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皇廷更迭(中)

杨瑞说出这些话来,语气中也带着一些苦涩。她是皇帝,若是魏朝的皇室断在她手上,她就是魏朝皇室的罪人。杨瑞从被推上皇位开始,就一直背着一个包袱,就是要为杨氏的帝王基业顺利过渡,直到传位给她的两个弟弟。但现在终于有一天,她发觉杨氏的皇位已经无法再传承下去,这个即将夺走她皇位的就是她的丈夫,眼前的韩健。

“我说过不当皇帝,你为何要坚持?”韩健坐下来,就好像以往他来皇宫一般很平常的落座。因为杨瑞的寝宫同样也是他的家,虽然他平常也并非经常过来。

杨瑞笑道:“妾身想开了,倒是夫君有些执迷。今日之事就算能结束,可只要将来还是妾身在皇位上,仍旧会有人反你,仍旧会有人惦记着皇位。到那时夫君仍旧要像今日这般再造杀戮,就算是为朝中大臣着想,夫君登上皇位也不过只是进一步,又何必那么拘泥呢?”

话说的韩健无法反驳。竟然是为了将来没人反他而登上帝位,可这道理是说不通的,当他是奸佞的,仍旧会当他是奸佞,就算他登上皇位还是会有人阴谋作乱。只是他不再需要培植一个被架空了权力的傀儡朝廷,再有人要反他的话也只能以流亡朝廷的身份,而不会得到朝廷正统的支持。

“起来+ 。”韩健突然道,“你现在仍旧是帝王,外面的罪臣等着你去发落。若是瑞儿你仅仅是想用逊位的方式来保住他们的命,那大可不必。将他们流放,甚至是赦罪,也仍旧是你帝王的一句话所能决定。”

杨瑞没有站起,甚至没有抬头,她苦笑一声仍旧在看着怀中的女儿。道:“他们不断制造事端,已与乱臣贼子无异,留他们的性命只会留后患。便是夫君想饶过他们,妾身也不想。夫君要怎生处置,跟妾身说一声便是,妾身这就写诏书。”

虽然眼前的杨瑞是“千依百顺”。可韩健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杨瑞顺从的太过分了,这不是他所希望见到的杨瑞。他当初之所以要不断追求杨瑞,一来是杨瑞曾经高高在上的地位令他起了征服之心,更重要的是他欣赏能干而不屈的女中豪杰。也许是生下女儿对杨瑞的打击和影响太大,杨瑞从那以后性格上已经改变了许多,现在竟然连皇帝都不想当,不断劝说他要登上皇位。这岂是一个当皇帝应该做的?

韩健叹道:“外面的文臣武将,还等着你去主持大局。你就在这里不动?”

杨瑞道:“既然知道力不能及,何必去勉强呢?那些文臣武将。心早就变了,他们宁可为一己之私而触动皇权,反过头却能义正言辞是说是为皇室传承。唉!夫君要怎么做,便做吧。妾身真的是累了,眼前的事一点都不想去管,接下来妾身宁可当一个闺中无忧的女人,把朝事交给夫君来处置。夫君何时想开了,决定要登上帝王之位。妾身会心甘情愿跪在夫君面前仰视天子而无怨言。”

韩健眼前的杨瑞满面倦色,连韩健都不相信眼前的杨瑞只是摆姿态来骗他。

韩健重新站起身来。看了抱着孩儿的杨瑞,此时的杨瑞也完全是一个母亲而不是可以号令天下的帝王。韩健缓步走出杨瑞的寝宫,杨瑞也没有挽留。心中怕杨瑞做出什么傻事,韩健只能让卉儿小心照看着,他还要出宫去处置外面一众参与了叛乱的朝臣。

等韩健再次走出皇宫门口,皇宫门前虽然人群拥堵却无丝毫声音发出。无论是东王军和新军的将士。还是东王府侍卫以及他们所押着的参与了昨日叛乱的大臣,都只是看着步履缓慢的韩健。他们也在等最后一声“宣判”,不但是宣判眼前这些叛逆之臣的罪行和惩处,也是宣告是否代表一个王朝的结束。

