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领导干部要推动事业发展,也必须在发现、研究、解决矛盾中实现。解决矛盾的能力,最能体现工作能力,也最能检验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然而,一些领导干部矛盾意识不强,没有危机感,无视矛盾,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敏感、不警觉、不察觉,矛盾没有爆发就等于没事,高枕无忧,得过且过;有的眉毛胡子一把抓,“黄鳝”“泥鳅”一起抓,拿不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不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有的遇到矛盾“耍滑头”,遇事打退堂鼓、挂免战牌;有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造成思想麻痹,行动迟缓,等矛盾激发了,问题闹大了,才悔不当初,亡羊补牢;还有的化解矛盾能力不强,面对矛盾问题经常手忙脚乱、自乱阵脚,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把“小毛病”拖成“顽症”“绝症”;等等。领导干部回避矛盾,就是不担当、不尽责的表现,就是缺乏斗争精神的表现,也是能力本领不足的表现。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任何人都无法绕开或逃避矛盾。领导干部做工作,绝不能回避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是问题存在的根源,问题是矛盾的具体表现,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只有解决好矛盾问题,事业才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地推向前进。”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任何人只要处于工作状态,就无法回避矛盾,也绕不开矛盾。领导干部要推动事业发展进步,就不能像鸵鸟一样遇到危险就把头埋进沙子里,要主动迎接矛盾、正确处理和化解矛盾,积极在解决矛盾中担当作为、推动事业发展。

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这一方法就是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掌握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只有掌握了矛盾分析法,才能掌握辩证分析法的灵魂,做到按唯物辩证法办事。领导干部只有学会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问题,把握好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善于厘清工作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才能真正抓准、抓住工作的“牛鼻子”和“七寸”,做到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从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矛盾不会自生自灭,也不会无缘无故消失,只有迎难而上、主动出击,才能解决矛盾。如果前怕狼后怕虎、踌躇不前,打“退堂鼓”,或者消极应付、敷衍了事、拈轻怕重,必然被矛盾打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矛盾问题,领导干部必须不畏惧、不退缩、不放弃,勇敢应对、积极处置,彻底把矛盾化小、化了。

无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晚清名臣左宗棠说:“人这一生,要经历无数的大事小事,难事急事,要想过好这一生,就要记住三件事:能扛事,少惹事,不怕事。”少惹事,是谨慎;不怕事,是胆量。为官从政,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关键是遇到矛盾要不怕、能扛,因为矛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只有迎难而上,该动真就动真,该碰硬就碰硬,才能掌握“主动权”,找到解决矛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而有效化解矛盾。

领导干部要谨慎为官,为民不扰民,干事不生事,保持“不怕事”的精气神,努力克服怕担责任、怕有风险、怕惹麻烦的心理,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勇于当先锋、炸堡垒、攻山头。

敢于正视矛盾,有效化解矛盾。正视矛盾,是我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敢于正视矛盾,才可能去想方设法化解矛盾。

领导干部要敢于迎战矛盾,遇到矛盾不躲闪,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增强挑战意识,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主动应对好每一场挑战。

要善于化解矛盾,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找准症结,坚持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同时发力,坚持治标和治本协同推进,决不搞“鸵鸟政策”、选择性“失明”,坚决防止将小矛盾拖大、大矛盾拖炸。

逢山要能开路,遇水要能架桥。责重山岳,能者当之。本领是担当有为的客观保证,是能否把事情干成干好的关键。矛盾问题不会自动消失,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出现,层出不穷、不断发展。领导干部有效化解矛盾,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要有担当的真本领。

狭路相逢勇者胜。古希腊政治学家伯利克里曾说:“真的算得勇敢的人是那个最了解人生的幸福和灾患,然后勇往直前,担当起将来会发生的事故的人。”勇者无敌,有勇方能冲破禁锢障碍,不断朝着胜利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越是艰难越向前。领导干部只有始终保持内在动力和革命**,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拿出“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勇毅、“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无畏,才能直面困难、攻坚克难,奋勇拼搏、担当在前,勇往直前、不负使命。

打铁必须自身硬。只要功夫强,就不怕恶龙猛虎张狂。领导干部面对矛盾,必须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要有担当的勇气,始终以勇往直前的昂扬之气和舍我其谁的无敌斗志,敢于直面艰难困苦,敢于投身大风大浪,敢于应对风险挑战,破桎梏、抓机遇、闯新路;树立“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气,顶得住压力、扛得住重担、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锤炼永不言败、越挫越勇的坚韧品格,为党和人民事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坚持“偏向虎山行”的正气,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倒。

要有担当的本领,时刻保持“本领恐慌”感,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学中思、干中思,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努力增强“八种本领”,练强“十八般武艺”。要有担当的方法,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方法和社会实践方法,努力提高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