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分崩离析(五)

不等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的首轮攻击“尘埃落定”,第二波次的攻击又落在印度北部各重点目标的头上。与首轮打击中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使用多个机动打击旅的机动发射模式不同,这一轮打击之中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主要投入的是长期执行战略值班任务—部署在固定发射井内的“东风—5A”型洲际导弹以及准机动发射的“东风—3”型和“东风—4”型中远程弹道导弹。

“一击有余,后续无力。”在美国五角大楼内继续关注着战事发展的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亨利.奥柏林空军中将此刻显然已经从刚才面对82枚“东风-21”型

“东风-25”型中程弹道导弹的震撼之中恢复了过来。面对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在第二轮打击中所使用的这些堪称“古董”的老旧导弹,他似乎的确有理由嗤之以鼻。当然亨利.奥柏林空军中将相信作出这样的选择,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部队的指挥官和北京当局必然有充分的理由,毕竟“东风—3”型、“东风—4”型和“东风—5”型都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产品了,但总计却仍有近两百余枚处于服役状态,这些“老兵”的存在不仅需要耗费了大量维护和保养成本,更关键的是占据了新型导弹的部署通道。与其再耗资巨大将其除役、销毁,不如就这样砸到敌人的国土之上,让“他们”在自己“从军”的最后年华里去博得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和灿烂。

“不过相信这些导弹的命运不是打偏了击中居民区就是在空中自行解体吧!”不过对于这些导弹的战果亨利.奥柏林空军中将显然并不抱太大的希望,毕竟这些导弹之中最老的估计已经与自己同岁,最年轻的也与自己在海军陆战队服役的儿子年龄相仿。根据他手上的情报最先进的“东风—5A”型洲际导弹命中精度也在500米左右。而“东风—3”型的命中精度1500-3000米之内。在装载核弹头、执行战略攻击任务的情况下,这样的命中精度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在目前的状况下中国政府应当没有理由首先使用核武器才对,那么在携带威力有限的常规弹头,即便是用来攻击那些范围较大的固定目标—印度的核工业基地、研究机构。这些导弹能取得多大的战果估计没有人会抱以希望吧!

但是亨利.奥柏林空军中将显然猜错了,因为并非所有人都与他那样的悲观。至少此刻在位于中国腹地每一个升腾起一团绚烂夺目火光的发射阵地,便有无数颗滚烫的雄心在目送这些伴随自己多年的“战友”飞向天际之时与它们共同飞翔。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兵龄都远没有这些硕大的共和国之柱长。在一届一届的老兵手中,他们曾经是最为受宠的军中娇子、曾经是共和国最后的安全底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最近被一代代的新型导弹所取代,在那些年轻的战友面前,老兵并没有更多的优越感,相反只有深深的自卑。他们中有些被拉下战位、分化解体。有些则“退伍转业”—被用作“长征”系列火箭的推进器。

如果说武器也有生命的话,那么或许他们也在咬牙坚持,坚持着等待一个时刻,一个用自己的生命向共和国证明自己价值和忠诚的机会。在今夜他们最终如愿以偿,而且他们的牺牲并非全无价值。因为在他们投入战场之前,已经获得了脱胎换骨。

常规弹头来代替洲际弹道导弹的核弹头这并非是中国人的发明,早在2006年8月27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便宣布:规定美军在得到白宫命令后,在一小时内使用任何非核武器打击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任何目标。计划将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改装成装备普通弹头的导弹,以便能在全球进行常规作战,形成新的全球快速反应作战能力。并且已经开始在美国海军的多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所装备的“三叉戟”D-5型潜射洲际导弹进行改装的试验。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这一改进计划是一件如同换衣服般简单的事情。要用使原先为核战争所准备的洲际弹道导弹在常规作战中一显身手,即便是美国那样的超级军事大国也需要耗费无数的时间、人力和物资。毕竟核弹头与常规弹头在结构和作战使命上有着太多迥然不同之处。

洲际导弹飞临目标上空时,将从太空高速进入大气层,速度高达2万公里

小时。核弹头的特殊壳体能够承受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然而,常规弹头一般在大气层内飞行,最大速度也就是几倍音速而已,弹体抗高温能力远不如核弹头。此外,洲际导弹配备的常规弹头必须在飞临目标之前,进行大范围减速,使制导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为常规作战中的对地面攻击精确制导武器都是在亚音速情况下从攻击平台上进行发射的。

