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扑朔迷离(六)

“军国大事,本宫虽然身为皇妃也不敢干涉其中,济农大人的忙本宫恐怕帮不上。”泰松道。

“娘娘一定能帮的上的,只要大明能够帮助外臣夺回基业,报杀父之仇,我鄂尔多斯蒙古和土默特蒙古两部愿世世代代做大明的臣子!”额璘臣半膝跪下,掷地有声道。

“这个,济农大人的请求真的很让本宫为难!”泰松站起身来走下主位,秀眉紧蹙道,脑海中却闪电般的思考起来。

额璘臣忙道:“外臣力孤,现在能够帮外臣一臂之力的只有娘娘了,娘娘你想,那白彦不仅染指我蒙古传国玉玺,还觊觎顺义王之位,暗中又与金人勾结,野心极大,若是真的让其坐大,对大明也是没有好处。”

“济农大人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军国大事不是我一个女流之辈可以干涉的。”泰松委婉道。

“娘娘只需在大明皇帝陛下面前阐明这里面的厉害关系,外臣想大明皇帝陛下会明白的。”额璘臣道,他实力薄弱,若非不想看着仇人势力愈益壮大,他也不想如此低声下气的去求别人。

“济农大人,并非本宫不肯帮你穿针引线,只是本宫并没有把握说动皇帝陛下,你大概知道,本宫对皇帝陛下的影响力是有限的。”泰松为难道,其实他心里很矛盾的,帮助额璘臣铲除白彦对大明来是好处多多,但对处在夹缝中生存的察哈尔蒙古来说却未必是好事,而且她现在还知道蒙元的传国玉玺极有可能就在哥哥手里,这可是个烫手的山芋,以林丹今时今日的影响力和实力,这个东西简直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想到这里,她就越发担心哥哥林丹汗今后的处境。

“只要娘娘肯帮外臣一把,外臣就已经感激不尽了。”额璘臣见泰松并没有一口回绝之意,忙道。

“如此,本宫就替济农大人传一回话,至于结果还要看皇帝陛下的意思。”泰松很明白自己的身份以及处境,虽然她贵为大明皇妃,地位尊隆,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但有些事情还是身不由己,就算她今天回绝了额璘臣,今天发生的事情还有额璘臣所说的话她还得一字不落的告诉朱影龙,聪明的女人知道自己什么该隐瞒,可以隐瞒,什么则不可以隐瞒,不能隐瞒。

就目前的局势,虽然额璘臣单身从青海跑过来见泰松,但其人身安全还是无虑的,毕竟他还是上一任大济农卜石兔的儿子,白彦即使想要对他动手也要顾及他手下那些投靠他的土默特残部,这些部落虽然俸他为首,只是想着联合起来才能对抗察哈尔蒙古,因此只能算一个松散的联盟,而白彦急切的想得到顺义王的名义,也就是想借助这道名义整合旗下各部,所以他暂时还不会对额璘臣下手。

但是额璘臣的一举一动却瞒不过白彦的眼睛,白彦很想中途拦截额璘臣去见泰松,但是他摸不准额璘臣的目的是什么,也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因此最终还是放弃了拦截计划,让额璘臣顺利的见到了泰松。

白彦没有那么大能量,只是得到了额璘臣被泰松接见的消息,两人似乎相谈了许久,具体谈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

额璘臣回青海了,兴师动众的过来了,却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就回去了,来的怪异,去的奇妙,一时间草原上纷纷都在揣测额璘臣见了泰松究竟说了些什么。

队伍再一次开拔,最不爽的要数料图了,无论他使出了怎么样的手段,也没有从姐姐泰松嘴里套出两人谈话的一字一句。

事关重大,就算是亲弟弟,泰松也不敢透露半个字。

三天之后,泰松亲笔书信落在了养心殿南书房的御案之上。

泰松传过来的消息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就连朱影龙也觉得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

历史可没有这一出呀!朱影龙头疼了。

正想着用什么办法挑起白彦和额璘臣之间的争斗,却没想到还没等自己想出办法来,这矛盾似乎自己送上门来了,难道这是上天在眷顾自己,这运气未免也太好了,好的有点让人不相信了!

泰松所书应该不存在什么欺骗的谎言,但是额璘臣的举动却有些让人有种看不透、摸不着的诡异。

难道这个额璘臣也是个有野心的人,为了自己的野心故意的编造这样一个故事,目的呢,不外乎两条,利用大明和麻痹察哈尔蒙古,利用大明就是利用大明帮他夺取归化城已经主导右翼蒙古的权势和地位,麻痹察哈尔蒙古自然更加好解释了,就是让林丹置身在外,或者中立,看着他与白彦之间的争斗,但是这么好的机会,林丹会放过吗?

