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不要误解,以为我要大谈历史,其实我是个理科会计,我对历史基本上属于一窍不通的,需要什么就去查历史词典。所谓的春秋战国其实是指诸侯之战,一片混乱的现象。大多数局外人,可能无法理解,中国的会计史上会有这样的年代?我要说不仅是会计,那几年里,整个的经济体系都是乱的,金融行业,工商管理,税务方面,自然企业会计全是如此,这个期间应该是1994年到1997年底。

我是94年下半年,应聘到了一家政府投资的单位,这家单位成立之初的设想是非常好的,利用东西部资源互补的各自优势,共同发展经济。但是用了一批不懂企业运营的政府部门的人,所以最终赔光、花光了所有政府投进来的钱、银行贷进来的钱,不了了之。

我进去的时候,公司成立不久,投进来的大批资金,因无人操作项目,闲置在账面,那时我对金融基本一无所知,或者说到那时为止,金融一直是国家直控的,中国银行可以做外汇,其他银行基本的业务就是存款和贷款。还没有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中信已经开始做内地的业务。大量的资金闲置在账面,肯定是极大的浪费,我很快就发现这些资金并没有闲置在账面,而是通过银行委托贷出去了,而且还不是一家银行,中信、工行、农行,分好几批,不同期限的贷了出去,利率高达18%甚至20%。发现这项业务后,我很是惊奇,当时互联网这个词应该还没有出现吧,我无法利用资料来判定银行这样的业务是否违法,甚至担心企业能否收回委托出去的贷款,尤其是这样高的利息。做会计的人都知道,这样高的利息生产企业肯定是用不起的,大多数贸易企业的利润率也达不到这种程度,只有骗子式的还有特殊的进出口贸易大约利润率可以超过以上的贷款利率。刚到那家单位,单位背景很高,自己无法判断这样的业务是因为单位背景高呢还是银行本身就在操作这类业务,如果是后者,那就一个结论:中国的金融业已呈失控状态。

到这年年底的时候,这家单位委托出去的钱,已全部收回,而且该收的利息也全都收回来了,在与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间接的了解到,不是因为单位背景高,是中国的金融在那一段时期确实已经失控,还可以从以下几个事项中看出来。

我们都知道,要注册一家新的企业,除了要写好公司章程、起好公司名字,拟定运营规划之外,首先要把募集的资金存到工商局指定的账户上,由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然后进入注册程序。但是在94年到98年这一段时间内,公司注册不用这样麻烦,注册资金这个问题非常好解决,随便找一家银行,当然你要和他们内部的某个部门负责人有点关系,然后让他们帮忙签写一张进帐单,金额,存款人你随便写,然后带着这张进帐单,去会计师事务所,复印一下,把原件让他们看一下,验资报告就没有问题了。然后你再把这张假的进帐单送还回去作废。我曾经为三家企业做过这样的注册,当时暗自得意,看我多利害,没有资金照样注册公司(很后悔没有为自己注册一个公司),今天想来多么可怕,银行竟然敢给你出具一张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假进帐单,在没有任何保障的前提下,敢让你带走这张进帐单,他们都不懂法律吗,小小的一个部门负责人,不用行长批准就敢作出这样的单据来。如果有人带走这张进帐单后,直接诉诸法律,就说银行收了钱,什么证据证明银行没受这笔款呢?谁对这样的事负责人呢?

银行敢作假,会计师事务所知道这是假的,也敢出证明,工商局也知道是假的,但是还是不负责任,于是乎从头到尾就都是假的,近年来大小评论都说中国的会计素质太差,是会计本身的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原因?

那几年的工商年检也是这样的,这几年比较正规了,没有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税务不会给你做年终汇算清缴,工商也不会给你年检。但是那几年是这样过去的,到了工商年检的时候,如果资不抵债了,或者要交税太多了,年检要提交的会计报表全部编出来就可以了,工商不会亲自上门查账,也不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提交审计报告。实在混不过去了,就请他们吃顿饭保准万事顺利。那时做会计还是比较轻松的。在那几年的工作中,我编了很多报表,不光为自己的企业,还代别人编了很多,有的是为了应付年度检查,有的是为了欺骗投资人,有的是为了骗取银行贷款,编得好看而且可信,真是很爽!到底害了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