所以从某些意义上来讲,中美两国对洲际导弹的常规武装化完全是出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目的采取的同一种解决方案而已。除了“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三叉戟”D-5型潜射洲际导弹之外,美军真正洲际导弹的常规武装化的重点是按照《美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应该被拆除的美国核武库内的宠儿—MX“和平卫士”型洲际弹道导弹,同时研制500枚射程、精度、可靠性均优于“民兵—Ⅲ”的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可以说完全是一种打破了现有战略平衡,回避现有国际条约而保持和发展自身的战略力量的作法。而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对“东风—3”型、“东风—4”型和“东风—5”型则很大程度只能说是一种出自“物尽其用”的无奈之选。

不过出于洲际导弹具备摧毁具有很强防护能力的点目标的能力。而且在C4ISR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洲际导弹的战术性指挥成为可能,而且减少了指挥环节,缩短了作战决策时间。所以在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对“东风—3”型、“东风—4”型和“东风—5”型的导弹改装过程中仍然投入了相当的努力。虽然这些老兵的攻击精度或许永远无法与已经拥有天基雷达系统,可以摆脱地球曲率等客观物理因素限制的美国那新型的“地基战略威慑系统”。但是中国军工科研人员也已竭尽所能将更多的成熟技术加载到这些老兵的身上。

为了弥补在攻击精度之上的不足,中国的军工科研人员特别为这些已经卸下了核弹头的导弹装上新型研制的多级子母战斗部。在完成了再入大气层之后,这些老旧的洲际导弹将在目标上空3000米左右的高空开始减速,打开第一级战斗部释放出总数在10个左右的二级战斗部,而这些二级战斗部将继续下降高度在500米左右的高度释放出最终的毁灭之雨—总计600枚的小口径炸弹。这样的攻击将在第一时间全面打击方圆20公里的广袤地域。

“准确的说,他们已经不再是洲际导弹。而是无人驾驶的‘部分轨道轰炸机’。”在德令哈的指挥中心内程浩少将看着从整个中国中西部的地基发射井和野外发射阵地上腾空而起的成为“攻击彗星”划过半个亚洲飞向各自的目标,他的脑海里似乎又回到了自己童年时代那个永远摆放在自己父亲桌面上的古怪模型,他有着一个极少有人知道的名字—“东风—6”型。在那个共和国正经历空前威胁的岁月里,程浩少将的父亲曾和一群与自己同样热爱和平的人共同致力于将明天寄托于互相毁灭的承诺之上。今天虽然程浩少将还没有看到那绘有“八一”战旗的“东风—6”型真正的翱翔在大气层之外,但是至少这种攻击的模式也算是对自己父亲的少许宽慰吧!

在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第二轮打击全面展开的同时,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空军也开始从各个方面对印度北部的战略目标进行空中打击。这是一场中、巴两国经过长期准备和积蓄之后所发起空中进攻战役,特别是中国空军,为了完成这次一击制敌的行动,中国空军在过去数个月的中印战争中一直处于动员和整备状态。面对马六甲海峡地区的激战,中国空军远没有全力以赴。虽然这一点广泛的为友军所诟病,但是今天一切的忍耐都将迎来最后的宣泄。中国空军自开战以来首次调集了7个空军战区的精锐战力,从四个方面向印度北部地区发起攻击。

除了第一批次飞抵战区的是早已秘密进入青藏高原一线机场的成都军区空军战区的第33歼击机师的苏-30MKK型战斗轰炸机以及武岚中校驾驶的轰-6X型轰炸机,当他们成功的摧毁了部署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大吉岭一线的印度陆军第222独立导弹团和印度北部的预警雷达系统之后,隶属于成都军区中国空军的主力机群从中印边境的东段开始进入战场。这支拥有超过200架国产歼—11A

B型重型战斗机、歼—8E

F型战斗机的庞大机群里不仅有成都军区空军战区的第33歼击机师的雄鹰,更不乏来自济南军区的第19歼击机师和南京军区的第3歼击机师的精锐。在这些战斗机群的背后还有来自南京军区第10轰炸机师的大队悬挂着空射对地巡航导弹的轰—6D型轰炸机群。

在得到沈阳军区空军第1歼击机师和北京军区第7歼击机师支援之下,兰州军区的空军部队显得底气十足,多年在高原轮训的经验加上突击的适应性训练使得这些从各个军区皇牌在从高原之上的各个野战机场之上起飞毫无生疏之感,他们将越过中印边境西段进入印度的领空,扫**那些被第二炮兵的攻击瘫痪在印度西部纵深机场跑道和高速公路之上的目标。

