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一道圣旨从九重云霄落到小小的馆驿,不禁让沈鉴大为吃惊。他急火火来到院里,只见一名锦衣卫当中站立,高声道:“沈鉴接旨。”
沈鉴当即跪下,锦衣卫叉手举过头顶道:“上曰:沈鉴,你差事办得不错,不要辞职,朕还要留你查案子。钦此。”
宣罢,他冷冷瞥了沈鉴一眼:“起来吧沈大人。”
沈鉴掸了掸土站起身,见钦使身着对襟罩甲,腰挎绣春刀,显然是个不小的官儿。
那人道:“沈大人近来破了兵部大案,好威风呀。现在连圣上都对你青眼有加呢。”
沈鉴低下头道:“岂敢……”
钦使冷笑一声:“有什么不敢的,你不是连我们锦衣卫都敢打么?”
沈鉴一愣,钦使忽然近身,低声道:“姓沈的,别以为薛礼的事就这么过去了!”
沈鉴不由得倒吸口凉气。
钦使说完,一张脸立刻变成笑脸,拍了拍沈鉴的肩膀道:“开玩笑的沈大人,皇上另有意思让樊某传达。”
赵铁牛在旁忽然惊问:“阁下姓樊?莫非是樊忠将军?”
钦使道:“正是。”
铁牛失声道:“人言五千锦衣卫,双虎在御前。今日能得见樊大将军实乃三生有幸!”
原来这位樊忠乃是皇帝的近卫,常在殿廷上虎视群臣,无论武艺或地位都是当世一等,自然是不少武官羡慕的对象。
樊忠显然对这类崇拜者司空见惯,只淡淡的嗯了一声,转而继续对沈鉴道:“目前南京有个棘手的案子,圣上的意思仍是责成你去专办。相关文书已经备下,再有半个时辰就能送来。”
沈鉴问道:“却不知是什么案子?”
樊忠皱眉道:“连环杀人案。已经死了两个,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南京刑部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顺天府。”他压低声音道:“沈大人,这件事圣上很重视,希望你能一鸣惊人。”
沈鉴略一思忖,答道:“好,卑职定不负使命。”
樊忠点点头,又交代些其他事宜便离开馆驿。
铁牛望着他的背影对沈鉴问道:“老沈,我就不明白了:南京的案子自己不管,却要让顺天府管,不是舍近求远吗?”
沈鉴悠悠道:“这是会看眼色。你总该知道皇上想迁都顺天府吧?”
“当然。”赵铁牛答道:“天下人谁不知道此事。”
沈鉴笑了笑:“所以呀,首都要处处比旧都强才是。你想想看:多少年才出一起的连环杀人案,让顺天府某个小官随随便便办了,岂不更显出顺天府的优势,让迁都更顺理成章?”
赵铁牛一咂舌:“娘的,还有这么多弯弯绕,怪不得我当不成大官……”
沈鉴继续道:“不仅如此,我看南京的老狐狸们也存着隔岸观火的心思。案子若办不好他们便会摇唇鼓舌搬弄是非,到时一口大黑锅可要落到我头上了。”
两人正说话间,一名小校送来案卷。案情其实并不复杂,死者有两名,第一个名叫胡庆,是长期往来两京的盐商。名下拥有十余间盐铺,和一支规模惊人的船队。
铁牛不解的问道:“我说老沈,贩私盐好像是要杀头的吧?这姓胡的怎能公开做这事情?”
沈鉴道:“你有所不知,贩私盐虽是重罪,但特殊情况下也不是不能经营。当年洪武皇帝为将粮草调运到北方重镇,特设‘开中法’,凡协助运粮的商人都可获取经营私盐的资格。要知道,贩盐是暴利的生意,天下的富商大贾无不趋之若鹜。可最终得到资格的也只有寥寥几家而已。”
铁牛道:“如此说来,这个叫胡庆的人并不简单?”
沈鉴道:“岂止不简单而已,简直是疑点重重。此人直到三十七岁还是个穷光蛋,可到了三十八岁却摇身一变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财主。中间发生了什么,没人说得清楚。”
“那第二个死者呢?”铁牛问道“莫非也是有钱人?”
沈鉴却摇摇头:“正相反。这个高五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光蛋,名下除了一间草房便再无任何产业。两件命案之所以归在一起,是因为凶手的作案手法。”
他翻过一页纸,凝眉道:“胡庆死于应天府外的一片水田,看上去是溺死的。可记录表明,致命的是两处刀伤:第一处沿左侧锁骨斜下而去,长约四尺;而第二处则中心脏。”
“那高五呢?”铁牛追问道。
“这姓高的身中十几箭——当然,都是死后射上去的。死因同样是一劈一刺,连伤口的大小都分毫不差。”沈鉴答道。
铁牛轻轻用手掌比划两下,顿时脸色大变:“老沈,这不是……”
话音未落,沈鉴忽然“啊”一声大叫,整个人扑到在桌案上。铁牛忙上前将他扶起,只见沈鉴额上密布黄豆粒大的汗珠,牙齿如铁块般咬在一起。
铁牛朝门外高呼道:“喂,快去请郎中!”
