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现实主义艺术

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特点是用奇妙而充满幻觉感的视觉图像呈现人类潜意识与无意识的精神层面。画面中充满梦幻般的和不合现实逻辑的视觉符号。1924年,安德烈·布莱顿提出超现实主义的纲领,并主要在欧洲发展了这场运动。早期达达运动的许多艺术家如著名的达利也加入到了超现实主义运动中。超现实主义艺术在某些方面与欧洲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艺术传统颇有渊源,但它的核心理念主要受到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的影响。1900年,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出版,揭示了人类意识多种层次的存在。对潜意识和非理性精神领域的研究配合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崩溃,营造了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创新氛围。20世纪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家主要有阿尔普、恩斯特、达利、契里科、曼雷、米罗以及马格利特。

在艺术家们看来,超现实主义理论恰恰印证了他们直接从生活中观察、感受得来的印象:整个社会越来越疯狂、无序和贪婪。按荣格的说法,集体无意识将人本性中存在的欲望、恐惧和盲从,转化成社会行为中一些可怕又愚蠢的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摧毁了世人对科学和理性能够造就一个美好世界的信任。当战争造成的死亡如此**裸地展现在人的面前时,人们不禁要问:时间、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的精神意识又是怎样的?

面对现实精神困境,有些艺术家选择了表现的手法,呐喊出强烈的情感以期获得抒发和缓解;有些艺术家则采用打倒一切、虚无一切的无政府主义态度;有些则用艺术家的想象力,像弗洛伊德一样,冷静又深刻地对人的潜意识领域进行剖析与表现。

二、作者介绍

萨尔瓦多·达利是个无政府主义者、达达主义者、反文化的虚无主义者,一个狂妄自大、好出风头、目空一切的人。他出生在西班牙东北部加泰隆尼亚省,从小就对绘画和新奇事物非常敏感,曾受到毕加索、莫兰迪、契里科等艺术家的影响。1929年,他参加超现实主义美术运动,创作出了许多新颖而富有视觉震撼力的作品。达利的作品体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表现出他偏执的意识倾向和对原子物理学的想象与认识,以略带魔幻写实的绘画手法,构造了一个真实与虚幻并存的超理性的视觉世界。在绘画中,为了发掘潜意识中的造型意象,达利采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创作方法,帮助构思幻觉般的境界。同时,达利在创作手法和材料上也不拘一格,涉猎广泛,还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了大量的雕塑、摄影、设计甚至电影作品。

达利还是一位善于炒作的人,他利用时尚媒体营造和树立自己的形象,在观众面前把自己的生活与艺术融合在一起。其天才和想象力以及将精神视觉化的绘画技巧和特立独行的张狂外表,甚至胡须,也被他打造成具有“品牌”效应的标志。

三、作品赏析

以他的《内战的前兆》(图15-12)为例,我们可以一窥其主要的艺术风格,该画还有一个副标题“煮毛豆似的柔软构成”。这里的内战是指当时即将来临的著名的西班牙内战。这样一幅纯属幻想的作品,由于它的不可思议性,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喻义性,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如毛豆般柔软而又令人毛骨悚然的骨骼与肉状形体象征画家对战争的恐怖预感。

图15-12 达利《内战的前兆》

物象本身就是一种诗性呈现。当一件物象进入人的眼睛时,人所感知的不仅是能指认其性质和名称的信息,还带有情感性的意义,这样,你看见蚂蚁、太阳或看见钟表、大树时必然会感到其中特别的情感震撼力。

《记忆之永恒》(图15-13)是达利最有魅力的作品之一。远景是一片虚无缥缈的山水,中景有一奇怪的有机物形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树枝上挂下来的挂表,像蜡一样呈融化状的表盘,时间在这里变了形。这种变形表达了“柔软”和“坚硬”的矛盾,也是艺术家对于时间概念的感觉。风景与空间传递出静谧的恐怖感,似乎预示着未来的世界在原子武器的威胁下可能被融化、销蚀。画面中间的形象隐约让人联想到妖怪的眼、鼻和脸,据说表示的是艺术家自己的形象。画面左下角红色的钟表上爬满了黑色的蚂蚁,达利有时用蚂蚁作为死亡和性器的象征。

图15-13 达利《记忆之永恒》

达利最初受立体派的强烈影响,后来被超现实主义所吸引,成为该派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在他的画中,超现实主义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形象的心理象征性明确地显露出现。达利在这幅画里把各种本来没有现实关联的形象组合在一起,呈现出特殊的“意义”,如左下角前景中的器皿和蚂蚁,观众看了就会感到肉麻、恐惧,仿佛时间或者生命被“众生”毫无意义地吞噬着。

