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海岸燃烧(二)
经过一夜的紧张航行,各登陆船团在黎明前开始海上换乘,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两栖登陆装备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自二战时期形成的换乘
编波的抢滩模式依然是有效而必须的。
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大型登陆舰艇,但是相对于各机械化步兵部队数量众多的重型装备而言,中国海军的登陆舰艇数量仍然十分有限,只能尽可能地用来搭载重型装备,而出了少量均衡装载的步兵外。第一攻击波次抢滩登陆的轻装部队仍主要由征用的大型民用船只运载。
此刻在民用船只的两舷同时旁靠2艘小型登陆艇,即将投入登陆的士兵们开始在军官的指挥下,开始在漫天的朝霞中攀爬横贯在船体上的大型软梯,海天边不时传来的隆隆炮火中,不时有士兵紧张中失手坠下大海,在水兵们开朗的笑声和嘲笑中被救上登陆艇。
对于这些步兵来说,在登陆发起时换乘小型机械化登陆艇、冲锋舟等抢滩工是必须的,而大型登陆舰上的两栖坦克等两栖装备的泛水也需要时间。舰首的舱门缓缓打开,一辆辆两栖装甲车辆和两栖主战坦克驶出战舰,在蔚蓝的海面上自由的游弋起来。
而整个舰队的指挥中心—全通甲板式的两栖攻击舰“浙江”号上,数架直-8F型通用舰载直升机正逐一发动,但作为一艘专用舰队指挥舰,“浙江”号真正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强大的指挥控制上。“浙江”号上的中国海军的“指挥控制系统”由“舰队指挥中心”和“旗舰指挥中心”共同组成。
“舰队指挥中心”是设在岸上的陆基指挥所,“旗舰指挥中心”就是象“浙江”号这样的位于作战海域的海上指挥控制舰。在具体的作战指挥中,设在新加坡的中国-东盟联合舰队的“舰队指挥中心”将各种作战指令、作战海域的海洋监视情报、敌情威胁及作战海域的环境数据发送到“旗舰指挥中心”,经过处理之后分送各个指挥位置和作战部队。
当然与此同时,“旗舰指挥中心”还会不断收到各部队关于自身状况、作战行动海域的海洋监视情报及作战任务的进展情况的报告,这些信息经过汇总处理之后,将报告“舰队指挥中心”。显而易见在海上作战指挥中,“浙江”号处于中心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浙江”号上的“旗舰指挥中心”是一个大型综合通信及信息处理系统,它同70多台发信机和100多台收信机连接在一起,同三组卫星通信装置相通,可以每秒3000词的速度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接收的全部密码可自动进行翻译,通过舰内自动装置将译出的电文送到指挥人员手中,同时可将这些信息存储在综合情报中心的计算机中。
“这个是昨天晚上在近海由电子侦察船截获和破译出来的。”站在“浙江”号上的登陆部队指挥舱内,战区参谋林太平中将向刚刚起床的胡维风中将报告了印度守备部队的异动。
此刻数以百计的中国海军指挥人员注视着舱内的海军战术数据系统终端、两栖支援信息系统终端和海军情报处理系统终端。此刻登陆部队指挥员使用这些设施掌握登陆作战的进展情况,对先头部队的作战行动及后勤保障提供支援。中国海军新型的近海电子侦察船可以收集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全频段电磁波并加以分析。但是在短时间内,中国海军的情报人员仅能了解敌方会在黎明时分会有大规模的行动,但目前仍不知道名为“台风”的打击具体将以什么形势降临。
“要求各登陆部队加快行进速度,提前发起攻击。”
中国-东盟联合舰队最高指挥官的姚广胜少将注意到了胡维风脸色的异样,立即提议道。“这不可能。现在一切都已经晚了。只有要求海空军加强对地压制了。”
胡维风中将紧闭着双眼,痛苦的摇了摇头。
作为登陆船团来说,各船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到达换乘水域,完成换乘的部队不可能各自单独抢滩,必须在海上等待编波,一般来说,换乘
编波的过程可能长达数小时,要求一支数百艘船的大型船团会在几十分钟内就完成登陆准备是不现实的。