再说,凭额璘臣的实力他凭什么跟白彦斗,难道说这里面还有什么隐秘不成,传国玉玺的秘密,传国玉玺在那场战争中无故消失,这个秘密只有丢失人的人和得到的人才知道,而现在知道的人有多了一个额璘臣,白彦可能也知道,不过他可能并不知道传国玉玺在哪个人手里,谁得到这件东西都会秘而不宣的。

朱影龙从来没有把蒙古的事情想简单了,但是也没有想到这里面会这样复杂,尤其似乎有无数个秘密等着自己去挖掘。

蒙古各部中除了察哈尔蒙古早已跟大明结盟,其他大的势力中,就只有东哈喇慎部的首领苏布地与大明的关系最为暧昧,因为他们的驻牧之地也离大明边关最近,先祖还是大明册封的护边三卫,而大明又加大了对苏布地的联系,不但帮助其新建了赤峰新城,还鼓励蒙汉通婚政策,除了归化城,也只有苏布地领地里居住的汉人最多了,农耕文化的出现,苏布地控制下的哈喇慎蒙古已经有了汉化的趋势。

加上大明新出台的移民政策,东哈喇慎部的汉化速度加快,一些厌倦了战争的蒙古人逐渐从游牧走向农耕,少量蒙古人开始放弃祖辈生存的草原,慢慢的走进汉人居住的山川平原,他们在中原腹地扎下根来,生儿育女。

如果说互通对双方都有益处的话,那么互移虽然短期内看起来是增加了蒙古各部的人口,但是从长远看,这是大明不断侵蚀同化蒙古,最终蒙古会变成大明的一部分,能看到这一点的人是少之又少。

东哈喇慎部首领苏布地显然不是一个有远见的人,所以他对大明的敞开政策是相当的欢迎,两次大战后,部落人口损失重大,尤其是妇女和儿童,虽然说要保持蒙古人纯正的血统,但男多女少的情况下,贵族保持就行了,平民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因此汉蒙通婚已经成了一种大趋势,毕竟贵族要比平民少的多的多了。

大明的用心也不是没有人能看不出来,可看出来又怎样,就算现在阻止的了,将来还是阻止不了的,除非把汉人杀光了,或者蒙古人死光了,而且大明这么多也并非只对大明自己有利,只要谁得了这天下,谁就有利,所有在有人惊呼大明险恶用心的同时,也默认了大明这种做法,一是,他没有办法阻止,最多破坏而已,二是,就算他得了这天下,他同样也会这么做,因为大明的做法似乎比他原先想到的要高明的多了,原先想到的办法最直接,也最残忍,现在看起来杀戮是愚蠢的,同化才是王道。

大明对蒙古的突然插手,让后金本能的的暂时收起了战刀,大明对后金来说还是一个极其强大的所在,不仅仅在国土、人口还有财力上面都是后金十数倍之上,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突然搅进蒙古各部已经与后金的争斗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大明的政策虽然还是以安内为主,但已经腾出一部分手来关注外部的事情了,这对后金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好的预兆,后金想要借助吞并蒙古而壮大自己的计划恐怕执行其来要难了许多。

再搞不清楚大明真正目的的时候,皇太极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的沉默,冷静的把眼睛盯在了泰松一行身上。

可以说,泰松一行在蒙古一举一动已经成了最不可预知的变数。

没有人相信泰松此行省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缓和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从而为大明利用蒙古对抗后金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东西,骗人的,也是不现实的,尽管许多人都是这样认为,大明的官员、蒙古和后金的一些贵族也都是这么想的。

对于元廷的传国玉玺朱影龙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只是不想这个东西落入后金皇太极的手里,所以才极力的想把这个东西拿到自己手里。

他只是没有想到这块传国玉玺居然还牵涉了这样一段恩怨在里面,只是它的真假却让人怀疑,草原上不乏有谣言传说传国玉玺落入林丹汗之手,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证实,而卜石兔已经死了,传国玉玺的下落就只有他的长子额璘臣或者是接受了他遗留势力的白彦台吉知道,但是白彦台吉闭口不言,额璘臣也没有说,或者他们两个都不知道。

而因为传国玉玺的原因,白彦台吉毒死卜石兔并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有道是,利欲熏心,传国玉玺虽然不是什么举世无双的宝贝,但它的象征意义非凡,谁得到了它,谁就可以以此证明他是蒙古人正朔,这正是有实力的野心家最想得到的所为天命或者名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得到了可比数十万大军!

而这么个东西也只有在那些蒙古实力的野心家手里才有用,普通人得了反而有性命之忧,汉人得了根本就是得物无所用,对朱影龙来说,它只是一块雕工精致的玉石罢了,搁着还占地呢!

额璘臣的话可不可信,这是横在朱影龙面前的一大难题,他没有亲眼见过额璘臣,虽然有泰松的亲笔描述,但这里面的真实性还是很难判断,做为一个皇帝,多疑是不可举的,但是却不能没有怀疑精神。

当然他不会忘记召见几位心腹重臣商议,集中集体的智慧,但是这件事谁都没有这个把握,眼前本来清晰明朗的局势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