但韩健却是没有停下,连一句话都没说。直接上马,带着一众侍卫离开。而在场的将官有些不解,韩健如此未置可否的离开,悬而未判,令更多的人心中七上八下。

韩健直接诶带着人回到东王府内,此时东王府内外都有些忙乱,从昨夜城中发生乱事开始,韩松氏也一直在忙碌着,整个东王府也不得安生。城中发生大事而韩健不在,这也是自从韩健亲自打理东王府以来的第一次,韩松氏就算自认为能当的起大任,可面对城中棘手的叛乱和内乱她也力不从心。毕竟林恪等人的叛乱也发动了一些东王府的老臣和老将,而这些人一向是韩松氏最信任的。事到临头,连她最信任的官将都背叛了她,更令她感觉城中的混乱不可收拾。

也好在韩健并未离开城中,有韩健的“力挽狂澜”,事态没有恶化,而参与了叛乱的将官和叛臣都被拿下。

“健儿,你……”

等韩健回府时,韩松氏跟一家的女眷,包括抱着孩子的杨苁儿以及怀孕的林小夙等女,整个东王府的女眷都在正厅里等候消息。昨夜城中出乱子,东王府也是到后半夜才得知,整个府邸的人从那时开始就没人再能入睡,便是尚在襁褓中的韩曦也是一夜哭闹。见到韩健,一屋子的女人都迎上前,从昨夜开始她们心中记挂最多的便是韩健,无论是韩健的女人还是他的姨娘们。

韩健语气沉重道:“城中骚乱已平息,凡涉事人等皆都拿下等候法办。东王府涉事将官也罪同叛逆,不会姑息。你们放心,无人会再打搅我东王府的安宁。”

听到韩健的话,府中的女人也安心了许多。现在城中的叛乱已经平息,而韩健也平安归来,那剩下的事情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她们甚至可以安心回去休息。只是杨苁儿和顾欣儿心中仍旧带着一些忧虑,她们担心的不是韩健和东王府,而是她们的父亲和家族,怕他们参与了此次的叛乱。

韩松氏听到韩健的话,最无所谓的笑笑道:“既然如此。你们都回去安心休息。东王回来,以后我们一家人仍旧和和睦睦。”

其余女眷,心中没有太多挂牵,大都离开正厅,却只有杨苁儿和顾欣儿没着急离开。韩健知道她们担心的是什么,在事情开始之前。他也很担心顾唯潘参与其中,但最后顾唯潘也未曾露面。在事情平息后,顾唯潘仍旧在府第中不出,这等时候大约顾唯潘也在避嫌。

“没事,回去好好休息。”韩健对顾欣儿和杨苁儿抱以一笑,笑容中带着亲和关切,也令她们安心。杨苁儿之前一直不知她父亲杨洛川的下落,但到此时也大约猜想她父亲应该不会涉及到这次的叛乱中来。

等厅堂中只剩下韩健和韩松氏,韩健脸色很阴沉坐下来。一边的韩松氏最关心的自然是如何处置那些参与了叛乱的大臣。

“……健儿,就算你仁慈,或者是要给朝廷脸面,但这些人都是反你的,若是昨日他们事成也绝不会放过你还有这一家老小。你应该痛下狠心,别再有妇人之仁。”

韩松氏的话,其实也在提醒韩健,必须要把所有涉事的人都杀了。这是免除后患。曾经在朝廷大臣意图在皇宫赐宴中行刺韩健之后。韩松氏就曾劝说过韩健痛下杀手,但因韩健想缓和与朝廷矛盾。仅仅是处置了几名犯事人而并未太过追究。就连那些犯事人,也多只是被发配边疆,或者也是因此,朝廷反对东王府的势力一直未除,才造成今日之患。

韩健点头道:“二娘放心,此次我不会有妇人之仁。”

“那就好。”韩松氏满意点点头。仍旧看着韩健,“听说你去了皇宫,宫里的女人怎么说?她可是为那些罪臣求情?”

韩健微微摇头道:“她劝说我登上帝位。”

饶是韩松氏有所准备,还是吃惊了一下,道:“她……她真的让你继承帝位?”

