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移交兵权

中国远征军自3月进入缅甸以来,先后与侵缅日军作战多次,尤其是200师,独立在同古小城与敌55师团血战,不仅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而且还为后续部队从容布置赢得了时间。

不过,远征军中央军这三个师都没敢居首功,他们都知道,没有陈际帆的指挥,没有“神鹰”军团特种部队和独立第一旅多次在敌后的勇猛作战,他们绝不会如此顺利赢下战役。

所以当200师师长把缴获的竹内宽师团长的中将军刀和其余联队长、参谋长的大佐军刀全部列在陈际帆面前时,陈际帆大声道:“这把军刀意义非同寻常,这是我们中国军人在异国他乡缴获的第一把中将军刀,他是我们中国军人勇敢和智慧的象征,我提议,将这把有象征意义的军刀送回国内,敬献给蒋委员长。”

陈际帆的提议很好,好就好在既拍了马屁,又避免了争夺中将军刀的麻烦。55步兵团团长是少将,少将军刀陈际帆提议转赠给史迪威,他说好歹人家是远征军参谋长,以后你们这些部队要换装,还得从美国人手里要,拍拍他的马屁还是有价值的。

陈际帆话一出,三个师长顿时觉得这位严肃的副总司令像个圆滑的官僚,一点也看不出在战场上的浓浓杀气,不过转念一想也对,人家能够在国际国内的政治漩涡中游刃有余绝不是偶然。

陈际帆的提议全部通过,接下来就是55师团战利品的分配,陈际帆按照3、2、2、2的原则将战利品分给四支部队,200师居功至伟,占三成,其余部队占两成。三个步兵联队长的大佐军刀分给三个师长,宋关虎拿了一把参谋长的大佐军刀。

1942年4月3日,陈际帆以中国远征军第二副总司令兼游击司令的名义向中国远征军司令部报捷:

中国军队经过二十几天的苦战,取得了同古—良礼彬战役的完全胜利。此役歼灭日军一个野战师团,重创日军增援师团,共取得歼敌两万八千余人的战绩,缴获150重炮36门,105榴弹炮、75野炮山炮上百门、战车、装甲车八十多辆,重机枪两百多挺,其余长短枪、掷弹筒无数,骡马大车无数,击毙日军中将一名,少将以下官佐十三名。

此外,我远征军将士还破坏桥梁六座,击毁战车上百辆,烧毁敌辎重弹药无数。

为了此次战役胜利,我远征军也付出惨重代价,共计伤亡一万余人。其中200师伤亡过半,达5000余人,阵亡团长一人,营长三人,连以下军官数十人;新38师伤亡2000余人,阵亡营长两人,连以下军官十几人;新22师伤亡2000余人,阵亡营级军官三人,连以下军官二十余人;独立第一旅伤亡近2000人,阵亡副营长一名,连以下军官十二人;指挥部预备队新兵团伤亡600人,阵亡连长两名。

陈际帆报完捷,根本没有请示,直接率领数万胜利之师交替撤退,他们的撤退目的地是良礼彬。在那里稍事休整后,陈际帆准备在适当的时机交出指挥权。

勃固山顶的33师团一个联队在联队长被暗杀后已经无力发起攻击,再加上55师团在一夜之间溃灭,增援完全失去意义,33师团樱井省三中将无奈下令撤退。

坚守三天之久的胡玉峰参谋长率领预备队新兵团1700余官兵终于可以撤下来了。胡云峰将部队安排在良礼彬后,开始敦促后方运送药品、粮食、弹药和其他补给。他手里这些新兵,虽然还为经过正规化的训练,可经过血战的洗礼后,已经变得成熟很多,加上胡云峰不断在军中进行动员教育,部队在良礼彬开始自觉地进行训练,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保住命。

日军上下对55师团的覆灭感到一片悲愤,上至大本营、下至南方军各师团都充满了悲观气氛。经过一番指责、总结,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决定上书请罪,并申请戴罪立功,他认为目前的战局只有使用非常手段才能一举扭转被动局面。而这个所谓的非常手段,出于保密的需要,他暂时还没有实施。

随着中国军队大踏步后退,日军56师团和18师团在4月上旬得以重新占领同古这座空城,到了同古后,他们经过对地形的详细勘察,终于发现了中国军队决定坚守同古的秘密---同古以东有一条小路通往东面的泰缅边境,而从这片丛林往北,就可以轻易切断中国军队十万部队的后路。

