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给林冬梅布置任务的时候觉得她大概率就是完成一篇长篇小说或两、三篇中短篇小说的样子,所以当林冬梅在一周后拿着几份稿子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杨力觉得这个场景似乎有些不真实。
“这就是你一个星期写完的?”杨力看着这叠在一起厚厚的稿纸,吃惊地问道。
“是啊。”林冬梅点点头,“可惜现在只有英文打字机,否则我还能更快点。”
杨力略微翻了下林冬梅写的小说,然后皱眉道:“你这都是长篇小说?”
“准确说是长篇连载小说。”林冬梅说道,“不出意外的话,一部大概可以连载一年左右的时间,然后会有下一部。如果市场接受度高的话,应该可以继续写下去。”
“你的意思是,只要有读者愿意看,你就会继续往下写?”杨力有些奇怪地问道。
在杨力这个时代的人看来,作者创作作品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基本可以说,作者写完之后就真的写完了,哪里会管你读者的想法。而那些写大长篇的作者也是早有构思,只不过人家是写完一部再写下一部,按照本来的计划往下写而已。哪有林冬梅说的这样,如果读者喜欢就可以往下写,那作者岂不是就成了读者的工具了?
“当然也不会无限制地往下写,我会自己设定一个结尾在那里的。”林冬梅解释道。“如果读者喜欢我的第一部,那我就写第二部。如果作者不喜欢了,那我可能就写到第一部便完结。但是不管作者再怎么喜欢,我觉得第七部该完结的时候也会完结。”
林冬梅的这种创作方法其实类似后世的美剧的编剧工作。编剧通常会在第一季快完结的时候留下“扣子”,若是第一季收视率好而有第二季的话,那这个“扣子”就会产生作用来引出下一季。当然,美剧的订购通常会在当季播出之初或中间就决定好,所以“扣子”不会平白无故的产生。
美剧的这种编剧手法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就是能始终抓住观众的目光而确保电视台的利益,但缺点也就是编剧越发工具化。很多时候,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会强迫编剧不断拉长原本设定好的剧情。但是人物弧光是有限制的,在原本的剧情里已经完成了主角的人物弧光,那就应该准备结尾了。但因为收视率而导致剧情拉长,结果就是主角的人设开始崩坏,甚至导致前后设定不一致的尴尬。
不过林冬梅今天是自己的主创,那她还是有能力在该完结的时候选择完结,所以不至于导致篇幅过长而使得原本完整的故事变得臃肿乃至于自我崩结。
“你按照规定的编辑流程走吧。”杨力最后放弃了劝说林冬梅的想法。“我和老牛商量好了,内容方面的事情我只负责大方向,细节还是由你们编辑部把控。”
“行,那我就出去了。”林冬梅带着自己的稿子离开了办公室。
由于林冬梅只是实习编辑,所以她是没有审稿权的。编辑流程里的“三审”是不算她这一审的,因此林冬梅的审稿更多类似于编辑部的内部推荐。
“于伟同志,我这里有三篇小说的投稿,麻烦你看看。”林冬梅将稿纸递了过去。
“你现在就收到稿件了啊?”于伟有些惊讶地问道,随后他笑道,“差点忘了你是京城文学的正式成员,你们内部找人帮帮忙也能凑够数的。”
于伟说完就开始审稿起来,而林冬梅则是回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忙自己的事情了。
通常来说,一本杂志能够给一部小说的字数会限制在10万字以内。因为再多就要挤占其他版面,而林冬梅这次投过来的稿件数字都刚好卡在这个字数上下。
于伟首先阅读的是《狄仁杰传奇》。单从标题看就是一部很正统的古典传奇小说,所以于伟打算先看看这本。这类小说写起来不难,但是要写好却非常麻烦。
“哦,这是模仿公案小说的写法?”于伟是中文专业毕业,所以对于公案小说这个类型并不陌生。
不过随着于伟的阅读深入,他很快意识到作者只是批了“公案小说”的皮,内核却是侦探小说。侦探小说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是国内早就有相似的作品。只是国内早期的侦探小说过于追求猎奇,感官刺激远远大于推理断案,以至于还有作者干脆安排“神魔鬼怪”登场。这导致早年的侦探小说在国内的名声很臭,不少后来写侦探小说的作家都不屑与这些前辈共舞,纷纷自称自己是“探案小说”,只求前辈们造的孽别报应到自己头上。
“有点意思啊!不仅有探案内容,还有朝廷权谋,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啊!”于伟叹道,“虽然这只是开篇,但是整个故事的脉络却可以窥见一二,不知道是哪位大家的作品?”
虽然通俗小说处于鄙视链的底层,但是写好了还是会让人崇拜。
于伟将《狄仁杰传奇》放到一边之后又拿起了《重案六组》。没错,林冬梅这个起名废直接用了那部电视剧的名字。只不过除了名字相同之外,林冬梅将人物、世界观和情节都彻底换了。而且林冬梅将小说的重点落在了推理上面,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女性刑侦人员。
“精彩!”于伟看完《重案六组》第一个单元之后就忍不住拍桌叹道。
于伟这一惊一乍顿时惹来了马莉的好奇,于是于伟将《重案六组》推荐给了她。
有了这两本小说打底,于伟拿起了最后一本《考古奇案》。
林冬梅写《考古奇案》充分借鉴了邻国营造“气氛恐怖”的手法,用平淡无奇的渲染那种诡异的气氛。虽然此时是炎热的夏天,但于伟愣是看得自己全身发冷。
“这太吓人了!”于伟将《考古奇案》放到一边,起身走出办公室。
接连看了快三个小时的小说,于伟觉得自己都快要爆炸了,所以决定去厕所释放一下自己。顺带在事后抽根烟压压惊,谁让自己看完之后总觉的背后有人在看自己呢?