超现实主义画家所采用的绘画手法多为写实性的,这样可以刻画具体的形象符号,来表示人们潜意识的精神内容。达利在这幅画的描绘中突出了色彩、质感、立体感和光影的真实性,仿佛要诱导观众进入梦一般的幻境,但同时又营造出多个矛盾的空间以及挑战常识的场景,如钟表、蚂蚁及远处不真实的地平线和透视空间。这种手法有助于渲染亦真亦幻、令人毛骨悚然的心理虚拟真实。

欣赏超现实主义绘画要试着体会画中所要暗示的心理意境,特别是理解画作传递出的孤寂、恐惧、不安和怀疑,体味画家是怎样利用充满心理矛盾的场景、造型和空间来营造特殊的氛围的。

四、其他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

作品《靴子》(图15-14)中,一双黑色的靴子立在木板壁前,靴子尖上,赫然出现的是一双写实的人脚。马格利特是创作这类将两种不同形态的物象加以综合,化成一种矛盾体艺术的先锋。他常常使用这些变异、夸张、逻辑矛盾的构思方法来增强作品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图15-14 马格利特《靴子》

马格利特出生在比利时,14岁时,母亲不明原因地自杀。其早期受到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来自于达达主义者。与契里科的相识启发他以超现实主义的理念创作绘画。马格利特的场景仿佛是心理电影或戏剧场景,经常采取引起神秘感和矛盾心理的写实手法。这种方式就像今天特效电影中尽力营造的乱真手法一样,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也在“乱真”,只不过艺术家们不是靠电脑特技来演示人变成金属、魔鬼钻出墙壁的幻想,而是靠形象的隐喻。

超现实主义的大多数画家喜欢采用西方古典造型法去描绘形象,比如街道、建筑物、静物和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这种强调光影真实感的表现方法比照着虚幻的画面内容就会产生一种无法理喻的荒诞效果。把梦中的物象变成可视可触的现实,让人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体会心理深处的一些隐秘、不可知的东西,就是超现实主义者最常采用的游戏法则。

下面具体列举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常用的一些形式:

变幻时空——达利常用的方法,画中有多重空间,让人分不清哪个才算最合理的空间。

拼合物体——把不同性质的物体拼成同一个。

特异的气氛——用色彩和明暗渲染怪异的环境和气氛,像契里科和德尔沃喜欢强调的那样。

矛盾关系——有比例上的矛盾,也有物体性质的矛盾,如马格利特画的鸽子与海洋的比例。

具象与幻象——看上去画的是特别真实、具体的物质形态,可越看越觉得不真实,如超现实主义画家唐居伊的画经常在画面的下半部画上鹅卵石一样的小东西,还很像城市或者骨头,但越看越觉得像是噩梦中遭受核爆炸厄运的地球幻象。

有机物的抽象形态——有机物特有的结构形态,被超现实主义者抽象出来成为一种比喻方式,频频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如恩斯特在《马的图谱》(图15-15)中把机械零件与有机体的骨骼、筋肉像集装箱一样组装、融合成一种超自然的形体。

图15-15 恩斯特《马的图谱》

五、波丘尼:《空间中的连续形式》

1.未来主义运动

未来主义源于意大利,是一场以颂扬工业化和科技时代为特征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1909年,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机器和运动是未来主义艺术的核心主题。未来主义艺术充满了城市化、机械主义、速度、力量以及强烈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其艺术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等,体现了反叛传统的时代特征。未来主义的重要艺术家有巴拉、波丘尼、卡罗等。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极为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交通与通信手段大大改进……这些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结构,从而引起了文学艺术领域的变革。旧的传统观念和艺术形式与人的新感觉方式严重脱节,已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艺术领域也产生了像未来主义这样的流派。未来主义受到尼采、柏格森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同旧的传统文化彻底决裂,否定一切文化遗产和传统,追求文学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全面革新。未来主义者热情地讴歌现代工业文明,现代大都市、机器文明、速度、竞争、喧嚣成为他们歌颂与表现的主要主题。

“有一种新的美感……如炮弹一般风驰电掣的汽车比‘有翅膀的萨摩得拉斯胜利女神像’更美……”。

——马里内蒂(《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

“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美”,“干起来吧!点燃图书馆的书架!把河水引来淹掉一切博物馆画廊……”这些宣言号召扫**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这一宣言热情讴歌了现代工业文明和科技技术,并强烈批判传统的美学和艺术权威,反抗陈腐过时的传统绘画和古董,提出了烧毁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口号,带有强烈的无政府主义和个人狂热。它扎根于柏格森和尼采的哲学思想,扎根于无政府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流行的虚无主义思潮密切相关,并且对现代战争大加颂扬,认为战争是艺术最终极的形式,导致未来主义被法西斯势力所用,成为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附庸。未来主义自此诞生,并迅速由文学界蔓延渗透至美术、音乐、戏剧、电影、摄影等各个领域。

