有是么错?”

红娘子嘻嘻一笑:“哎呀,反正就是错的。”她回想了一下当初从朱元璋和马小天那里听来的一些话,将它们在脑子里理了一下,然后得意洋洋地批评李岩道:“全国百姓都不纳税,那城墙由谁来修啊?”

李岩道:“当然是朝廷修。”

红娘子笑道:“朝廷不收税哪来的钱啊?”

李岩楞了楞:“朝廷有的是钱,不收税也有用不完的钱吧……”

听他这么一说,红娘子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你……你不会当真这样想吧?笑……笑死我了……哈哈哈……不行了,笑死我了……”?? 明末朱重八497

李岩脸『色』一沉道:“我说错了么?朝廷那些亲王勋爵、达官贵人们,家里金山银山,用都用不完,他们出钱修修城墙又怎么着了?”

红娘子摇头道:“你不是说闯王要去夺天下吗?等闯王杀光了朝廷的人,夺得了天下,亲王勋爵们也死光啦,然后李过、刘宗敏、牛金星这些家伙就成了新的亲王勋爵,他们家里也有金山银山,可以用来修城墙吗?”

这句话说得李岩倒抽了一口凉气,脑门一股冷气灌入,汗水哗啦啦一下就流了下来,他以前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现在仔细一想,顿时发现了其中的重大缺点……朝廷的达官贵人们确实很富有,但是李自成现在正在做的事,是杀光这些有钱人,将他们的钱财抢过来当成自己的军费。

而将来李自成夺得天下之后,这些达官贵人的财富都被李自成当成军费花光了。那时候李自成用是么钱来治国?没有税收,何来财政?没有财政,何谈治国?

李岩一直隐隐约约觉得自己的儿歌中有是么重大的破绽,现在终于豁然贯通,明白了的关键的所在,一时之间汗如雨下,好多没曾想过的问题,全都摆在了面前。他全身发抖,过了半响,才终于恢复了神智。赶紧对着红娘子道:“姑娘大才。可否再赐教小生几句……小生这个不纳粮的政策有何办法可救?”

他听到红娘子刚才那番话,惊以为红娘子是个天女下凡,来点化于他,于是态度变得极为恭敬。只是身子行动不便。不然已经给红娘子跪下去了。

红娘子笑嘻嘻地道:“救不了罗!有位厉害无比的人说了。你这个方案的关键就在于‘不纳粮’,但是这个关键就已经错了,歪了。后面的所有问题都是歪的,完全无法可救……”

李岩大汗淋漓,他心想:这个女人可能是仙女,那个厉害无比的人就是玉皇大帝了,他说我错了,难道真的全错了?

读书的人傲气突然从心底深处迸发出来,他认真地问道:“那位厉害无比的人如果要拨正这个『乱』世,他会用是么方案呢?他的方案,又要以是么来作为关键呢?”他心中暗想,李某不才,和玉皇大帝来比一比,说不定我也能从他的方案里找出一个巨大的漏洞来。

红娘子歪了歪头,仔细想了想朱八哥以前教过她的东西。一想就发现,朱八哥教他的东西实在不少,因为她一天到晚跟在朱八哥身边,经常提出一些好笑的问题,朱八哥都一一耐心地解释,这倒是让她也跟着长了许多见识。

她对着李岩认真地道:“那个历害无比的人说啦,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让百姓们的田地能收获的粮食比以前多,收的多了,哪怕要交税,百姓们依然可以过上好日子。收得少了,哪怕你叫他不纳粮,他也要饿死……所以,关键的问题,就是……生产力!”

其实红娘子并不能完全理解“生产力”三个字的含义,她只是照着朱元璋说过的话来搬而已,但这三个字落在饱读诗书的李岩耳中,却无异于晴天惊雷,震得他全身巨颤。

他心中不由得想到:对啊,百姓们生产得多了,自然富足。百姓富足了,怕是么交税?百姓富足了,岂会挨饿?百姓富足了,又岂会为恶?古语说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读圣贤书,怎么连这句古人的教诲也忘到九宵去外去了?

他赶紧挣扎着挣起半边身子,对着红娘子道:“感谢仙女姐姐点化,李岩得闻仙音……虽死无憾了……”

“是么?仙女?谁是仙女?”红娘子茫然。

李岩又道:“还请仙女姐姐带李岩去见见玉皇大帝……李岩还有好多问题,想向他老人家请教。”

红娘子大惊:“玉皇大帝?我都没见过呢,你叫我如何带你去见?”

转眼入了夏!

四川的夏天特别的热,这个地方很奇怪,冬天极冷,夏天极热,完全是两个极端。烈日暴晒之下,广元的玉米田也被太阳无情地烤着,玉米在田地里耷拉着脑袋,一幅看起来非常可怜的样子。

此时已经到了春玉米的收获时节,广元百姓们苦等了四个月的生长期,现在终于到了收获玉米的时候,但见火热的天气下,玉米无精打采的样子,心里不由得捏了一把汗,如果这一批春玉米无法丰收,广元的百姓就要过一年苦日子了。

朱元璋带着夏二多等人,在田地边巡视,就有老农担忧地凑了过来,向夏二多询问关于玉米的事情。

夏二多也没种过这种东西,心里也有几分不淡定。朱元璋却笑道:“放心,没事的,这玩意儿在太阳下就是这副样子,不影响收获,算算时间,其实也差不多熟了,心急的就自己扒几个玉米棒子下来验证一下吧。”?? 明末朱重八497

朱元璋这话一说,一名老农便忍不住了,窜进了自家的玉米地里,双手拧着一个玉米。啪嚓一下将它掰下来。

在后世,随便一个人也懂得玉米这玩意是要扒衣服的,扒开玉米叶,里面裹着的才是金黄『色』的玉米棒。

但那老农却是头一见种这种农作物,连它的收获下来的果实应该是是么样子也没见过,掰下玉米棒子之后就发楞了,他举起被叶片包裹着的玉米棒子,从上面扯下一片包裹在外面的叶壳,高高举起道:“将军大人,咱们就是吃这个叶子壳吗?放在水里煮?像吃大白菜一样?”