“是。”韩健叹道。“她诚心诚意,并非只是故作姿态。但我没有同意。”

韩松氏嘴上默念道:“她也有这一天,她也有这一天……健儿,既然连她都让你登上帝位,你还有何可顾忌的?你怕太子不满?太子生性懦弱,绝不敢有所非议,若有的话你大可将他杀了一了百了。如今这般田地,朝廷上下都要反你,若是你不立下威信,仍旧要以东王摄政,怕是朝廷接下来反你的人更多啊!”

韩健舒口气,很多事他自己都没想明白。

在最开始弹压叛乱的时候,他只是想着怎么将幕后的人揪出来。虽然他也曾考虑过杨瑞的立场,但想过只要事后与杨瑞达成和解,那一切如旧便可。可有些事终究是想的容易,要做起来就难了。

韩健叹道:“我还没有决定。此事暂且不议,短期之内,我不会篡权夺位,仍旧会奉瑞儿她为天下之主。先走一步看一步。若是将来非要到我登基的地步,我也只能对不起她,也对不起我曾对她的承诺。”

韩松氏冷笑道:“她杨氏的天下,从她往江都那一天起便亡了。她应该心知肚明,健儿你用她的威望来重整山河,而她是想利用江都的兵马和健儿你的能力来保住她的江山。现在连她的臣子都反你,背地里不定就是她所指使,眼下她退位还能做你的妃子,说不定你心软还能令她成为皇后,可若是再坚持下去,到你要非除杨氏皇族而不得的时候,可能她自己都要身首异处。她这是有自知之明,而不是顾念与你的情义。可你却仍旧是执迷不悟!”

韩健不想听韩松氏的挑拨。最开始韩松氏的确是杨瑞的“忠臣”,可到这个忠臣突然发觉支持自己的义子更有成就感之后,杨瑞就被韩松氏弃如敝履。从那时开始,韩松氏便是让他登基为帝最忠实的拥趸,这两年来无时不在劝说他“更进一步”。以往韩健只是当作心烦没听到,可现在连他自己都有了这心念,但韩松氏的话仍旧很刺耳。

说到底,韩松氏觉得杨瑞是虚情假意,自始至终都是在利用他。而韩健心中坚信杨瑞心中有情,这几年来杨瑞与他旦夕共福,若只是虚情假意的话又如何能将这段感情维系到今日?

到此时,东王府外也聚集了不少大臣。这些都是东王府的将官,在得知韩健平息城中骚乱之中,这些人原本是要到皇宫之外等候天下更张的诏书,但却是等到韩健无声离开皇宫回到东王府。现在他们便到东王府外,劝说韩健进位为帝。

“健儿,你该自己出去看看你的臣子。你终究是一个人的力量,这几年若非有他们的帮忙,东王府何至于能如今天般辉煌?若你登基为帝,天下百姓也就有了着落,鲜卑人哪里还敢进犯我中原疆土?你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外面的那些臣子着想,他们也希望能辅佐你成就帝王大业,他们可以名留青史而不单单是做一个背负骂名的逆臣!”

韩健起身来,到院子里,有几名参与了昨夜平叛的将领先行一步到院子中。立在门廊前,这些人向韩健下跪行礼,完全是当韩健为帝王一般。

“少公子,我等今日死谏,请您继承帝位。也好令天下百姓安定,外夷臣服!”

随着一人以高昂的口吻喊出,更多的人附和。等韩健在众人簇拥下走出门口时,外面一众将官也都以帝王之礼向韩健叩拜,口中称的已经不是“少公子”或者是“殿下”,而是“陛下”。

“起来!”韩健突然喝易守难攻。

声音如平地惊雷,令在场之人心中感觉震骇。韩健此时已经有帝王之气魄,令他们不由自主感觉到忌惮。

等在场之人站起身后,韩健却仍旧立在门口,在韩健身后是跟他一起出来的韩松氏。

“本王自发兵江都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为辅佐陛下,从未有忘。尔等这般做,是要逼我于不义!”(……)