2.未来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

1909年,未来主义的领袖人物有波丘尼、贾科莫·巴拉、卡罗·卡拉、路易吉·鲁索罗等。

波丘尼是未来主义画派的核心人物。他的代表作《城市的兴起》(图15-16)表现了未来主义者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讴歌。画家通过象征的手法和强烈的绘画语言表达了未来主义者的信条:对工业、速度和运动的崇拜。充满活力的红色奔马扬起蹄子,奋力前进,代表了现代工业势不可当的迅猛发展态势,人群是工业社会中劳动者和人力的象征,而背景则是蓬勃兴起的工业化建设。画面充斥着夸张动感的造型,色彩关系对比刺激,光线强烈、笔触充满动感,整幅画面给人**不安的节奏和力量感。

图15-16 波丘尼《城市的兴起》

巴拉,一位杰出的画家、雕刻家和工艺设计师,也是意大利点彩派的倡导者,倡导在绘画静止的形式中表达运动和速度。《链子上一条狗的动态》(图15-17)是巴拉追求表现运动和速度的代表作。狗被表现成很多腿,拴狗的链条也不只一根,而是多条,妇女的脚和裙摆也是一组连续的形,画家通过众多不同时间的瞬间形象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画面来表现人物和狗都在行进的动态与运动的速度。

图15-17 巴拉《链子上一条狗的动态》

运动、速度和变化是未来主义艺术家表现的核心内容,他们歌颂由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一切,颂扬现代大都市、工业文明,赞美“速度的美”和“力量”,甚至颂扬战争、暴力和恐怖。在绘画技巧上,未来主义并没有创新,艺术家们主要从新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中汲取营养,借鉴新印象派的点彩技术,同时借鉴了许多立体主义的形式语言来传达现代工业社会的审美观念。可以说,他们的绘画技巧,从本质上说仍然来源于立体主义,在表现速度和时间上,采用了立体主义多视点的表现方式。兼具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特色的《下楼梯的**》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作品赏析

在杜尚的成名之作《下楼梯的**》(图15-18)中,观众看不见具体完整的**形象,也看不见完整的楼梯,只能见到一些杂乱无章的线条和色块、笔触,我们可以看出画面具有典型的立体主义语言特点,在变化空间视角的同时,又强调了时间因素的变化,因此又具有未来主义的特征。画面由不同的几何形组成**的形象,不同时间的人体的分离动作集中在同一个画面上,重复的形象表现出**下楼梯的动态。

未来主义是第一个有自己宣言的艺术流派,而且是先有宣言,后有技法理论。未来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衰落,存在的时间虽然非常短暂,但是其影响却十分深远。

图15-18 杜尚《下楼梯的**第二号》

波丘尼本人还是一个雕塑家。他所做的未来主义雕塑对现代雕塑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他在1912年4月11日发表《未来主义雕塑宣言》中提到要“绝对而彻底地抛弃外轮廓线和封闭式的雕塑,让我们扯开人体并且把它周围的环境也包括到里面来”。他向古典的静态雕塑提出了挑战,希望在雕塑中找到一种“运动的风格”,并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材料来制作所谓的未来主义雕塑。他的雕塑是绘画观念的延伸,《空间中延续的独特形式》(图15-19)是其代表作。

图15-19 波丘尼《空间中延续的独特形式》

在雕塑手法上,作者采用了与古典方法不同的造型模式。首先,他采纳了类似立体主义的方法,将人体肢解并重新组合,用独特的空间处理,使雕塑具有一种纪念碑的效果。其次,将传统雕塑的古典静态转变成富有动态的雕塑,特别是人体各个部位形体的连接和扭动,表现出现代化工业社会崇尚速度、机器并突出节奏和运动的感性特征。

六、波洛克:《薰衣草之雾》

1.抽象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美国兴起的最重要的绘画流派。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大多以大胆、泼辣的笔触,强烈的色彩和宏大的画面空间构成抽象的视觉形象。这些抽象的形式直接表达艺术家的情绪,激发观众的共鸣。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的创作常常是即兴式的,在追求强烈视觉效果的同时,强调创作过程的重要性。不少抽象表现主义受到东方艺术如禅宗和水墨写意画的启发。作为第一个由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艺术崛起,纽约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中心的标志。波洛克、马瑟韦尔、克莱茵、莱因哈特等艺术家是这个画派的代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一跃成为全球的霸主,作为战争的胜利者一方,在政治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和欧洲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相比,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美国的文化还是处于劣势地位。为了使本国的文化也像政治和经济一样在世界上处于绝对的霸主地位,美国相关的政府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来发展本国的文化。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很可能与中央情报局的插手有关,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美国在世界大战中的崛起和世界性文化战略的产物。抽象表现主义画家认为他们的艺术要反映美国崛起的文化,成为作为世界文化中心的美国的一支艺术流派。