他这一问。旁边就有个老农笑了:“我看也是。你看这玉米棒子,包了好几层叶子,有点像包心菜……一层一层都剥下来吃的话,倒也有不少叶子可吃。”

说到这里。他突然皱起了眉头道:“哎呀。但是菜叶不能当主食吧……”中国人虽然自古以来就是要吃各种菜叶的。但中国人都知道菜叶不能当主食,毕竟要面啊、米啊一类的东西,才能把人的肚子填饱。光吃叶子那是肯定不成的。

朱元璋哭笑不得地道:“你们就不能把玉米整个撕开之后再说?光看外面就瞎折腾。”

几名老农听他这样一说,赶紧伸手撕扯玉米的叶壳,没几下,终于把里面的玉米给剥了出来,只见金黄『色』的玉米一排排,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那两名老农到现在当然明白自己种出来的是是么了,他们看着那整齐的玉米颗粒,心头不禁就是一喜:“难怪将军称这东西为玉米,这真是像玉一样的米啊!颗颗都晶莹圆润,真是太漂亮了。”

有人笑道:“原来是叶子包着的,我给这东西取个外号吧,就叫包谷。”

众农夫拍手称善:“包谷这名字我喜欢。”

有一个人狂喜地叫道:“哇,这一个起码就有大半斤……整片田收下来,那有多少啊?”

旁边人也一起狂喜:“是啊,这么大一坨……吃一个准能吃饱。”

朱元璋笑着打断了那个人:“别急着高兴,这东西的里面有一个核,不能吃……所以……一个玉米是填不饱肚子的,这东西没你们想像的那么多。”

老农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赶紧用手拔拉开玉米颗粒,果然,玉米颗粒只有核面上的薄薄的一层,下面是不能吃的核。心灵如焚的农民们赶紧把玉米颗粒一颗接一颗地扒拉下来,不一会儿就把核与玉米粒完全分开。

有人拿了一个秤过来,上秤称了称,这才差不多计算出了一个玉米棒子核与玉米粒之间大至的比率,后世的改良玉米棒子,一般来说玉米粒能占整个玉米棒子的百分之八十重量,但在明朝这个时候,玉米还是野生品种,出籽率比后世的改良种要差,但也能占到五成到六成的比重。也就是说,一个一斤重的玉米棒子,能吃的部份要占半斤以上。

老农们对这个结果已经感到十分满意,当下有住得不远的老农就回家扛了一个锅来,当着众人的面烧开水,将玉米棒子扔在开水里煮。

众人围着大锅坐下来,朱元璋也不例外地坐在锅边,和老农们闲聊了几句,不一会儿,玉米煮了了,众人和老农们一人拿起一根在手上,只见朱元璋率先动嘴,在玉米棒子上咬了一个小缺口,然后顺着一排一排的玉米粒慢慢地啃下去。

众人都在看朱元璋,就是想学学玉米的吃法,莫要又闹了吃叶壳的笑话,见他动了嘴,众人都学着朱元璋的样子动嘴咬下。一入嘴,就感觉到满嘴的香味,玉米的香味是很明显的,比许多粮食的香味都要浓烈,一入嘴顿时就将所有人的味蕾都『迷』住了。

“唔,好吃啊!”一名老农欢喜地道:“真好吃。”

另一名老农也欢喜地道:“真是好吃,我看这东西可以混在别的粮食里面煮,比如把糙米和这个混着煮,肯定能让米也变得更香。”劳动人民的智慧确实不凡,这人才吃第一口,就把后世闻名的“包谷饭”给发明出来了。

老农们试吃过玉米之后,尝到了它的美味,再无怀疑,赶紧跑到自家的田地里收成,乡亲们收割庄稼通常是不会一个人干活的,会把家里所有的劳动力都叫上,一时之间,田地里人满为患,各家各户都把所有的劳力全部派出来收割玉米了。

人们正在热火朝天时,山林里居然跳出来一只小猴子,猴子最喜欢学人的动作,见到人们都在田地里摘玉米。它也跳入田地,伸手摘下一个玉米,可惜它没有背兜,只好用手夹着,摘下一个玉米就夹在腋下,再摘一个又夹在腋下,但是腋下哪里夹得了这么多?走一路掉一路……一个农夫对着猴子冲了过去,大骂道:“你这贼猴子,居然来偷我的庄稼……”

那猴子吓了一跳,窜入山中,最后腋下只夹住了一个玉米……

农夫见它偷走的玉米不多,便不和猴子计较,笑骂道:“猴子掰包谷,掰一个扔一个,哈哈哈!”他顺着猴子刚才走过的路一路走去,从地上捡起来许多个猴子掉下来的玉米,笑道:“这猴子倒是帮我省事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