“林同志,你这三篇小说都是谁写的?写得也太好了吧?”吃完午饭后,于伟问道。
“都是一位叫香雪的同志写的。”林冬梅不打算暴露自己。
“香雪?女同志?”于伟有些讶异,“不对,这三种小说的风格各有不同,难道是好几位同志共用一个笔名?”
于伟自己给自己想了个解释,然后发现居然能解释通,于是就没再说什么了。共用笔名这事虽然稀罕,但也不是没有的事情。人家作者自己都不着急,他这个编辑费心什么?
于伟这边决定小说通过了审核标准,于是提交给了牛志文二审。牛志文的审稿速度也不慢,临近下班的时候就将稿纸给到了杨力。杂志社或出版社的三审一般是责任编辑初审、编辑主任二审、总编辑或社长三审。但杨力因为同时兼任了编辑主任和社长两个职务,所以他将二审的权力下放给了主编牛志文。
杨力看到这三篇小说回到自己办公室也就知道编辑那边没有什么意见,于是他也大致看完之后就选择了同意刊发了。
有了林冬梅这三篇小说,《京城传奇》的组稿工作也算是完成了三分之一。后续旅行社也将他们搜集的景点传奇文章提交了过来,经过编辑们的筛选和润色,他们选择了其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放在创刊号。至于找那些酒店、饭店及工艺品店要介绍资料倒是有点延迟,毕竟现在的商店可都不愁客人。人家商店不欺负客人就好了,哪里还担心客人不上门?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居然将搜集介绍资料看成是麻烦,对编辑部的人没什么好脸色。
“等再过几年看看,到时候就该你们求着杂志了。”林冬梅忍不住在私底下吐槽道。
组稿工作完成得差不多之后,林冬梅就开始动笔写起了那部魔改版《肖申克的救赎》。林冬梅将这部小说定名为《救赎》,预计是一部10万字到15万字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的写作过程不是很顺畅,哪怕到了《京城传奇》出刊了,林冬梅的《救赎》都才完成了一半。不过现在林冬梅也暂时放下了这部小说的创作,因为大家都在等杂志的销售反馈。由于杂志只是面向京城发行,所以创刊号只印了5000册,其中1000册都是由各单位内部消化掉。毕竟是旅游部门的杂志,大家还是要给点面子。
“你说我们大概要多久才能卖完这些杂志?”于伟有些紧张地问道。
“我现在就希望别有人找我们退货就行了。”牛志文认真地说道。
此时的报刊主要还是走邮局征订,少量则是通过各种渠道走零售路线。也正因为有邮局征订这边兜底,所以大部分报刊对于零售渠道是无所谓的。所以,报社或杂志社对于未售完的报刊是到期回首的。这些未售完的报刊少部分或用于存档或交于一些过刊销售渠道低价处理,大部分则是送到造纸厂做回收。
但是《京城传奇》的发行错过了邮局每年一度的征订工作,虽然邮局在每季度乃至每月也有征订,但是规模远不及年底那么大,所以知道的人不多。因此《京城传奇》杂志社这边几乎就没有收到什么个人用户的订阅,所以销售压力就大了许多。
曹峰是京城某中学的高中学生,随着高考的恢复,高中一下子又变得吃香起来。虽然现在的高中还没有到后世那样对中专、中职等形成碾压式优势,但现在愿意念高中的人渐渐多起来了。诚然,中专毕业生也像大学毕业生那样包分配工作,可人家大学毕业生一出来就是干部身份,那这说出去可比你中专毕业生的工人身份好太多了。
也正因为如此,家里人对于曹峰还是非常看重的。不仅在家不缺各种营养,爹妈还私底下给了一些零花钱。曹家爸妈的意思是让曹峰私下多吃点好补补脑子,但是结果却让曹峰买了各种文学杂志。现在文学杂志受欢迎,所以售价也大多不便宜。因此曹峰攒一个月的零花钱也就是买个两三本杂志而已。但就是这两三本杂志让曹峰在学校里极受欢迎,不仅哥们满天飞,连女生都会红着脸找他借杂志。
“王爷爷,你最近这里有啥新的杂志啊?”曹峰嘴巴仿佛抹了蜜一般地问道。
“新杂志?你是想问问有啥便宜的杂志吧?”王老头一副我看透了你的眼神。
曹峰尴尬地笑了笑,“那王爷爷有啥推荐的没?”
“这本是新出的。”王老头递过去一本不算厚的杂志。“不过就只有一半多的篇幅是故事。但是里面的故事都蛮不错的,你应该喜欢。”
“真的?”曹峰有点怀疑王老头的品味,但他还是接过了杂志。
“京城传奇?”曹峰念出杂志名,“不会是那种封建迷信吧?”
“小子瞎说啥呢?”老王头急了,“这可是旅游局办的杂志,咋会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