为了自己的冒险计划,饭田祥二郎中将决定把15军司令部迁到缅甸,自己飞临同古勘察地形。

与日军知耻后勇的态度相比,中国远征军上下却陷入了巨大的兴奋中,部队撤往彬马那后,陈际帆、胡云峰、高焕捷和三个师长独一旅旅长宋关虎被邀请到曼德勒参加庆功酒会。重庆那边更是不得了,蒋介石在收到战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让侍从室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他要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世界,他要让世界都知道,他领导下的中国军队不但没有跨,而且越战越强,这是他的部队继台儿庄、万家岭和昆仑关以来又一次大规模歼灭战,而且这一次首次实现了敌我伤亡数字的互换,中国军队只花了部分代价就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中外记者们像过年一样,在新闻发布会上接连提问,有的询问指挥官的情况,有的询问中国军队下一步打算,不过他们的收获很少,因为连重庆都还没搞清楚远征军下一步该怎么办,只好以涉及军事机密为由搪塞过去。

与重庆的热闹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曼德勒酒会刚一结束,史迪威就主持召开远征军师以上军官军事会议,为了表示对英国人的尊重,他还特地邀请了英国驻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中将和英缅第一军斯科特中将参加。

英国人此刻内心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中国军队的表现令他们大跌眼镜,原以为懦弱的中国军队在日军面前除了能消耗日军但要以外根本不会有所作为,可中国人用自己近乎完美的表现在他们的脸上狠狠地扇了一个耳光。

在曼德勒,所有的中国军官对英国人都是一副鄙夷的神情,亚历山大从未受过如此羞辱,可现在他明白,战场是最好的试金石,中国人是胜利者,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要不是首相先生和国内要求放弃缅甸全力守住印度,他也许能带领大英帝国精锐之师给日本黄猴子来上一下子。

远征军总司令,陆军二级上将罗卓英此刻正等在会议室门口,他受陈诚的委托,一定要和陈际帆搞好关系,所以他以上将身份屈尊到门口来迎接陈际帆等人。不过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问题,陈际帆绝对当得起!

“际帆将军,辛苦了,辛苦了!委员长委以重任,将军不负众望,指挥若定,全歼日寇,使我中华军人扬威异域,请接受我的敬礼!”

陈际帆虽然对国民党系统这边不太感冒,可基本的军人礼节还是懂的,他慌忙带着胡云峰等人还礼。两人寒暄之时,早有记者等在门口“咔咔”照相,胡云峰悄悄对高焕捷说:“这回咱们成名人了!”

最开心的还是史迪威,远征军的巨大胜利让史迪威看到了盟军在东南亚一败涂地的战场上还留着一丝曙光。站在美国的利益上,他认为中国人能够在远东战场上肩负更大的重任。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当他兴致勃勃在会议上讲述他的完美计划时,会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对。而这其中反对最有力的,就是他最信任的老朋友,远征军副司令陈际帆。

史迪威祭出的方案是经过最高统帅部(军事委员会)同意的曼德勒会战方案,战役主旨是调集英军驻缅全部力量和中国远征军主力在曼德勒给入侵日军以致命一击,达到毕其功于一役的效果。

陈际帆在旁边仔细听着史迪威口若悬河似的讲解,对史迪威的尊敬也随之淡化了。这家伙太不了解不了解中国军队了,更不了解日军。他的这个七拼八凑的战役计划听起来很美妙,实际上是一厢情愿。他不知道,现在对中国军队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进攻,而是防守,就像两个人打架,弱势的一个趁对手不注意占了便宜后,要做的是赶紧躲过对手致命的一拳,而不是不顾后果地进攻。

陈际帆没有开口,他打定主意交出指挥权以后,带着部队防守东线,在那里保住远征军的生命线才是正理。可接下来他终于见识到了,所谓远征军混乱的指挥是怎么一回事。

在座的将军们耐着性子听完翻译的话后,杜聿明立刻站了起来反问道:“请问参谋长,您如何保证英国人不撇开我们单独逃跑?日本人会不会像参谋长阁下预言的那样,将三个师团全部送到曼德勒来和我们决战?”

史迪威反驳道:“如果不打仗,我请问杜将军,这么多中国军队到缅甸来干什么?来观光旅游吗?现在日本人已经损失了一个多师团,他们的力量已经大不如从前。为什么陈际帆将军敢打的仗,杜将军不敢呢?”