而这段时间无疑是登陆船团最脆弱的时候,十分需要海空军的强力掩护,虽然有对地支援舰队协同作战,但是对于印度陆军坚固的坑道工事,单纯依靠海军的对岸攻击力显然是不够的,用商船改装的火力支援舰也加入到了对岸炮击的行列中来,在民船甲板上直接摆放的各陆军炮兵连的122毫米、152毫米的牵引火炮开始一一开火。
除了这些临时参战的陆军部队之外,中国海军还有6艘经过专门改装的
“近海支援炮击舰”。这些以万吨级货船为基础改建的战舰拥有接近于二战火炮巡洋舰的火力,除了装备有59式100毫米高射炮、72式85毫米高射炮之外,还有12门以上的203毫米牵引式榴弹炮。船载炮兵的炮位上方采用波纹钢和改装的集装箱作为临时炮塔,在覆以沙袋所形成防护,可以有效抵御使用子母弹进行大范围杀伤的火箭炮的威胁。
虽然203毫米牵引式榴弹炮并不是中国陆军炮兵部队的制式装备,但这种火炮仍然具有射程远、威力大、地面密集度好的特点。其最大射程可以达到50千米,单炮的火力覆盖面积可以达到1243平方公里,6艘“近海支援炮击舰”齐射的火力顷刻间便将印度陆军的正面防线打成了一片火海。
不过就在猛烈的火炮压制之中,被部署在岛屿纵深的印度陆军决战兵器—德制“泰帆”型(德语:台风)攻击无人机发射系统正全面展开。
一直以来德国陆军装备的无人机型号不多,不像美国那样能快速推出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无人机。德军现役装备的无人机仅为加拿大研制的CL-289远程侦察无人机和自行研制的LUNA近程侦察无人机。但是一直以来以想象力和精确的工艺为代表德国军事工业拥有会给世界以惊喜。
“泰帆”攻击无人机正是德国联邦武器技术发展局与德国陆军联合研制的全球第一种专用多功能攻击型无人机。起初德国陆军对“泰帆”型攻击无人机的要求仅仅是攻击敌方纵深的高价值地面目标,如指挥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地面停放的武器等。对其威力要求是要能摧毁这些目标或至少给这些目标造成严重破坏,使敌军无法再使用。
但随着整个发展计划的深入,德国陆军很快发现了这种武器除了地面战中的巨大作用之外,在反舰作战中也具有相当的潜力。特别是在对抗大规模两栖攻击集群的反登陆作战中,“泰帆”攻击无人机将会成为一件足以改变战场命运的决战兵器。
一套“泰帆”型攻击无人机系统由8部发射装置、96架“泰帆”型攻击无人机及相应的储运
发射车、一个地面控制站和部分地面维护设备等组成。所有设备和储运
发射车尺寸都按标准化设计。而在整个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地区,印度陆军部署了超过26套攻击无人机发射系统。而在中国陆军强袭登陆的正面,印度军方便集中了20套发射系统
独特的气动布局使“泰帆”攻击无人机看起来像是飞机和导弹的混合体,其优点是可以保证无人机在攻击时的稳定性。战斗部位聚能破甲战斗部,可以精确打击有装甲防护的目标,而且其爆炸后的破片还能像流弹一样杀伤面目标。“泰帆”攻击无人机用复合材料制成,对雷达有良好的隐身能力,使得敌方很难探测和攻击。
除了具有强大的攻击和隐蔽性之外,机长2.08米,机高0.9米,翼展2.26米,最大起飞重量160公斤的大型无人机,可以连续飞行超过4小时,实用升限4000米,速度200公里
小时,最大航程为500公里。也就是说,印度陆军在其远离滩头的发射阵地内便可以对整个中国海军舰队发射攻击。
印度之所以能够花费巨资从德国购买到这一新型装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莫斯科政府的帮助。德国军方中一个名为“洞狮”的秘密组织一直以来都在秘密与俄罗斯联合研制新型武器。而“泰帆”攻击无人机的设计和研制中,自然也少不了俄国人的支持。“洞狮”则通过莫斯科绕过国会向很多国家出售新型武器,而“泰帆”攻击无人机系统仅仅是无数地下交易中的冰山一角。
在接到由司令部指挥和通讯网数据链传来的攻击指令之后,操作人员迅速将指令转为操作程序,通过光纤传给待命的无人机储运
发射车,在车上会自动将程序下载给无人机。“泰帆”攻击无人机在储运过程中机翼是折叠的,在起飞时,机翼则会自动展开。“泰帆”攻击无人机的起飞也采用火箭助推起飞,当无人机升空后,助推器被抛掉,机上32千瓦的JP8活塞发动机开始工作,驱动螺旋桨转动,提供无人机飞行动力。
在数分钟之中,1900架以上的攻击无人机所组成机群便布满了安达曼群岛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