而成都军区的另一支空军皇牌第44歼击机师自然也不会甘心落后,在得到了广州军区的第2、第18、第42三个一线歼击机师骨干的支援下,从云南一线的机场起飞,假道缅甸的领空对印度东北部地区的军事目标实施空中打击。当然顺便支援“孟加拉人民报家卫国”的地面战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之一。

除此之外广州军区空军战区的第8轰炸机师还从湖南南部地区的机场起飞在从缅甸南部的丹老群岛的海军基地群起飞的中国海军航空兵战机的掩护下,在孟加拉湾西部海面上发射巡航导弹攻击了印度东部沿海的战略目标。

在短短的半个小时之内,印度北部的天空便不再属于湿婆大神的子孙。除少数在中国方面的突袭开始之前正在担任日常巡逻任务的印度空军战机在空中被击落以下,印度空军最后的家底—部署在整个北部各一、二线机场之上的近500架各式战斗机均被炸瘫在跑道之上。此后印度的天空便只能借助于防空炮火来保卫了。

按照一般空中进攻战役的规律,攻击方应该充分发挥在整个战区、包括太空部署的完善的指挥控制通信预警系统(C3I)、先进的夜间作战系统、隐身飞机、远程精确制导武器,以及高性能的电子战装备,把空中战役的首次突击和尔后阶段航空兵的主要作战时间安排在夜间,白天以巡航导弹攻击为主;飞机突防时,采取综合的电子战措施;以隐身飞机打头阵,在防空火力圈外发射空地导弹攻击要害目标,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使作战按照对己方有利的方式进行,确保空中战役胜利。

但是这样的攻击模式显然在目前世界上仍只有美国空军可以独立完成,为了更好的在第一时间摧毁对手,中国空军不得不选择在白昼进行攻击,这使印度各防空部队的成绩并不算太糟。在此后数个小时的攻防战中他们成功击落了大约30架左右的中国战机,而这个比例大约战中国空军参战总兵力的3%左右。不过印度防空部队为了这点成绩付出的代价也同样不小,各个被摧毁的战略目标的周围,往往到处可见被炸毁的高射炮以及满地焦黑的尸块。

“我们已经损失了近75%的空中力量,地面机动发射平台有60%以上已经被摧毁,另外的大部分也失去了联系。现在除了海底的‘拉杰拉杰’号和那最后的末日基地了。”在新德里的地下防核掩体之中,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正在向印度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报告目前正日益恶化的形势。

要先挽回局势,印度惟有选择疯狂。在中国用一场中国空军历史之上空前规模的进攻战役全面拔除印度的“核牙齿”之前,用仍可以使用核武库向全世界展示印度的力量。当然这一切并非是印度长期以来的核战略,事实上除中国之外,世界各大国之中印度也同样明确表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曾说过:“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国家是不能被其他国家所支配的……核武器是为了自卫,我们的敌人在知道我们拥有核武器后就不会再攻击我们。”印度国防部2005年年度报告将印度的核政策界定为“基于最小的有效威慑和不首先使用原则”,但是针对“最小的有效威慑力量”,印度并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反而强调要大力发展“三位一体”的核力量。

印度需要集中全力确保其核武器遭到中国或巴基斯坦甚至二者联合的第一次核打击后而不被其全部摧毁。而第一时间接到新德里方面核打击命令的正是已经秘密部署在阿拉伯海之中的印度海军3艘“先进技术艇”(A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硕果仅存的一艘—“拉杰拉杰”号。作为印度海基核力量中最后的中流砥柱,“拉杰拉杰”号已经从母港孟买出发,在阿拉伯海中秘密的潜伏了数周之久,现在它将接到命令向巴基斯坦境内的两大主要目标—伊斯兰堡和卡拉奇实施核打击。而在另一个方面位于印度中北部的温迪亚山脉的地下,毁灭的力量正在逐渐的凝结。

这条东西长1100多公里横亘于马尔瓦高原的南缘和纳巴达河与宋河北岸之间的山脉,由于多以陡崖临河岸,一直以来都是印度南北交通的障碍,也是习惯上划分南北印度的分界线。此刻在海拔884米的辛加乔里峰下,郁郁葱葱的麻栗树下一个隐秘的通风口直接连接到地下50米下的混凝土地下掩体之中,此刻一个可以传送发射核导弹信号的电子装置突然响了起来。这里便是印度最后的洲际导弹发射井—传说中的末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