胡云峰一听坏了,这史迪威是真傻还是故意的,这不是**裸的挑拨离间吗?他赶紧看了看陈际帆,发现陈际帆闭着眼睛一言不发,就像什么也听不到一样。

杜聿明气坏了,虽然他明白现在不是逞义气的时候,可史迪威这话摆明了是给他好看。他先看看陈际帆,发现陈际帆在装傻,又看看罗卓英,更来气了,罗卓英一脸的幸灾乐祸。

其实好好先生罗卓英也好,前窜后跳的史迪威也罢,他们都不是中国远征军真正的指挥者,真正掌握实权的,就是这位远征军第一副总司令兼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他的身后是重庆,换句话说,重庆的蒋委员长才是这支部队真正的指挥者。罗卓英自然愿意看到这位远征军实权人物被羞辱,哪怕是让他心里痛快一下也行。

杜聿明道:“参谋长的计划我不同意,我要对远征军十万将士负责!”

“那你就不对我的命令负责吗?是你们蒋委员长亲自任命我任参谋长的,我有权指挥远征军任何一支部队!”

陈际帆看看胡云峰,两人暗暗摇摇头。史迪威这个老朋友简直是太单纯了,老蒋任命的又怎么样?你个老外想指挥远征军,可是你连一兵一卒都指挥不动。

杜聿明懒得争辩:“我还是那句话,我必须对远征军负责,对国家负责,对领袖负责!”

英国人幸灾乐祸地在一旁看着这两位高级将领之间的表演,对他们而言,只要是能把中国军队送到前面当炮灰,能给他们撤退争取时间的计划,他们都同意。至于给史迪威承诺的在曼德勒进行会战的计划,只是利用史迪威来稳住中国人,他们不在前面顶着,日本人就会把攻击的刺刀指向大英帝国。

第一天的会议开得不欢而散,可陈际帆不能不发言,当在座各位都以为这位战神级的将军有什么更新鲜的理由的时候,他再一次让大家失望了。陈际帆的话很简单,大意就是同古会战打完了,他完成了蒋委员长的嘱托,现在正式向远征军司令部移交指挥权。

“就这些?”史迪威不甘心地问。

陈际帆道:“尊敬的老朋友,今天先到这儿吧,大家都很累了。”

散会后杜聿明是一头雾水,平心而论,他十分佩服陈际帆,同古会战若交给他指挥,即使是打胜也是惨胜,而惨胜对杜聿明而言就意味着失败,因为一向又想保存实力又想打胜仗的校长是不会饶恕他的。可陈际帆居然做到了,各师的伤亡就像事先计算过一样,维持在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的水平上,而且还吞掉了日军整整一个师团!打残一个师团!这是何等了得的战绩,按常理,今天只要他开口,估计在座的师长们绝对会偏向陈际帆,可陈际帆似乎把自己置身事外,一言不发。

他决定在晚饭后先探探陈际帆的口气。

陈际帆不是不想发言,而是他感觉此刻发言就当白说,他必须回来和胡云峰商议后才能确定下一步走向,现在同古保卫战被自己打赢了,原先基于历史教训上的设想已经不复存在,下一步怎么走,他必须和胡云峰统一思想。

胡云峰没有陈际帆那样心事重重,一散会他就搞了辆车,非得拉高焕捷一起去逛街,说什么这是观光旅游的好机会。陈际帆一回来,他的两个同伴没见到,倒是先见到了史迪威。

陈际帆一看史迪威就知道这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也好,自己正找他呢。以后援助的事情说不得还得靠他。

史迪威白天的会开得很没面子,他知道自己是说不过杜聿明的,这个蒋介石的忠实手下从一开始就不听他的,他只有从陈际帆这里找到突破口,这位更年轻的中国将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虽然看上去他没什么地位,可他身上有卓越的战功,在军队里,这就够了。

陈际帆命令卫兵给史迪威冲上一杯香浓的咖啡,然后很关切地问道:“亲爱的朋友,你的脸色看起来很不好。”

“陈,你为什么不发表意见,要知道你的话在这些将军们眼中是有分量的。”

“发表什么意见?”陈际帆故作不解地问道。

“十万中国远征军将士到缅甸做什么来了?不就是为了打日本人吗?现在我们的形势很好,为什么不能一鼓作气和日本人进行一场决战呢?你们中国人难道不想收复仰光?难道不希望早一天打通对外交通线,以获得盟国更多的援助吗?你也看到了,部队使用美式装备,战斗力提高很多。陈,我很想知道,你这位战功卓著的将军是怎么想的?你知道吗,罗斯福总统也很想知道你怎么想的?”