这时沈鉴却颤声道:“不必……”只见他面如金纸,眼圈发黑,整个人仿佛中邪了一般。
铁牛问道:“怎么了?”
沈鉴不答,喘息着反问:“你方才有没有看见一个人?”
“什么人?”
“披头散发,脸上戴着副面甲,胸口有一块明晃晃的护心镜。”
赵铁牛疑惑的摇摇头:“没有。”
沈鉴面色阴晴不定:“我明白了,也许那不是人,而是某个徘徊在人间的亡魂……”
铁牛不明其意,沈鉴却也不再解释。他稍事休息后便着手准备办案事宜。案子发生在南方,第一个被害人——也就是胡庆的大部分产业却在密云,因此二人先赶奔县城着手调查。
密云距顺天府不过百余里,快马加鞭两个时辰便到。在城墙下,沈鉴抬头望着生满青苔的牌匾不禁心潮起伏,就连座下的白马嘶鸣不已。
铁牛气喘吁吁的赶上来,问道:“老沈,发什么愣呢?”
沈鉴答道:“我投军后打得第一仗便是在这里,一晃已经十年了。”他眼神迷蒙,思绪似乎回到了那意气风发的日子……
白马踏着细碎的步子穿过大营。十七岁的沈鉴端坐马上,脸上是年轻人特有的自信。他从不回头,家园已在身后越来越远。
沈鉴一到燕王军中便做了马军队长并授奋武校尉,管辖五十名精骑。他兴冲冲来到自家营地,却看见一张张阴沉的脸。甚至有人用他能听见的声音说:“这么个毛头小儿,能带咱们打胜仗吗?”
军帐中,五个小队的头领已经坐在马扎上等他。沈鉴一一看过去,只觉得这些人都不是省油灯。
左边一人面象凶顽,唇边生着黑黢黢的胡茬,眼睛望向蓬顶,对这个新上司视若无睹。沈鉴注意到他胸前名牌上写着“大武”二字。
正中间是个蒙古汉子,正拿着张紫铜面甲小心翼翼的擦拭。此人态度稍好,用蒙语咕噜了一声,微微欠了欠身算是行过礼。沈鉴也看了看他的名牌,此人叫脱脱。
右边是个年轻小伙子,看样子也就十四五岁,还没沈鉴年龄大。他与沈鉴目光相接,立即站起身施礼道:“伍长罗小乙见过队长。”
沈鉴笑了笑:“你这么小,能打仗吗?”
罗小乙的脸一红,还不等答话便听大武阴阳怪气道:“能不能打仗上了战场就知道。别看有的人现在神气,没准一动真格的便要尿裤子!”
沈鉴冷笑一声,示意罗小乙坐下。正要发作时,却听帐外传来两个声音:“祝老八、祝老九参见队长。”
沈鉴回首望去,但见两名瘦得竹竿相似的汉子。这两人一身征尘,眼中布满血丝。年纪稍大的说道:“禀队长,密云守军已在县外扎营。约有步兵万余,马军、弓手各两千。”
沈鉴问:“报给参谋大营了吗?”“已报!”
沈鉴点点头,指着靠边的两张椅子道:“入座吧。”
五名头领到齐,沈鉴正准备发号施令,却听旁边一人道:“在下也见过队长!”沈鉴定睛一看,却见一名大汉斜靠着帐篷而立。他眉宇间颇为傲气,似乎早在帐中等候,只是一直没出声。
沈鉴问道:“你是何人?”
大汉道:“在下名叫许仲山,是队长的副官。”说罢他忽然靠近沈鉴低声道:“队长小心,这些人等着看您笑话呢。”
沈鉴一皱眉,对众头领道:“各位,从此后咱们便是同袍了。沈某初来乍到还请多多包涵。”五人一拱手,唱了个喏。
沈鉴继续道:“其他总旗的情况我不清楚,不过咱们旗要立下规矩,不能像旁人那般懒散。我沈鉴只带精兵,不带打不了仗的饭桶。这些意思还请各头领转达给军士们。”
这话说得颇为强硬,除了罗小乙,其余四人都面露不悦之色。尤其是大武,不满之情几乎溢出面庞。
沈鉴轻轻冷哼一声,又说道:“具体的章程日后再议,眼下最重要的事是先拿下这密云县城。参谋大营已命我部为先锋,明日攻城拔寨,诸位有何见解都可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