战争还为美国带来了一批来自欧洲的文化艺术界的精英。这有助于增加美国人的信心,去继承并且进一步发展现代欧洲绘画的传统。这些避难画家包括恩斯特、马宋、达利、蒙德里安、杜尚等人。在各种现代艺术思想,尤其是立体主义、新造型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美国艺术获得了某种前所未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抽象表现主义便迅速出现,并很快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纽约第一次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

抽象表现主义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波洛克、德·库宁等人为代表的行动画派,他们的作品强调动感与张力,充满表现的**,能够看出明显的笔触或身体作画时的运动;另一种则以纽曼、斯蒂尔、罗斯科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表现出更加纯粹的抽象感,强调画面的平面性和结构感,也被称为色域绘画。

2.作者介绍

1929年,17岁的杰克逊·波洛克来到纽约,师从于写实画家托马斯·哈特·本顿。然而波洛克在开始的时候不愿被具体物象拘束,他用色非常强烈,笔触非常夸张,物象“扭曲”,表达着他内心中的一股狂野的力量。对波洛克艺术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来自欧洲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所带来的思想。波洛克曾经说过超现实主义的无意识观念对他的影响很大。可以说,超现实的自动方式,使他从具有充满动物性的、色情的、神秘特点的“生物形态”的图形中找到了突破,诞生了自由奔放的“滴画”,让画面变成了他行动的载体——这在绘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3.作品赏析

波洛克通常先把画布钉在板子或者墙上,然后随意在画布上泼洒颜料,任其在画布上滴流,创造出纵横交错的抽象线条效果。作品没有主题,画家强调的是绘画动作本身的意义。

画上出现的形式是依环境赋予作者瞬间的机缘所获得的存在状态。画家谈及作画的感受时曾经说过如同得到了禅宗般的超悟感觉。他的作品充满线条和色彩交错重叠的美,以其在帆布上很随意地泼溅颜料、洒出流线的技艺而著称,如同中国的水墨画。

波洛克除了受超现实主义影响之外,他还受到墨西哥壁画艺术的影响,形成了偏爱巨幅的习惯。此外他的艺术还源于印第安人的“沙画”艺术。所谓“沙画”就是将涂彩的沙子漏过指缝洒到地上,组成一种彩色的图案。波洛克滴画的创作摒弃了画架,他将巨幅画布铺在地上,绕着画布走,将滴淌的颜料或搅和着沙子的厚重涂料、碎玻璃等滴洒在画布上。作品毫无主次,无重点的“满幅”是其主要特点。

同时,波洛克还宣称这些作品是其狂热行动的直接产物,是情感所支配的行为的直接记录。画家在作画之初自称完全不知道自己作品会是什么样子,画完后才根据需要剪裁一块,绷到画框上去。他后来不给作品命题,只是在完稿时编上一个号码。

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追求纯粹的画面效果,强烈的色彩和线条相互交接,使画面饱含一股震**心灵的力量。画家所呈现的已不是一幅画,而是其作画行动整个过程的呈现(图15-20)。

图15-20 波洛克《薰衣草之雾》

课后思考题:

1.怎样理解“塞尚被誉为‘现代美术之父’”这种说法。

2.举例说明超现实主义画派的艺术特征。

3.请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谈谈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

[实践练习题]

1.用彩色绘画工具临摹一张蒙克的作品。工具可以是彩色铅笔,也可以是蜡笔、色粉笔、水粉、水彩式油彩。体会一下蒙克条状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对比对增强画面表现力所起的作用。

2.模仿超现实主义的方法,把下列物件中的两三件拼成一个物体,要求说出拼合时希望达到的心理效果:

钥匙、电脑、帽子、易拉罐、酒瓶、眼睛、嘴、手枪、自行车、烟斗、眼镜、手套、手机、剪刀、手表、袜子、椅子……

3.找一些沙粒、碎玻璃、小石块、稻草等,与颜料混合搅拌,用丙烯或乳胶调制后,在画布上滴洒,直到自己感觉满意为止。等画面干透后裁剪自己认为满意的部分,装框展览。感受行动绘画绘制的过程,体验手腕和胳膊等在绘画表现中的自由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