最后一句完全是鬼话了,史迪威认为陈际帆很亲美,他祭出总统,希望能给陈际帆贴上一些虚荣心。

“老朋友,我怎么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人是怎么想的。”陈际帆答道。

“日本人在中线虽然受到重创,可他们的33师团丝毫没有放松对英国人的追击,这难道还不够吗?日本人要北上,只有占领曼德勒,才能一举割裂印度、中国和缅甸之间的联系,所以我们集中优势兵力在曼德勒,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说叫做‘以逸待劳’,这是一个好机会。”

“这是日军的好机会!”陈际帆毫不客气地打断道:“您的心情我能理解,甚至您身后代表的美国政府的心情我也能及理解,你们希望中国军队能够进攻、再进攻,可是你想过没有,我们拿什么进攻?那士兵的生命吗?日军牢牢掌握着缅甸战场的制空权,他们可以通过空中侦察到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的后勤补给线、兵员集结地都在日军飞机的威胁下。况且日军还有缅甸当地人帮助,对地形的掌握远远强于我们,这种情况下去和日军决战,我看不出胜利的希望。我们中国同样有一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战前最起码的情报必须掌握,可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拿什么打?”

史迪威反驳道:“英国人数万军队,加上远征军,难道还吃不掉日军三个师团?”

“不要提英国人,在我的眼中早就视他们不存在了,老朋友,我们中国人不是来替英国人当炮灰的,他们一心想放弃缅甸让中国军队给他们挡子弹,难道您看不出来?不要轻信英国人的鬼话,他们若真有半分想打的意思,前段时间干什么去了?我只会中国军队的勇士们在前线浴血拼杀的时候,英国人数万军队连我的侧翼都不能保证,这样的军队,我们怎么放心和他们在一起作战?”

史迪威哑口无言,半晌他只好说:“对日作战是盟军每个成员的义务和责任,这一点是你们蒋委员长点头同意的。”

“老朋友,希望你明白,中国人在和日本侵略者殊死血战的时候,盟友在哪儿?反倒是我多次好心提醒你们,希望你们防范日本人,可你们呢,算了算了,不说了。老朋友,我也想提醒你,你们美利坚合众国也不是为了维护罪恶的殖民统治才来到缅甸的,所以,就个人而言,英国人可有可无。而曼德勒会战的计划,我不赞成!”

史迪威急了,没想到他最信任的老朋友竟然也不赞成他的计划,史迪威失望之极。

陈际帆看到史迪威一脸的沮丧,心有不忍,不管怎么样,人家一个老外,千里迢迢跑到这个鬼地方,是来帮助中国人的。从私人感情上讲,陈际帆对史迪威还是充满感情的。

“将军阁下,您不了解中国军队,您也不了解杜将军以及他身后的蒋委员长。远征军最精锐的部队刚刚打完大规模的歼灭战,现在最需要的是休整部队,而不是拿这些疲惫的部队再去往日军枪口上撞,撇开日军空中优势、装甲重炮等优势不谈,但是日军一个师团就可以在地面作战中战胜中国军队三个师,这绝不是夸张!”

“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的建议很简单,中国军队现在当务之急是全力保障东线,尤其是棠吉(东枝),那里是中国军队的软肋,一旦失守,日军可从这里**,直接威胁远征军的后路,据我所知,这一线一千多公里的防线上,居然只有一个分散成营、连级单位驻防的师,如果我是日军指挥官,当在正面佯攻曼德勒,再派遣一个精锐师团从一线实施战略迂回,一举攻下腊戍,则缅甸战局的形势可一举扭转。”

史迪威摇摇头,“这不太可能,这一带有上千公里的纵深,丛林密布,道路十分难行,根本不利于大部队机动,日军即使实施迂回,也只是小部队的骚扰,根本影响不了大局。”

“但愿如此!”陈际帆耸耸肩,他实在不愿说下去了,史迪威好大喜功,不甘寂寞,非要弄出点动静来,他现在军权已经上交,根本影响不了上面的决策,能做的只能是带着部队撤往东枝(棠吉),最好能够从第六军手里接防(棠吉)。

史迪威也许看出来陈际帆的消极,见话不投机,他只好悻悻地离开。

可陈际帆绝不是消极等待的那种人,他在酝酿更大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